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温州宣传 -> 理论党教 -> 理论研究  -> 正文理论研究

美丽中国视野下最美现象内涵解读——研究中国梦的一个视角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17日 来源:温州学刊

  【摘要】“最美现象”从道德现象上升为审美想象,其含义可以三个方面来解读和阐释:从哲学层面上来说,“最美现象”的哲学含义是个人的社会化即个人统一于社会;从伦理学层面上来说,“最美现象”的道德含义是个人对社会的无私奉献和牺牲精神;从美学层面上来说,“最美现象”的审美含义是当奉献和牺牲成为一种个人的自由自觉。研究“最美现象”的目的,是要以“最美现象”为制高点,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高地。

  关键词:中国梦;美丽中国;最美现象;道德高地

  作者简介:李业杰(1956-)男,温州大学法政学院学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温州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325035)

  就在中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时,“最美现象”之花也遍开中国大地。在“美丽中国”产生“最美现象”,此情此景,其间必定有着非常深刻的意蕴和含义。下面我从哲学、伦理学和美学等三个层面上,对诞生于“美丽中国”的“最美现象”进行深度思考和解读,并针对构建道德高地问题提出一些思考。

  一、最美现象的哲学内涵:是个人的社会化即个人统一于社会,敢于担当社会责任。

  从哲学层面上来说,“最美现象”属于社会生活范畴,反映和表征的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

  社会是以个人的存在为基础的,而个人则以社会人的方式存在着。围绕着人的关系,主要分为三个层面,一是人与自然界相联系;二是人与社会相联系;三是人与人的关系;四是自我关系。人与自然界相联系展示的是人的肉体性存在,是人的自然属性;人与社会相联系展示的是人的社会性存在,是人的社会属性;人的自我关系,展示的是作为社会人该怎么对待自己,是人的个体意识问题。其中,社会属性是人之为人的最根本的属性。就是说,只有社会性才是把人从动物性中区别开来的唯一途径,只有社会人才能摆正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讲人的自然肉体性存在,说的是这个人是不是还活着,指认的问题是这个人活着所具有的单个人的生物性质,与他人与社会无涉,他的生死恰如花开花落一样,服从的是一种纯自然的规律。而作为人的社会性存在,指认的问题则是这个人是为谁活着的,是以什么方式活着,他的生或死对他人和社会有着什么样的价值,产生着什么样的影响,即社会意义问题。

  人作为社会性的人,他的成长过程,除却肉体的生理生长以外,首先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在人的社会生活和成长过程中,首先面临的和必须解决的矛盾,或者说人成长过程中的最主要的矛盾,就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问题,这个主要矛盾就表现为人的肉体的个体性存在与社会属性成长之间的矛盾。人的社会属性成长的主要指向是在人的肉体个体性中彰显社会属性的存在。而关于个人与他人之间的矛盾及其解决,则是在伴随着个人社会化进程的同时逐步实现的。

  从哲学层面上来阐释“最美现象”,其特征表明了两个问题。第一,“最美现象”表明,肉体的个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和提升,是可能的和必然的。面对社会和他人,个人的肉体个体性存在往往被以“忘我”的方式掩盖了,而个人的社会属性成长方面,则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和自我认可,从而实现了自我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统一,实现为人的个体性存在向社会化存在转变和提升的完成。第二,“最美现象”的出现和存在说明,在社会生活中,实现由肉体的个体人向社会的个体人的转变和提升,把肉体个体人的生命价值转化和提升为社会人生命的社会价值,是一种使个体生命通向不朽的唯一的发展通道,是体现个体生命意义的唯一通道。人之为人的成长,其实质上是由肉体自然个人向社会性人的转化和提升,是由有限向无限的提升,是由暂时向永恒的提升,而不是社会人向自然人的坠落,由无限向有限的坠落。

