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宣传  ->  宣传动态  ->  文化艺术  -> 正文文化艺术

乐清首饰龙, 家族传承300多年的正宗年味

——访首饰龙非遗传承人林顺奎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8年02月28日 来源:温州日报

林顺奎和黄孟在制作首饰龙。

  如果你要问,最能代表乐清数百年来的正月年味是什么?那么,确定是首饰龙表演无疑。

  很多人都知道,乐清的细纹刻纸很有名,有别于北方刻纸的粗犷,乐清刻纸精于细腻。但是未必很多人知道,细纹刻纸,最初,也是来源于首饰龙。

  近日,温州多个非遗项目技艺传承人进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推荐名单,其中就有乐清首饰龙非遗技艺传承人林顺奎。

  林顺奎的老屋,位于乐清市北白象镇中心区的一个街角。近日,记者造访了他的家。单层屋檐的大门进去,是个大堂间,里屋日常关着门,因而,这老屋也并不起眼。然而推门进去,却顿时被惊到了,里屋是一个敞亮的工棚,足有普通两层楼那么高,工棚地上,架着五六条或大或小的首饰龙,木工、电工正在装饰着龙身。首饰龙的龙头,饰有电灯、喜庆图案的细纹刻纸;龙身的两侧,是木雕的温州百工及戏曲人物造型,民间百工造型中,有摆肉摊的,有酿酒的,甚至还有乐清的制鞋匠,戏曲人物则更是琳琅满目,《白蛇传》《西游记》《八仙过海》等等人物造型全都有。

  林顺奎放下螺丝刀,歇息片刻,与记者聊起了林家首饰龙的前世今生。

  200来个齿轮

  带动的神奇活动龙身

  首饰龙,明末诞生于乐清。说起首饰龙的巡游民俗,林顺奎解释,乐清一代沿海,在神话中,龙象征着海龙王,于是海民们制作精美的首饰龙,每逢正月,村村抬首饰龙巡游祈福,希望一年里都风调雨顺,平平安安。首饰龙巡游盛时,村与村之间还会有巡游队伍礼尚往来,村民们各自抬着首饰龙互相串门。这也让首饰龙制作者在技艺上存在比拼,首饰龙越做越精美,龙身装饰用的细纹刻纸也刻得越来越精细,于是发展出了一门独立的细纹刻纸艺术。

  北白象林家首饰龙技艺,始于清朝光绪年间,是从林顺奎的爷爷的爷爷辈祖传的,到了林顺奎,是第五代传人。林顺奎的父亲林邦栋,如今已年过九旬,也是乐清细纹刻纸非遗技艺的国家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要说首饰龙最神奇的地方,是这样重达400公斤左右的多层楼阁龙身,竟然能靠着船侧的把手手摇,带动龙身所有的戏曲人物动起来,犹如看戏一般。

  “首饰龙身上共有200来个齿轮,学做首饰龙,不仅要学会美工、刻纸、黄杨木雕,还要掌握机械原理,电工技艺……”林顺奎说,首饰龙制作是一门非常综合的技艺,非花足够的时间与精力不可。通常是上半年来订单,下半年赶工,一条首饰龙,一做就是大半年,每日起早贪黑,几乎没有什么空余时间。

  春节前,林顺奎带着女婿黄孟赶制为几个邻村打造的3条首饰龙,更是加班加点。

  在父母再三要求下

  退伍继承技艺

  1955年,乐清筹办黄杨木雕厂,召集当地木雕艺人入厂,林顺奎的父亲林邦栋,出任该厂的副厂长,直至1981年。可见除了首饰龙制作,林邦栋在黄杨木雕技艺上也非同小可。林顺奎8岁就开始跟着父亲学习细纹刻纸,之后又学了一年黄杨木雕技艺。

  1976年,林顺奎参军去了福建,直至1981年,他已是连队的后勤司务长,有望成为军官。然而,此时,父亲却不断来信希望他继承首饰龙制作技艺。“我还有个兄弟,和北白象当时的很多年轻人一样,都去做电器生意了,因为办电器厂赚钱。那时候,整个白象,已经没有人学做首饰龙了,父亲很着急。”

  最后,父母亲自来到了林顺奎所在的队伍里做说服工作,于是林顺奎退伍,正式接了父亲的班。

  从此,这近40年来,林顺奎就一直跟首饰龙打交道。先是跟着父亲一起做,在他40岁之后,就开始自己独立制作首饰龙了。“这门手艺并不赚钱,每天忙活,基本也就是赚个生活费,但是,正如父亲当年希望的,就是要有人把首饰龙制作这门技艺传下去,如今,放眼全国,制作首饰龙也仅有我们林家一家了。”

  技术每年革新

  现已传承至第6代

  首饰龙技艺自林顺奎传承后,每年都有创新。如今,他创作的最大首饰龙重达400多公斤,龙身上的戏曲人物多达100多个。无论是龙身的大小还是龙身的装饰,都在他父亲创作的基础之上实现了飞跃。

  “传统的首饰龙,核心技艺在于龙身的把手手摇部分,如果是用电力带动船上的道具转动,就不叫传统技艺了。”林顺奎解释,如今的首饰龙龙体里布满了电路,这些电路通往船侧的许多大小不一的灯泡,功能在于照明,带动戏曲人物旋转的,依然是把手的人力手摇。近年,林顺奎在把手上也做出了革新。过去,首饰龙的手摇把手是在龙身的肚子底部的,人工手摇把手非常困难。经过林顺奎的改良,首饰龙的手摇把手现在被安装在了龙身一侧。

  在林顺奎的工棚里,和他一起忙碌的是他的女婿黄孟和女儿林晓青。黄孟已跟着岳父学了10年的首饰龙技艺,他告诉记者,他可能要在这门技艺上学习20年才能完全掌握,因为需要攻克的技艺涉及太多的内容,尤其是船身的齿轮部分,如今他依然需要岳父的帮助。

  对林顺奎来说,技艺之路是没有止境的,刚做好了一条自己满意的首饰龙,马上又会想着做出更好的。这几年,他还凭着技艺琢磨恢复了在历史上已失传多时、类似首饰龙的鳌山灯。 翁卿仑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