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温州宣传 -> 社会宣传 ->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正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池上楼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09日 来源:温州宣传网

  池上楼,位于温州市鹿城区谢池巷2 号,原址在旧郡治丰暇堂,已毁,为南朝刘宋永初三年(422)谢灵运出任永嘉太守时所建。1994年被命名为温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谢灵运(385—433),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原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生于会稽始宁(今绍兴上虞),出生后不久就寄养在钱塘杜家,15岁时回到建康,所以小名曰客儿,后世又称之为谢客。十八岁时,承袭康乐公封爵。文章之美与颜延之共为江左第一,人誉“江右称潘岳、陆机,江左称颜、谢焉”。时人评“纵横俊发过于延之,深密则不如也”。

  谢灵运的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他开创了山水进入诗坛的先例,其山水诗为后代诗人所推崇仿效。由他开始,山水诗乃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流派。观众在谢灵运纪念馆内可以详细了解山水诗的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了解山水诗的特点、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的作用。在谢灵运纪念馆内,观众还可以认识到谢灵运为永嘉太守期间鼓励植桑养蚕,兴修水利,政简刑轻,在任上取得的有利于地方发展的政绩。对他的著名诗篇和在温州的多处遗迹如谢公亭、澄鲜阁、谢客岩(积谷山景点)等,和纪念他的街巷如康乐坊等有比较详尽的了解。

  《昭明文选》录谢灵运五言诗《登池上楼》注“永嘉郡池上楼”。宋《太平寰宇记》云:“谢公池在州西北积谷山之东,谢公梦惠连,得诗于此。”按:此诗即《登池上楼》中“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二句。明弘治《温州府志》卷6 载:谢池坊,晋谢灵运旧游处。”现为谢池巷,巷靠积谷山下,刘宋时为“谢村”,因谢灵运离郡后,留其孙超祖侍祖母太夫人于此得名,山下有池名“谢池”,即“谢公池”。清道光初,邑人张瑞溥自湖南辞官回乡,靠着谢池建楼三楹,仍名池上楼,以复谢公之旧,同时,又添筑“鹤舫”、“怀谢楼”、“春草轩”,额名“如园”。原郡治池上楼早废,独此谢池之池上楼尚存。现存池上楼面宽三间,四面回廊,临池设靠槛,重檐歇山顶。1981年6月11日池上楼(如园)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池上楼(如园)于2012年3月始作为谢灵运纪念馆进行布展陈列。展示内容以三大板块来反映,一是“谢灵运与山水诗”,设置在池上楼,凸出谢灵运及其山水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二是“谢灵运与温州”,设置在春草轩,为展示的重点。尽管谢灵运任温州太守时间较短,但他的屐迹遍布了温州大地,留下了不少不朽的诗篇,并在温州拉开了中国山水诗序幕;三是“山水诗与温州旧迹”,设置在鹤舫,以谢灵运在温所写的诗与风光照片相结合。此外,在怀谢楼设一书画厅,以其诗意创作书画作品或工艺品。在展厅与展厅之间的走廊过道,另以工艺作品小件、花卉或家具摆件作为过渡连接,使整个布展不被割裂。

  谢灵运的山水诗, 有近一半完成于永嘉,可见, 永嘉山水在谢灵运的诗歌创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如园建谢灵运纪念馆具有非常重要的纪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