  用开始的话说,人之为人的成长过程,个人的社会化过程的实质,就是由个人统一于社会的过程,就是由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正常化进行,表现在每个人身上,就是人际社会关系里的“真”,就是社会化人生价值的“真”。当然也许会有人这一对“真”的解读提出异议,其实,仔细琢磨一下,社会化人生之真与自然界之真的表现形态是不一样的,社会化的真其表现形态应该是社会价值的“真”,是人之为人的真,是个人对社会责任的正确认知和担当,是一种对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原则的自觉体认和把握。

  二、最美现象的道德内涵:是个人对社会的无私奉献和牺牲精神体现为一种道德自觉。

  从伦理学层面上来说,“最美现象”属于日常道德生活范畴,反映和表征的是社会化的个人与他人之间的互助和奉献问题。

  当今社会中,最大的亮点是市场化发展,最突出的发展成就是经济发展,最彰显的观念是财富追求,最突出的人际关系是法律化关系,最大的弊端是人情化淡漠,最严重的问题是权力腐败,而大众化的问题则是自私自利成为一种社会常态。然而,“美丽中国”所要追求和倡导的,则是人际关系生活里的人情味、亲情味、和睦、和谐和奉献。就是说,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实际出现和存在的矛盾冲突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追求和倡导的目标内容是背道而驰的,与“美丽中国”所追求的人的德性美是格格不入的。显然,当中国人还没有准备好迎接太多财富的时候,财富却以山洪爆发的方式暴涨而来;当中国人还没有准备好如何合理地享受这份财富的时候,中国社会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具体的说,就是财富占有方面的严重的两极分化,造成了社会的严重分化,贫富分化,城乡分化,地区分化,已经严重地分裂了人们对财富享受的观念和方式,造成了生活观念的严重分化,造成了严重的不和谐状态。在中国社会刚刚准备进入法治社会并提升人们的法治观念的时候,道德生活方式却被无情地边缘化了,无底线化了,尤其是不健全的法治过程常常会把人们向善的道德行为推向无助的深渊。就是说,在财富出现畸形发展,法治建设不到位,官员腐败普遍化,道德榜样被富豪所取代的时候,道德取向迷惘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自私自利和无情无义成为一种时尚,笑贫不笑娼成为一出时髦的滑稽戏,道德滑坡成为一种不得不承认的严酷问题,无法无天,违法乱纪,不讲诚信,坑蒙拐骗,见危不扶,见死不救,更是让人忍无可忍。有法不依,违法者逍遥自在;有德不尊,崇德者被笑为傻。法乱德弱,是当今社会乱象的一个严重表现。崇尚个体自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成为一种社会性的无奈。

  发展中的问题需要依靠新的发展来解决和克服。我们党通过总结30多年发展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在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前提下,进一步转变了旧的发展观念,确认了新的发展主题,改变了旧的发展方式,实现了新的科学发展,提出要构建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而创新了一种新的发展理念,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理想,与此相适应,我们党提出并确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显然,美丽中国的美丽之最,应该是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人的德性之美,而不仅仅是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的美。在美学里,社会美高于自然美,而社会美里最高的美的形态,就是人的美,是人的德性美。培育和提升人的德性美,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础内容和核心内容。离开了关于人们德性美的培育和提升,一切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话都是无用的,中国梦也只能是痴人说梦。

  从道德建设层面上说,“最美现象”诞生的时代背景,就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突出以人为本的社会生活理念,建设以共同富裕为标志的和谐社会。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与这样的社会生活愿景相适应,社会成员之间的根本利益和生活理想是一致的。与和谐的社会生活愿景相适应,人际关系也应该是和谐、和睦和互助的,是互相奉献的,而这种互相奉献又常常是以自觉的自我牺牲为特征的。

