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温州宣传 -> 党风廉政 -> 他山之石  -> 正文他山之石

“铁规”当防“漏”

——对防治规避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突出问题的思考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31日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2年底,中央提出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全国各地也相继出台了作风建设的一系列规定,持续推进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落实。两年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有力促进了党风政风好转,带动了民风社风转变。

  然而,一些地方和干部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过程中走形式、搞变通,一些不正之风或由明转暗搞隐身,或花样翻新搞变形,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亟待治理解决。

  突出问题

  公款消费由明转暗。公款吃喝更加隐蔽,就餐地点多转移至单位食堂、私房菜馆、乡村农家乐等隐蔽场所甚至私密会所,一些地方将培训中心、疗养院、干休所豪华装修、聘请高级厨师,变为绕开中央八项规定、规避检查的“法外之地”。高档消费改头换面,高档酒水脱下原装“外套”装入普通酒瓶、矿泉水瓶,一些党政机关公款吃请转为由私营老板请吃,一些干部持他人消费卡出入会所或购物消费。高档消费化整为零,一些地方出现将超标准菜单变换消费内容或将大额发票“化整为零”分散报销。公款旅游变换装束,借培训、考察、参观、学习之名组织单位职工公款旅游,伪造邀请函、会议通知等在境内外旅游,以“自费”旅游为幌子,开销却以出差、考察等方式报销的现象仍然存在。

  公车管理难度加大。变相超标准配置,虽然按排量要求配置公车,但动力一般选择加强版,费用反而更高;车辆豪华过度装修,有些费用则通过车辆维修等方式分批报销处理。“私车公养”苗头偶现,一些干部上下班、外出游玩确实是开私家车,但油费、维修费、过路费、罚款和审验费等却在本单位或下属单位、企业报销。公车私用仍隐蔽存在,一些干部仍然公车私用,只是手段更加隐蔽,一些单位拥有多套假牌、套牌,公事用公车牌,私事换装备用牌。

  送礼方式花样翻新。网络送礼异军突起,微信红包、电子预付卡、电子礼品卡、“网购+快递”等新的方式成为个别干部的“送礼神器”。高档礼品改头换面,礼品继续“私人定制”且换成普通包装,借古玩字画等“雅好”之名行“雅贿”之实的行为仍然存在。出行旅游他人买单,一些干部及家属外出旅游、度假,一些私营企业老板以召开会议等名义仍然高规格接待。

  公款报销“暗箭难防”。变换发票内容,一些单位将消费名目变为餐饮、住宿等项目,将购买高档香烟、酒水、土特产、礼品等发票变为办公用品等内容报销。拆分发票金额,大额消费“化整为零”降低消费金额,公务消费没有一事一结,而是采取阶段性结账方式化零为整处理,规避相关规定。调换核算科目,将超出预算的招待费在会议费、差旅费、其他公务消费中支出,规避检查。

  办公用房偷梁换柱。清理办公用房走过场,一些地方存在将以往没有或共用办公桌的编外人员、离退休人员增补计算、摊低面积,以求达标;个别单位和个人为应付检查,在超标准、豪华办公室挂上“会议室”的牌子以求糊弄过关。新建楼堂馆所投机取巧,一些地方冠以“培训中心”、“业务用房”等名义违规造楼,也有一些地方跟开发商“合作”,以土地换大楼。

  巧立名目滥发福利。一些借评比表彰发放奖金,以开展创建、达标活动为名或将上级给予的集体奖励资金平均或按等次给职工发放,借组织开展运动会之名设置奖项奖金借机发放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单位以加班、值班补助,未休年休假补贴等方式滥发补助、补贴,个别单位在防汛、防火期特意大规模安排人员值班以方便发放补助、补贴。一些单位以会议费、劳务费、培训费和咨询费等名义变通规定滥发津贴、补贴,以集中或分散报销虚假差旅费等形式变相为职工发放福利。

