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宣传  ->  文化艺术  ->  文艺动态  -> 正文文艺动态

戏曲专家来温研讨南戏传承发展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15日 来源:温州晚报

温州市越剧团表演的《荆钗记》

  今年是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温州历史上第一位状元王十朋诞辰905周年。数百年来,以王十朋为原型创作的元代四大南戏之首《荆钗记》久演不衰。为了研讨王十朋与《荆钗记》人物塑造的历史关联,探究《荆钗记》久演不衰的戏剧价值及其对今天创作的借鉴意义,征求温州打造“中国古代戏剧生态文化圈”的意见,近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温州市文广新局、乐清市人民政府主办,温州市文化艺术研究院等承办的“王十朋故里行”南戏传承发展研讨会在乐清市文化馆举行。

  会上,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中国戏剧理论家黎继德、《中国戏剧》副主编高扬等来自全国、省市20多位专家作了精彩的演讲。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研究员张静说,《荆钗记》之所以几百年久演不衰,是因为它的文辞通俗易懂,音律为人称道,且戏中夫妻之情、母子之情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另外,这部戏的结构很好,以情节取胜,很吸引人。温州大学副教授、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常务副会长俞为民认为,《荆钗记》流传广的另一原因是这部戏是写给老百姓看的,内容很接地气。

  对于温州要打造“中国古代戏剧生态文化圈”,专家们也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王馗表示:温州戏曲形态相续累积、多元并存,作品的题材、思想不断地进行创造转化,还有一群不断扩大的作家群体,这是戏曲存在生机、不断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黎继德说:“最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国戏曲的发展有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出台,为中国戏曲的发展营造了一个非常好的环境,这是天时。温州这地方是一个戏剧的宝库,我每次到温州都有一种穿越之感,好像一下就穿越到了宋代的戏剧王国,这是地利。温州在‘人和’这方面也非常好,有很多艺术家,比如老一辈的张思聪、张烈,中青年一辈的郑朝阳、施小琴、汤琴等,都让我眼睛一亮。”

  研讨会当晚,专家们还与观众一起在乐清大剧院观看了由剧作家郑朝阳改编、乐清市戏曲艺术传承展演中心排演的新编南戏《洗马桥》。此次活动,专家们还走访了乐清淡溪镇王十朋状元故里,参观王十朋墓、梅溪草堂以及新建的纪念馆,还前往雁荡山进行文化考察及创作采风交流活动。

  □叶闻菁

  -相关新闻我市完成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工作

  浙江省文化厅于近日召开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工作表彰暨数据平台培训会。表彰会上,温州地区的戏曲普查工作部分得到了省文化厅的支持以及肯定。

  温州作为南戏故里,拥有丰富的戏曲资源,是浙江省首批“传统戏剧之乡”,拥有11个省级以上传统戏剧项目。据温州戏曲剧种普查统计,截至2015年8月31日,温州市现有注册登记的戏曲团体160家。其中有159家演出团体,1家创研机构。现存的159家演出团体里,国办团体7家,登记在册的民营团体64家,民间班社88家,没有改制转企团体,在职人员总数308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