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宣传  ->  宣传动态  ->  文化艺术  -> 正文文化艺术

满城尽飘翰墨香——“墨香温州”建设入佳境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09日 来源:温州日报

去年11月26日,温州书画院举办“戊戌金秋雅集”,20位新老书画家以书画会友,切磋交流书画技艺。苏巧将 摄

  “继承传统荣耀,追求文化梦想,打造墨香城市,是全体温州儿女的共同责任……”

  “墨香温州”建设启动仪式上,倡议之声如一曲激昂的歌,自去年4月24日起在瓯越大地上回响不绝,让中国书画的文化品格在现代生活中得到延续的期望,深植入每一位温州人内心。

  以“墨”为代表的书画艺术,是中国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符号。山水清远的瓯越大地,历经千百年书风画艺的文化洗礼,孕育了无数东瓯才俊,翰墨风流,薪火相传。及至当代,温州书坛画坛人才阵容之强、流派之广、获奖之众,在全省乃至全国各类展事中独领风骚,彰显和坚定着温州的文化自信。

  在全国各地越来越重视文化建设,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下,“书画名城”温州依托书画高地优势重拾改革发展“源动力”,市委、市政府提出,以“书香社会、墨香城市”建设为统领,开展“墨香温州”建设,全城联动共绘新时代里的文化蓝图——家家有文房四宝,人人学书画技艺,真正将温州打造成书画人才辈出、精品力作迭出、社会效应溢出的墨香之城。

  8个多月以来,市委宣传部牵头全面推进,市书法、美术教师志愿派遣中心在市文联指导下挂牌成立并开展200多场授课,“墨香校园”“墨香单位”“墨香村社”“墨香家庭”建设在社会各个层面广泛开展,“墨香温州”建设在市、县、乡、村四级立体式铺开。在这片翰墨深耕的热土上,“舞文弄墨”逐渐从传统艺术的塔尖走入寻常百姓家,习字学画在普通群众间蔚然成风,温州的书画现象从“盆景”变成了“风景”,清新翰墨之香渐渐充盈了城市的各个角落——

  播种基层静待万紫千红

  “墨香温州”建设不仅有着厚实的底蕴,也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据统计,温州现有中国书协会员142人,中国美协会员40人,在中国九大美院或全国高校执教的温籍书法美术专业教师超百人;连续多年开展“书画进万家、文化下基层”系列活动;现有“安澜书社”等书画社会组织和协会200多个……

  去年4月,市书协、美协发挥人才集聚优势,在“墨香温州”启动仪式上率先成立温州市书法、美术教师志愿派遣中心,建立了涵盖书法篆刻、美术创作、教育、学术、文史等方面的讲座题库。这支志愿队伍中,有我市中青年书法美术家中的佼佼者,有从事书法美术教育多年的一线教师,也有来自温州书协美协的业务骨干,艺术家们对“墨香温州”建设热忱满满,愿以专业回报家乡,同心协力推进“墨香温州”建设。

  市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陈胜武是市书法教师派遣中心的一员,本职工作之外,他的志愿课程日程也排得满满。如他一样的首批103位志愿教师,对自己擅长的课程一一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提升,形成了涵盖百个专题,分别针对书画教师、有一定基础的书画爱好者、大中小学生和入门人士等多层次多类别的名家课程体系,这个做法在全省甚至全国都“开了风气之先”。

  去年9月中旬,“两中心”专家名单和课题,在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微信公众号上公布,按照“地域就近、供需对接、师资匹配”的原则,以点单配送的方式输出志愿服务。近半年里已将200余场系统教学活动送进有需求的学校、农村文化礼堂、社区文化家园、企业文化俱乐部、文化驿站和社会各单位,服务范围涵盖全市十一个县(市、区)。书画艺术的种子,播撒进广袤基层土壤。

  全城共育滋养城市品格

  在“墨香温州”建设中,市委宣传部联合市教育局、市妇联、市文明办、市机关工委分别制定出台相关方案措施,在全市各类校园、村居(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家庭,广泛开展建设活动,并清晰构建“墨香温州”建设“四个一百”计划,对其中培育特色明显、成效显著者予以命名。2018年12月,58所“墨香校园”、35家“墨香单位”、23家“墨香村社”和33户“墨香家庭”名单公布,为全市共创墨香温州贡献榜样力量。

  校园是“墨香温州”建设的主阵地。前不久,温州市第三十九中学荣获“墨香校园”称号。走进校园,长长的艺术走廊、文化橱窗、教室“墨香角”,翰墨生香,在这所新温州子女特色学校里,学生人手一册书法教材、每天坚持练字一刻钟、每周上交一篇书法作品,学校每周开展一节书法专业课、一次书法拓展课、一次书法社团活动、一次学生佳作展示活动,每学期举办一次书法比赛……

  这,是当下温州“墨香校园”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推动“书法进校园”,进一步提升校园美术教育水平,为“墨香校园”建设打下良好基础,“中心”的成立更有效解决了校园内书法师资短缺这一问题,真正推动了“书画进校园”的落地。