  高压之下敛财有方。一些地方对操办婚丧喜庆事宜限定规模,为了分散规模规避限制,一事分成几天办、多地办。一些干部变换宴请收礼方式,操办婚丧嫁娶不发请柬、不发短信,口头通知邀人参加,个别干部假借他人名义操办酒席规避检查。

  原因分析

  政治敏感性不强。部分干部认为中央八项规定和作风建设就是“一把火”、“一阵风”,烧一阵、吹一阵就灭了、散了,对八项规定重要性、紧迫性、严肃性认识不足,廉政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制度有待完善。针对八项规定配套、细化的制度仍存在制定不完整的问题,作风建设相关制度的针对性、操作性和科学性还有待加强,有的地方重制定、轻检查,重布置、轻落实,满足于制定了一批制度,忽视推动制度落实、监督制度执行、惩处违规行为。

  特权意识难根除。个别干部过惯了“甜日子”,从以往享受高灰色收入、高福利待遇等优越条件的宽松生活中回归本真,感觉很不适应,心有不甘。于是,个别干部在执行中央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想方设法进行规避,以维护特权和“既得利益”。

  侥幸心理作祟。从中央到地方,关于作风建设的明察暗访紧锣密鼓地开展,各地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例时常被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媒体点名道姓通报。但是,仍然有人认为“网大漏鱼”,查到自己头上的概率小;还有一些人自认为有“能量”,只要在一定范围,一般的问题基本上能够“摆平”,对各类禁令不以为然。

  治理对策

  当前在党员干部中出现的“想方设法搞变通、执行规定打折扣”的规避八项规定精神现象,归根结底是思想认识上出了问题,必须从制度规范、执行落实上再加力气,坚决遏制所谓的“官场习气”再抬头。

  划清行动禁区,执行精准发力。各地应继续针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中出现的腐败“变种”现象,加紧制定防范和具体落实意见或细则,划清行动禁区。执行制度更要持续发力、精准发力,严防作风问题出现反弹,要找准关键节点和真正要害,不枉不纵,对违反作风建设者“零容忍”。

  发文言之有物,不搞形式主义。针对“会议超标”、“文件多发”的现象,可试用定量化的方式,通过制定召开会议或文件字数的指标来监管“文山会海”,文章撰写杜绝“八股文”、“秘书体”,让党员领导干部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

  统一标识,“科技”监管公务用车。针对公车私用问题,可实行粘贴“公务用车”标识、标明单位及监督电话等方式,提高公车使用透明度,便于群众监督。同时,有条件的地方应当借鉴安装卫星定位系统等高科技监控和信息化用车管理经验,全面掌握公车的行驶里程、车辆位置、历史轨迹、车辆消耗等信息,规范监管公务用车。

  公开公务接待,杜绝“三公”消费乱象。遏制“三公”经费泛滥,是大众普遍关注的话题,可在政府部门推行阳光行政与信息公开中,在其官方网站建立网上规范性公布机制,有计划、较为详细地公布“三公”消费情况,让职工、民众和社会各界进行广泛监督。

  规范报销制度,遏制发票乱象。深化财政改革,健全政府预决算体系,加强财务、纪律等单位内部管理控制,完善对重要岗位人员制约机制,切实解决单位内部控制薄弱问题。同时,推进财政、金融、审计与司法等多个部门规范联动,通过公务卡、银行转账等可实时监控的方式规范公务消费,进一步规范报销制度,从源头上遏制虚报滥报行为。

  健全监督制度,强化社会制约。综合利用多种信息载体,构建立体监督网络,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力量,不断扩大对干部作风建设监督的深度和广度,将监督深入到各个环节,将干部“八小时”外的行为也纳入监督范围,推动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和落实。

  总之,要让八项规定真正成为“铁八条”,既要总结运用成功经验,始终坚持领导带头,示范带动,使正能量一级一级传递下去;也要坚持深化改革、标本兼治,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深入把握制度建设规律,从根本上打消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的侥幸之心、观望之想;还要进一步健全常态化督促检查机制,构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联动、多方参与的立体式监督网络。(郑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