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宣传  ->  宣传动态  ->  文化艺术  -> 正文文化艺术

温州市文化馆秋季艺术类公益培训班今起报名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21日 来源:温州日报

  想要追寻年少时的艺术梦想吗?想要提高自己的文艺素养吗?今天起,温州市文化馆秋季艺术类公益培训班的报名就要上线了!这一次,面向的是有基础的大小朋友们,共招生25个班级800多人,培训科目有美术、书法、摄影、声乐、舞蹈、戏曲、器乐、主持等。

  文化馆的公益培训,如今已走过4个春秋。4年来,市文化馆共举办公益培训10期,开设了各年龄段(7岁-70岁)多个艺术门类的400多个班级,招生一万余人,累计培训10余万人次。

  这串数字背后,是市民满满的幸福感——一位普通行政人员,重新学起古筝,乐此不疲;一群50后老阿姨,翩翩起舞,登上央视舞台……越来越多温州人,享受到“文化惠民”的福利。

  “不断创新群众文化服务,让艺术普及落到实处”——市文化馆一直倾力践行。

提高班学员表演的《身韵》。

  名师荟萃

  倾心浇灌花满园

  和以往有所不同,新一期公益培训优化了部分课程,如备受新温州人喜爱的温州话培训班,由原来的“大小混班”分为成人班、少儿班,实现“精准滴灌”。此外,还特设了两个精英班、高端班,每班招收20人。市文化馆副馆长施玉凤介绍说,两者性质相同,适合艺考生和院校毕业生及体制内外的优秀文艺骨干,“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课外补习的好机会,希望在名师点拨下,能带出一批公益班的“博士生”,成为温州文艺的明日之星。”

  由此可见,市文化馆的公益培训“上下兼顾”,不仅注重老百姓的文化权益,也为专业人士打开了一扇进修窗口。

  为让更多市民享受到公益文化服务,今年的报名条件有所调整——近4年来凡参加过提高班的学员不再接受报名。“所有人都公开考核,统一面试,以前上过基础班的可进提高班,继续深造,而上过提高班的学员,可以说是‘被毕业’了。”施玉凤称,这是促进公共资源合理分配的手段之一。

  确实,由于场地有限,供不应求的现象一直存在。每一次公益培训一启动,报名都异常火爆,仅半天时间,所有名额全部抢光。之前还通过摇号解决僧多粥少、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开创了全省公益培训摇号招生的先河。为了保证培训质量,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市文化馆没有盲目扩招,而是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课程的硬件设施、老师教学的承载能力,合理设置班级人数,并建立长效的意见反馈机制和学习制度。同时,更是发动各县(市、区)文化馆开展基础公益培训,让名师入驻学校、社区、企业开班授课,覆盖更多人群。

  去年,随着公益培训品牌深入人心,社会上基础艺术培训氛围日渐浓郁,市民对公益培训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学员反映的学习时间短,技能掌握不扎实等问题,公益培训班全面升级,基础班升为提高班,并深化教学,学期延长至一年。

  公益培训班为何备受追捧?究其原因,雄厚的师资力量是关键。在此次“授课团队”的名单上,记者发现有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李珍珍、温州青年歌唱家刘婕、中国美协会员张成毕、中国竹笛协会理事叶绍安、温州大学音乐学院声乐教师许天鸣……

提高班学员汇报表演吉他弹唱《女儿情》。

  这样的豪华阵容怎能不叫人动心?

  执教两期成人声乐提高班的温州青年歌唱家、市文化馆副馆长施丽君告诉记者,作为公益培训教师,意义不言而喻,尤其是看到学员对求知的渴望,让她不想下课,“看到他们在专业上有所收获,我的内心充满幸福和骄傲。”

  上课时,施丽君会留30分钟进行一对一指导,学生们都感叹说,这比外头的收费培训还要值。

  除了名师效应,优质的平台资源也大大提升了培训班的“圈粉度”。每一期学员结业,文化馆都会为他们搭建平台,精心组织汇报演出和展览,向公众展示学习成果。学员们还可参加市民艺术节乃至省市各项群文赛事,登上更高舞台。

学员们为自己的作品点赞。

  四年耕耘

  “群艺之花”吐芳华

  公益培训班的四年耕耘收获了学员们的肯定,也受到社会各界的点赞、好评。

  今年7月,央视《群英汇·温州专场》隆重播出,由中老年舞蹈高级班表演的广场舞《舞动中国》向全国观众展示了温州中老年人的靓丽风采,得到央视导演组的高度评价与肯定。公益培训班的学员们万万没想到,退休十多年,竟然跳上央视的舞台。62岁的张建华激动地说:“我年轻时就是文艺积极分子,舞蹈在我生命里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如果没有公益培训班,这个梦想或许永远实现不了!”

  要知道,这个班的学员们在老师手把手的精心指导下,曾屡创佳绩:作品《YES》斩获2015年省排舞大赛金兰花奖,《暖冬》获省群众舞蹈大赛创作、表演银奖,《天后》获2016年省第十届排舞大赛金兰花奖……

  和他们一样,公益培训班的所有学员都有一个共同追求——放飞自己的艺术梦想。

  40岁的龚招霞在五马环境管理所任职,是一位昆曲发烧友,去年加入京剧成人表演提高班,“京昆不分家嘛!这门课能实实在在提高传统文化涵养,对温州戏曲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在外企工作的何群欢则是一位书法迷,是书法班的老学员。2013年,在报纸上看到招生简介,就立马报了班。“我从小学后就没习字了,因为课业繁忙,工作又经常加班,直到女儿学了书法,藏在心里的梦再一次被唤起。”何群欢说,她的授课老师陈斯是一个特别细致、负责的人,有时遇到写不好的字,他会亲自示范,甚至端正握笔姿势。“老师的理念特别好,不单单教我们写字,还传授经典,强调人格修养与书法艺术相统一。”

  公益培训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带动了他们的不断成长。4年来,许许多多来自各行各业的学员从懵懂走向熟练,从业余走向专业,从学员走向教员,他们有的成为社团的文艺骨干、社区文艺辅导员,有的成为文化馆的文化志愿者,在享受公益文化后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受益那么多年,也激发了自己想回馈社会的想法。”何群欢是市吟诵学会理事,得知文化馆想新设温州话培训班,便主动请缨,从受益者变成了贡献者。还有文艺志愿者张建华,每年都响应文化馆号召,参加市民文化节、文化走亲、下基层演出等各类群文活动。这些演出,她没拿过一分钱。“只要需要我们,手头再多的事也要搁下来。”

  前不久,市文化馆举行公益培训提高班学员展演,在场的观众大饱眼福,既有活力四射的歌舞表演,又有曲婉灵动的丹青展示。市民陈雅静感言:“没想到我们的群众文艺那么出色,一点也不亚于专业团队!”

  以文化人、以文惠民。公益培训班的开办与坚持,为提升市民艺术涵养做出了突出贡献,走出了一条可持续、接地气、惠百姓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之路,不仅使市民获得文化信息、享受文化成果的受益面明显增长,更是增强了其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我们期待,新一轮的公益培训,将继续深耕群文“沃土” ,让群艺之花开遍瓯越大地!王民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