  “最美现象”的道德本质内涵,作为一种当代中国社会生活中的主流性的现实存在,作为一种尊奉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导向的行为,所体现的本质内涵,就是实现了的个人对他人的奉献和牺牲,实现了的个人对社会的无私奉献和自我牺牲。这种“最美现象”之最雄厚的社会现实基础和最直接的表现形态,不再是革命战争年代的英勇牺牲和前仆后继的英雄壮举,而是在和平时期的日常生活里的普通人之间发生的普通故事,代表的是一种崇德向善的最广泛的社会风尚,是一种以平民英雄为主体所表达出来的非凡勇气和无私大爱,是一种没有漂亮口号和豪言壮语的以凡人善举为特色的日常化行为。作为一种与构建和谐社会目标和实践相适应的平民化道德行为,具有一种大众化和普遍化的风尚性特征,,

  三、最美现象的审美内涵:是当奉献和自我牺牲成为一种个人的自由自觉时,崇德向善就会跃升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美。

  从美学层面上来说,审美范畴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上,即崇高、优美(狭义的美,最美)和滑稽。第一,崇高作为审美对象,其内涵主要表现在,为了伟大而正义的事业去斗争去奋斗的时候,却因为没有把握住事物的发展规律而充满了曲折和牺牲,在崇高美里,充满了血与火,体现着个体内在的不自由和冲突。第二、优美作为审美对象,就是通常说的狭义的美,从审美层级和量级上来说,就是“最美“。优美作为美,其内涵的主要表现,是个体既有正义的目标内容,又找到了正确的表现形式,从而在内容与形式之间实现了和谐的统一,在善与美之间实现了和谐统一,就是说,现实美里的优美范畴,体现的是个体在消解了内心冲突以后所表现出来的个人内心的自由与和谐。第三、滑稽作为审美对象,其本质是丑。其内涵的主要表现是,当一个事物的现实合理性被历史发展规律消解掉以后,就会失去历史合理性,但它却仍然以单纯形式的方式存在着,挣扎着,因而显得可笑,这实质上就是丑。丑就是其内容因为违背社会发展规律而被否定了以后,仍然顽强的以装模作样的方式存在中。丑是假与恶的统一,与美和善相对立。当今中国社会中被人笑称的那种“穷的除了钱什么都没有”的现象,在美学上可以称之为“最丑现象”,也是当今中国社会里存在的被贬为行尸走肉的“最丑现象”。

  西方自近代美学产生以来,一反古代追求和谐美的传统,开始打破古典的追求和谐和有序的美学理想,提出和运用了对立、冲突、动荡和无序的原则,表现了美与丑、内容与形式的冲突。尤其是进入20世纪以后,形成了一种以审丑为核心,以怪诞和荒唐为形式的现代派艺术,并以对真的怀疑、对善的嘲弄和对美的肆虐为内容。这样一种扭曲的审美理想也严重地影响到了中国社会的审美理想和艺术审美趣味,以丑为美,几乎成为时尚。而最近几年来,我们国家已经注意到了这样的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在崇尚道德和谐的同时,着力地培养和提升着人们对和谐美的追求。

  “最美现象”所以把道德问题美学化,把伦理行为审美化,应该说与上世纪80年代倡导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有直接联系,与80年代的美学热有直接关系,是当年“心灵美”的直接开花和果实。不同的是,那时的“心灵美”活动是由党和政府提倡和推动的,而这次“最美现象”的诞生,则是礼失求诸野,善在黎民,表明民间有着丰厚的道德积淀,由民众通过网络而自发流行起来的,是一种表现着当代中国社会之审美趣味健康发展的大众化的自觉行为。

  “最美现象”的美学意义,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说,在于彰显了个人与社会与他人之间关系的自由与和谐,在于彰显了这些平民英雄最美行为的合规律性与和目的性之间的和谐统一;从个人内心矛盾来说,彰显了个人内心对善和美的追求的矛盾冲突的解决,彰显了个人内心的自由与和谐。从审美实质上说,“最美现象”体现了优美的内涵。那是一种不假思索的善的动作,一种不加思考的善的行为,一种勿须计较的德性善举。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最美现象”属于优美范畴。

