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温州宣传 -> 社会宣传 -> 典型人物  -> 正文典型人物

【2009十大感动温州人物】石进才:托起108位贫困学子的“希望”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09日 来源:温州宣传网

  一位老人推着一辆老旧的自行车,站在朦胧的细雨中,一脸慈祥的笑意……而在他的身后,是一条仅容三两人并走的小巷弄。巷子两旁的房子外墙都贴着光亮的瓷砖,唯有那外墙还是粗糙的水泥的房子,就是这位老人的家。客厅里一台彩电,是这个家里最奢侈的摆设。这几天,这样的画面,一直萦绕在眼前,久久挥之不去。是什么样的力量,让这样一位已经74岁的老人,15年来坚持不懈善行天下,以“希望”的名义,累计捐出善款40多万元人民币,让108位贫困学子走进宽敞明亮的课堂,实现人生的理想;是什么样的精神感召,让这位老人的身边有了更多的人加入“希望”的队伍,捐助善款348多万元,帮助625名贫困学子实现求学梦?!

  他,就是被当地群众尊称为“希望老人”,而感动温州的乐清市乐成镇石进才老人。从1995年开始,他一直用“希望”这个名字匿名捐助各地的贫困生。直到2003年,终于有受助的学生千方百计把他找了出来。人们才知道,原来他就是“希望”。

  以“希望”的名义点燃更多的希望

  说起捐资助学,老人话语寥寥,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和一个淡淡的微笑:“最早的一次助学其实是很偶然的。那是在1995年,我在电视上看到一则新闻,讲吉林省一名女储蓄员为了保护国家财产英勇牺牲,丈夫不久也病逝,幼女成了孤儿。我觉得小女孩很可怜,马上就寄去了一笔捐款,署名‘希望’。”老人说,用“希望”这个名字,一是希望小女孩健康快乐地成长,长大后多为国家作贡献;二是匿名捐款,尽量不给对方造成经济和心理负担。从那以后,每逢学期开学,老人都准时地将学费寄过去。

  1996年,石进才从农业银行退休,此时的他只要有闲就翻看报纸,一旦报纸上报道温州哪里的孩子因为贫穷而失学,他都会马上参与捐款,姓名一概署上“希望”两字。为了能捐助更多的贫困生,退休金有限的石进才,就到各个企事业单位去打工,然后把打工辛苦积攒的钱再拿去捐助。老人说,自己就曾经是一个贫困学子,小时候家里穷,考上了温州中学却没钱去读书。后来一直觉得自己知识跟不上工作需求。所以对贫困失学的感受深有体会。也许最初就是这种和失学学生的共鸣激发了老人后来坚持不懈地捐助贫困生。

  1999年,石进才在一家苗圃公司打工当会计。2001年,21岁的湖北女孩冯金荣也来到了这家公司工作。这个女孩无疑是幸运的,正是这样和“希望”不期而遇,最终找到了希望,实现了大学梦。

  “石会计(石进才)是我生命中真正的‘贵人’。2000年我考上了大学,可家里没钱供我上大学,我只好出来到处打工。2001年年初我到了乐清的苗圃公司,其实心里还是有落差的,看着同事们年纪都比自己大,同龄人还都在上大学,而我又很渴望能重新读书。石会计了解到我的情况之后,经常买鞋子、买衣服给我穿,还跟我说,只要我想读书,他一定有办法让我上大学。”说起自己当年受助的经历,如今30岁的冯金荣在电话里那一头声音激动,一度哽咽。

  2001年夏天,冯金荣在公司的销售点上班。为了节省冯金荣的日常开支,石进才夫妇把她接到了自己家里来住。住在他家里,冯金荣开始很奇怪,石进才老人夫妇都有退休金,可是,日常生活却异常节约。后来才知道,原来石进才一直以匿名的方式捐资帮助贫困学子。而且夫妻俩还为此长期打工、忙碌挣钱,甚至比很多年轻人都操劳。老人一再告诉冯金荣,不能放弃自己的大学梦,鼓励她利用休息时间复习。2001年秋天,冯金荣顺利考入了浙江工业大学,而石进才也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帮她交了所有学费。毕业之后,石进才又把冯金荣介绍到了上海一个朋友公司里上班。

  让石进才感到欣慰的是,冯金荣每年都会写信告诉老人她的近况,而且每年都会过来看望他。去年,她还把自己的未婚夫也带到了乐清来看望老人。

  “希望”的公开带来了更多希望

  石进才老人有一个笔记本,每一页上都密密麻麻记满了他资助的学生的姓名、出生年月、联系地址、银行卡号、电话等等信息。对方虽然不知道“希望”是谁,但他说,我必须对每一个受助学生负责,按时把学费、生活费打过去。

  石进才不图名,不求利,总是默默地行善。他只想用自己有限的力量,点燃更多贫困学生的“希望”。

  2003年,一位因为有了他的资助而如今事业有成的贫困学子,求助于媒体,希望找到这位叫“希望”的恩人。他说,我要好好感谢恩人。

  这名学生叫王明根,现在是文成县黄坦中学的一名教师。

  “我在1999年考上大专,读的是‘3+2’共5年的师范学校。当时父亲刚患病去世,家里欠了一万多斤粮食和3万多块钱。上学之后我每天的生活费是5块钱。生活贫穷我能忍受,但是欠的一堆债务让我一筹莫展,我只好向媒体求助。”王根明在电话里对记者一点点回忆起了当年的经历。石进才老人正是在报纸上读到王明根的情况后,马上就给他办了一张银行卡寄过去,并在卡里存了900块钱。当然,寄信人的名字还是“希望”。此后,每年的开学期间,“希望”都会在固定的时间往王明根的卡里打钱。

  王明根自己也很争气,从2001年开始,他在刻苦读书的同时勤工俭学。到了2003年年初,王根明依然每个月只花150元的生活费,把节约下来的钱寄回家里还债。开始有了收入的王根明就很想告诉每每寄钱给自己的好心人,自己能解决生计问题了,不能再用“希望”的善款了。但是人海茫茫,好心人,你在哪里?