  墨香渐浓,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悦纳。王洁炜和王如是一对85后的青年夫妻,对书画艺术的共同爱好让出生杭州、温州两地的他们走到了一起,两人的微信朋友圈里还经常晒出一家三口徜徉于温州各大美术馆、博物馆、展览馆的温馨画面。

  另一方面,市人民医院、泰顺县老干部局、温州港集团等许多企业单位纷纷积极响应“墨香温州”创建号召,组建书画兴趣团体,定期开展书画讲座、培训,还在不多的单位空间里划出专门的书画活动场地,提高干部职工书画欣赏和创作水平,不定期举办干部职工书画展等,努力将墨香融入单位企业文化。

  近段时间,瓯海区博物馆成为当地书画爱好者们的聚集地。记者了解到,该馆将“两中心”点单派送服务,与原本自有的文化惠民“点单”服务巧妙结合,为当地百姓提供免费的系统书画公益培训及名家讲座。这,是现下我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结合“墨香温州”建设工作进一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例典型。

  现如今,我市各文化阵地翰墨飘香。温州市民在全市各级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礼堂和文化驿站,乃至博山、年代、昊、衍园等民办美术馆里,聆听知名书画家及文史专家的学术讲座,流连于各类高规格书画展览,动手创作一幅属于自己的作品,徜徉在书画的浓郁氛围里……

  东风借力扬帆正当其时

  去年9月,我市老一辈书法篆刻艺术家、全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获得者林剑丹,在浙江美术馆举办了人生中的第一个个人作品展,为“墨香温州”建设添了一把灿烂薪火。

  借着“墨香温州”的东风,连月来,一系列高规格高水准的书画展览在温州接连开展。去年9月,第二届“黄公望奖”青年美术大赛作品展在温州书画院启幕;10月,“诗意南塘--温州中青年书法提名展”上,张索、陈忠康、戴家妙、王客等30位温州中青年书法家向全国展示温州书风和雄厚实力。

  书法的“温州现象”,早已成为中国当代书法发展的风向标之一。当其他地区奖励获奖者时,温州已将目光投向更远处。早在2013年,市书协成立“林剑丹书法专业学子奖学金”,奖励考取各大艺术院校书法专业的温州学子。截至目前,该奖学金已共计为58人次、56位书法学子颁发了75万元奖学金。

  当下,“墨香温州”建设,成为全市书画人才“走出去”的又一大助力。去年以来,温籍书画家们在中国美术馆、北京恭王府、浙江美术馆、苏州博物馆等重要场馆举办了一系列书画展览,充分展示了温籍艺术家的艺术造诣,也体现了温州党委政府对书画人才的关怀和对“墨香温州”建设的重视。

  与此同时,“墨香温州”建设,也是将全国范围内最资深的书画领域专家“请进来”的大好契机。连月来,浙江画院副院长池沙鸿、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张谷旻、浙江美协副主席应金飞等多位省内外不同书画领域专家陆续来温,为我市书画作者进行专业辅导、讲座,从更高的专业层次推进“墨香温州”的建设,也为我市备战2019年的全国美展以及省美展打下基础。

  东风好借力,正是扬帆时。我市书画人才自信飞扬,高歌阔步更高更远处。

  翰墨浇灌助建美丽乡村

  漫步我市首批“墨香村社”之一、浙江省首家书法村--龙湾宁村,不由会被这里浓郁的书画氛围深深感染。村中收录着名碑名帖与当地书家作品的“宁村书法墙”,宁城西路沿路布置的百家姓书法石刻,“弘善廊”弘德扬善的书法楹联,以及我市“沙孟海奖”得主邱朝剑和当地农民书家一同成立的公益书法社“七星凼”,都无不在诉说着当地的翰墨情怀与书法传承。记者了解到,宁村的青少年书法教育率达到了100%,全村有100多人次的书法作品参加了国内各级别的书法展。

  在“墨香温州”建设推动下,2018年12月,瑞安市曹村镇东岙村授牌成为新晋“浙江书法村”,至此,温州“浙江书法村”数量达到13家;在去年12月,“家国情怀——家训家规家风第三届浙江书法村(社区)主题书法展”中,我市各地多个社区多人获奖和入选,占全省获奖总数四分之一;去年10月,我市二十多位画家来到文成,用画笔宣传文成生态文化和人文景观,带动地区文化传播和旅游发展;去年11月,“到人民中去,为乡村书写”采访创作活动启动,拉开了百名文艺家进乡村开展文艺志愿服务的序幕……

  缕缕墨香渗透进农村,发挥着“扶志”与“扶智”的独特作用,来自乡间地头的书法家们有了更为广阔的展示平台,也促进书画艺术与乡村民间艺术有机融合,打造环境优美、乡风和谐、书香满溢的“美丽乡村”前景可期。程潇潇 王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