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文化入企 促民营企业发展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以德为本,惟才是用;明志以诚,悦人为心……都是民营企业经过多年沉淀后的企业文化。它彰显了民营企业与其员工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经营理念、员工职业操守及其无形的凝聚力。这些都是企业文化与民营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机契合的表现,在根本上影响着民营企业的经营方向,对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张瑞敏说:在一个企业的管理中,无形的东西往往要比有形的东西更加重要。一个企业要是没有了企业文化,那就等于失去了灵魂。”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腾飞,企业竞争尤为激烈,民营企业要想在大环境下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要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
一、加强民营企业思想文化建设的长远意义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民营企业在发展浪潮中取得了长远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同样也面临了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因而企业文化建设能否有机的融合成为关键。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有效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规范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企业是我家,发展靠大家。通过建设一种共同的文化氛围,把公司员工团结起来,进而调动其积极性。让员工能够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提倡什么,该做什么,不做什么。通过有效的制度、指标、奖罚来考核来刺激员工,更好的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有效的引导员工投入到企业的的建设中来。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更好的吸引人才,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21世纪什么最缺,最缺的就是人才。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只有用“心”治人,以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才能集聚人才。优质的企业文化需要长时间的沉淀,生生不息的企业文化能够让企业在市场激烈竞争中占有优势,能够提升企业的无形力量。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企业的品牌塑造。人们在选择企业商品的时候也会对企业的文化深层次进行探讨,如国美、正泰集团的企业文化,在同类选择的时候,会更专注于企业文化的内涵。
二、现阶段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
在发展中有新的变化,在变化中有新的发展。民营企业家不时的想把企业做大,做强,也希望通过企业文化来提升自己。眼下,民营企业存在一些普遍的特点。
第一、民营企业发展起来的时间不长,它的历史积累不够,没有集聚自身的特点,没有时代的特征,做不到与时俱进。更多的是以家族式为依托的民营企业经营模式,很大程度上的制约了企业的可持续性成长。
第二、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时通常以追求高利润的回报来经营,往往是目光短浅,使得企业在价值观上有很大的偏向,容易个人化,情绪化,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建设。民营企业缺乏人“心”管理,员工团体意识薄落。民营企业只会约束员工的行为,没有让员工找到归属感,员工全不当是自己是的企业的主人,觉的自己只是打工糊口的。企业老板不注重员工,不关心员工,因而员工的团体意识薄落,更甚或根本就没有团体意识。更谈不上以企业的利益为主,如何能融入到企业中去呢?
第三、民营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同时都是借鉴为主,模仿为辅。今天觉着海尔企业文化不错,明天觉着正泰企业文化挺好,后天觉着联想企业文化也行……习惯着戴着别人企业的文化帽子,殊不知,这不是本企业帽子的尺寸。
第四、民营企业家大多都是作坊出身,本身文化程度不高,白天忙着生产,晚上忙着应酬,鲜少有时间去冲电学习,凭着自己的经验的处事作风,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很难在当今大浪淘沙的市场竞争下同发展,共进步。
三、阻碍现阶段民营企业思想文化发展的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思想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步伐依旧缓慢,限制其建设发展的制约因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没能够做到有机的融合。传统企业文化不能及时地注入新鲜的血液,同时代的步伐齐眉共进。传统的企业文化,我们应当积极的继承,并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将抵制企业发展的隐形杀手扼杀在摇篮里,如等级观念,人情观。
2、民营企业的家族式管理带来独断专行,让企业文化建设发展偏离了它原本的轨道,造成了企业文化建设观念的缺乏,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文化发展。
3、作坊式经营,民营企业综合实力不强,影响了其企业文化的建设。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仍然处于初步阶段。而长期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且短期内看不到回报,让尚开始建设的企业文化的民营企业家们止步,更甚或破于无奈而半途而废。
4、民营企业在规化企业自身发展的时候,往往目光短浅,一味的追求短线回报,高额的利润,而忽视了其长远规化,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变化,企业的精神不能很好的统一,找不着符合企业本身的特有企业文化,稳定不了,何来的发展,更谈不上创新了。
四、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的建议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及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沉淀下来的,是其成员认同的并且遵循的,是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经济价值观。它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涉及到企业发展本身的方方面面。
1、打造具有时代特征的企业文化,构建以人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不断完善企业制度,建立一项符合企业发展,适合员工的企业制度,在员工行为操守上,企业物质方面,员工精神方面,形成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具有新时代特征的企业文化。以人为核心是企业文化的精髓。在建设企业文化时,既要注重物质文化的建设,也要注重精神文化的建设。着力发挥企业文化的优质效应,增加员工的凝聚力,用企业文化来塑造人,改变人,让员工有效的融入企业,形成一种具有企业特色团体企业文化。
2、建企业独有品牌,提升企业外在形象。大多民营企业都是规模较小,没有自己的品牌,谈不上有什么知名度,产品的质量缺乏保证,服务也跟不上,很难得到市场的认可。目前,品牌是企业在市场竞争的核心保障,因而创建企业独有的品牌,对企业发展来说十分重要,进而促使企业强化对企业文化的建设,提升了企业在市场的形象。有了企业品牌,强化了企业文化,提升了企业形象,因此务必从企业品牌上着手。
3、增强企业管理者及员工的综合素质。民营企业的管理者绝大多数都是企业老板,他们的文化水平不高,以传统经验来管理企业已不顺应时代潮流,管理模式在多元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竞争中已处于弱势,能持续经营已是万幸,根本谈不上带动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决定着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企业管理者只有加强现代管理企业知识的学习,提升个人素养,通过发展企业,在获得企业利润的同时,肩负起企业在社会上应担的责任,有效地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更好的巩固企业文化的建设。
4、构建良好的激励约束机制,促企业文化良性发展。民营企业一人定岗的局面非常普遍,任人不公,惟亲重用的不良体制,很大的程度上加大了员工的流动性,促使高能人才流失。因此构建良好公平的激励约束机制,是不让人才流失,留住人才的唯一的有效途径。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妥善的约束体制,三者和谐统一,方能促进民营企业良性发展,进而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5、放眼未来,制定长远发展规化。民营企业必须以稳定为基础,以发展为大前提,以自身的实际情况为标的,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经营理念及长远发展规划,并适时更进。民营企业经营理念和发展规划,确定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和定位。企业在完成定期目标的同时,不断强化了企业文化建设,进而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达到良性循环的效果,使民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6、健全社会经济制度,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的腾飞,使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民营企业的综合实力不强,找不到优势,只能在大环境下匍匐前行,对于企业文化建设来说更是艰难。为了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强化企业文化的建设,当地政府应健全社会经济制度,保障民营企业发展,加大对民营企业扶持的力度,那么企业文化建设才能更好的开展。
在21世纪的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民营企业必将成为主导力量,然而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不能生存。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更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努力。因此搞好企业文化,塑造特色企业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民营企业才能在未来发展的大环境下做大做强。
潘丹周(作者单位:文成县珊溪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