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温州宣传 -> 图说温州 -> 人文自然  -> 正文人文自然

鼓楼年内将变身遗址公园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07日 来源:温州商报

  鼓楼资料图。

  鼓楼遗址公园效果图。

  近日,家住市区晏公殿巷的孙老伯打进本报热线88817110询问:听说谯楼西侧原市教育局办公楼地块经考古勘探有新发现,目前正在改造,今后会向居民开放。请问勘探有何结果?

  记者经核实了解到,见证了温州古城千年历史文化的温州谯楼及子城城墙遗址保护工程已启动施工。工程将在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的参与下,边修缮边开发边保护,保留尽可能多的历史遗迹元素,给市民增添一处新的遗址公园。

  考古勘探有何结果?

  现谯楼为明清时重修,发现瓯窑鼎盛期之佳作

  谯楼为温州古代子城南大门,俗称鼓楼,坐落在市区鼓楼街与公安路的交叉处,是我市目前仅存的城门,是古城格局最为中心的位置。

  为了解温州内城基址的形制、规模、建筑技术及其保存状况,促进温州子城的研究保护,并为谯楼东侧城墙修复提供实证资料,2013年8月至11月,市名城集团委托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对谯楼西侧(原市教育局办公楼地块)进行考古勘探,本次勘探面积400多平方米,以小探沟的方式揭露了谯楼早期门址及相连的城垣遗迹,并发现一段晚期城垣遗迹。

  据史料记载,子城始建于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周长三里十五步,旁通壕堑,规制方整。城池呈正方形,四面各筑一座城楼,东为“华盖楼”,南为“谯楼”(即鼓楼),西城为“西楼”,北为“临圃楼”。四周有护城河,城门外筑桥与外连通。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子城四面城墙和东、西、北三处城门皆被毁,仅存谯楼延续使用。发掘区域紧靠谯楼西侧,旧有子城城墙经过。

  本次勘探是继2004年朔门遗址发掘之后的又一次重要的城址考古工作。考古专家以充分可靠的实证资料证明现存谯楼为明清时期所重修,且相对早期门址位置东移。上海田野考古作家钱汉东对遗址现场勘察后,确定为五代吴越王钱镠七子钱元瓘(887-941)镇守温州时所筑建。

  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专家介绍说,在本次勘探地块夯土中,出土有少量瓷片,瓷片器形有瓯窑碗、罐等,底有平底和矮圈足两种,有泥点支烧印痕,具有晚唐五代特征。尤其是北宋时期的花卉纹瓷枕、花口盘等瓯窑瓷器,做工严谨,造型典雅端丽,纹饰纤巧秀美,釉质薄而光润,表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平,堪称瓯窑鼎盛期之佳作。

  日后开放参观的部分有何看点?

  回填浸泡保护,市民可透过玻璃近距离看谯楼券洞遗址

  为了更好地保护谯楼这一温州千年地标,此次工程按照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朱光亚教授牵头编制的“温州谯楼及子城城墙遗址保护与展示方案”进行施工。

  温州名城建设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透露,谯楼及子城城墙遗址保护工程已施工将近一个月。工程大体分为保护与展示部分。目前,回填保护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劵洞遗址展示部分的施工工作也已开始。根据浙江省文物局批复的方案是,市民可透过玻璃,近距离看谯楼券洞遗址。工程预计今年年底完工。

  由于是文保项目,该工程推进十分谨慎,全程将在考古所的指导下进行。按照方案,此次工程初步考虑将该地块整合和整治为一个小小的遗址公园。计划以谯楼及子城城墙遗址为文化背景,设置一块比较自然、精致的景观节点,并把谯楼的券洞遗址展示出来,同时修复东侧的城墙残段,使得券洞遗址、谯楼及东侧城墙遗址形成一道完整的景观组合,相辅相成,共同构成该区块的文化及城市亮点。

  批复方案采用大部分回填、券洞遗址局部展示的方式,用仿城墙轮廓的钢结构框架模拟城墙走势,对早期、晚期城墙展示采用不同颜色及质感的材料,体现两个年代的城墙遗址相互叠加的信息。券洞展示区域设置保护棚,其平面形式根据中国传统城门的券门式样:两道拱券,第一道是门洞,里边是高起来的第二道券。根据专家建议,在无法抑制地下水溢出的前提下,采用浸泡保护的方式,设置排水泵,按照保护、展示需求定期向遗址外抽水。

  从总平面图来看,将以谯楼为视觉中心及游览背景,加强文化氛围及历史背景的塑造。东侧的管理用房将拆除,做成景观,展示东侧的部分城墙。西侧设置券洞保护展示棚、城墙遗址说明区、广场、亭廊及精致的景观小品,告知游客附近曾有的玄坛庙等历史文化建筑。让游客感受谯楼文化,也让考古挖掘后的成果展现温州传统。

  刘天瑶周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