  “最美现象”作为一种心灵美,在个人方面,表现为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理想与现实、个体与社会及自然、自由与自在、主观的合目的性与客观的合规律性的和谐统一。概而言之,优美是理想人生境界与人生实践完满统一的现实呈现。从审美的角度说,“最美现象”给我们的审美享受,是喜爱,是迷恋,是欣赏,是心旷神怡的审美愉悦,这就是优美的“最美现象”带给我们的那种永恒的生命情调。

  “最美现象”作为一种社会美,在社会方面,表现为社会清平、国泰民安,人民处于富足美好的生活境地;表现为人与人的和睦相处、互敬互爱;表现为个体思想观念与社会时代精神以及贯穿于日常生活的种种行为的同意、和谐、一致。而这些,恰恰是我们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美好国家所追求的社会生活境界,也就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最美之所在。

  四、“最美现象”是一种大众自觉认同并倡导的德性美

  “最美现象”作为一种大众化的关于德性美的自觉倡导,它所体现出来的深层含义至少可以归结为三点:一是与我们正在实现着的以共同富裕为表征的物质文化生活有直接关系,体现着人们正在生成着的更高的精神生活追求,体现着人们追求最美的生活愿景,“最美现象”是美好生活的形象化,是和谐社会的形象化,是对道德生活的审美化。二是“最美现象”将道德形象审美化,这是社会主义新生活发展史上的最新产物,是人们对深化改革、加速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最新呼声,是建设美好国家的社会心理基础;三是作为对多年来整个社会所呈现出来的道德取向迷惘的否定,人的社会性本质即人心向善的本质再次被美好的行为激发了起来,搅动了起来,成为对曾经的道德滑坡的激烈反拨。而追根究底,根本的力量就源于人们心中对善良等人性基本品质的强烈认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诠释,是社会主流思想道德的真实写照。

  简单地说,追求社会生活的和谐之美,至少需要三个基础:一是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经济发展和丰裕的物质文化生活基础;二是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普遍的人心向善;三是健康向上的文化素养,人们的生活追求向审美化发展。正因为人们在享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生活的过程中,培育了具有审美能力的眼睛,才能不断地发现生活里的美,才会自觉地去追求和创造出生活里的美。

  五、以“最美现象”制高点,构筑社会主义道德高地,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新风尚。

  道德高地首先是一种社会道德平台。这种社会道德平台具有多层级性,具有不同层次的道德平台。其中,道德高地就是那个占据着社会道德制高点的那块道德平台。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道德高地,是一种有社会道德榜样群体支持着、能够凝聚社会普遍共识和得到社会普遍认同、并引起社会共鸣的高尚的普遍的道德追求和道德境界,体现着一种普遍的社会道德风尚。从道德高地的内涵上说,主要表现有三:其一是浓厚的社会责任意识,即人们能够普遍地将维护公共利益(如集体利益、弱势群体利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乃至全人类的共同利益等)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其二是道德风尚成为一种社会性追求,即这样一种追求不仅局限于某一部分人群,而是形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道德风尚;其三是道德榜样群体的不断扩展,即在这样的道德高地上,不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能够体现并彰显着社会道德追求和道德境界的榜样群体。总之,在道德高地上,必然是群英荟萃,在道德榜样的引领下,崇德向善就会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凡人善举层出不穷,并且成为一种被社会各阶层的绝大多数人所喜好所崇尚所仰慕的具有社会引导功能的大众化风气。

  在“最美现象”的基础上构筑道德高地,我有三点建议:一是要按照十八大的总体布局,认真实现五位一体的新的协调发展,建设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幸福中国,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二是把“最美现象”的研究和宣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和宣传结合起来,以“最美现象”为载体,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在广大群众自觉参与的情况下,走大众化道德提升的路子。三是将伦理学和美学进行交叉研究,提升伦理美学的研究地位,开展伦理美学的研究,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特别是浙江文化中的的“美好”因子,建设“美丽中国”。

  构筑道德高地,就是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要适时地、旗帜鲜明地和坚决地抵制各种不良现象,净化社会风气,为美好国家的建设保持住那片湛蓝的天空。

  实现中国梦,建设美丽国家,核心是塑造最美中国人。李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