  曾经为求学求助过媒体的王明根,在2003年年初再次找到媒体,希望寻找好心人“希望”。正是这一次求助,有了好心人“希望”的线索。当地媒体的一位记者说,他们报社组织的一次助学活动中,石进才曾用过“希望”的名字捐资助学。他告诉王明根,他要找的“希望”很可能就是石进才。随后,这位记者带着王明根一同去了老人的家里。刚到了老人家门口和他见了面,王明根就猛然想起,这位慈祥的老人曾在2002年的秋天来学校看过他,并找他聊了几分钟,只是聊家常,也没留下名字,来匆匆去也匆匆。再回想记忆里的这一幕,王明根就知道“希望”就在眼前。然而令大家都没想到的是,老人马上就否认了自己是“希望”,并且对王明根说:“你找到‘希望’又能怎么样呢?对方就是为了不让别人知道才署名‘希望’啊。”

  和王明根一起来的人都对石进才进行了劝说:“就算你不承认,他还是要到处奔波,到处登报纸寻找这个人。年轻人苦苦寻找恩人,何必让他浪费时间呢?”

  经过众人的劝说,石进才才终于承认,自己就是那个匿名多年的“希望”。就在老人承认的一瞬间,王明根在老人的家门口给他深深鞠了一躬。从此以后,老人也在王明根的心里播下了感恩的种子。

  王明根说老人不求回报,从那以后他每次打电话给老人,希望来乐清看看他,他也会马上回绝。所以,王明根每次来都给老人一个“突然袭击”,给他送上一些土特产,陪老人聊聊天。“他的行为会影响到我整个人生的抉择。当初他那么无私地帮助我,现在我成了一名教师,碰到贫困的学生,碰到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都喜欢耐心地帮他们单独辅导功课,当然,是义务的。现在我也很努力地工作,希望更上一层楼。而当初如果没有石爷爷的帮助,根本就不会有我的今天,所以,我会珍惜现在的每一天。”王明根说。

  “希望”的身份被揭晓,石进才的名字也在媒体上被公开。一时间,乐清当地很多人被老人无私的奉献精神所感动。而此时的石进才心想,既然大家都已经知道了我在助学,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不如发动更多的好心人来参与助学。在老人的多方走动下,2004年秋,由乐清团市委、希望办、乐清市农行、民革乐清总支共同组织了“爱心助学”结对活动,在乐清结对贫困大学生36名;2006年秋,由乐清团市委、希望办、乐清市农村合作银行、民革乐清经济支部等组织“爱心助学”结对活动,筹集资金40多万元,帮助结对贫困大学生34名,完成四年学业……如今,“希望”的队伍不断壮大。

  “希望”现在依然忙碌为希望

  现在,石进才老人是乐清一家事业单位的财务顾问,还兼职去当地的老年福利活动中心上班,担任福利活动中心建设指挥部副指挥。这个福利活动中心建成后,可解决300套老人公寓,创办150张床位托老所,公寓也将集居住、疗养、学习、健身、娱乐等为一体。为公益事业,石进才可谓忙得不亦乐乎。

  石进才的老伴施仁芬多年来也一直默默支持着丈夫的善举。前两年,夫妻俩还筹建了乐清市第一支“爱心话聊”志愿者队伍,定期串家走户找孤寡老人谈心。现在这支队伍已发展至70多人,结对68户家庭困难的老人,为他们讲国内外时事新闻、医疗保健和家庭安全保护知识、维护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不仅给他们送去精神食粮,还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当然,对于石进才老人来讲,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捐资助学,而且他依然是用“希望”的名字。每每看到新闻里有贫困学生需要帮助,老人都会尽己所能用“希望”的署名寄去自己的一点积蓄。同时,他结对的贫困生,都要一一走访他们的家庭。乐清贫困山区的大学生林培微上大二了,却找不到资助人了。石进才得知后,跋山涉水走访了她的家,了解到她的确家庭贫困且一直寄养在叔叔家里时,老人对她承诺:“我已经在资助其他学生了,我个人的能力有限,但是只要你想读书,我一定会想办法找到人资助你。”果然,前几天老人找到了乐清一个民企老板,老板听说了林培微的家境及遭遇之后,老板一口答应说,此后林培微大学期间的所有学费和生活费都由他来解决。

  令老人倍感欣慰的是,他助学的名气大了,想通过他来结对贫困生的市民也多了。就几天前,乐清虹桥的一位老人还打电话给石进才,很自豪地告诉他说他原来通过石进才结对的一名大学生刚刚正式成为了一名省公务员,希望石进才再介绍几个贫困生给他结对。石进才的儿子、女儿如今也结对了不少贫困生。老人的小女儿石洁在乐清机关幼儿园上班,现在幼儿园的职工们定期都会让石洁去石进才那里拿结对贫困生的名单。

  暑假到了,又一批通过石进才老人结对的贫困生完成了大学学业走向了社会。在老人的手机里面,有很多受助的学生们发来的感谢短信:“石爷爷,我终于在义乌的一家外企里找到了工作,只要稳定下来,我就去乐清看您。”“阿公,我刚刚离开学校。没有你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会继续努力的。”“石爷爷,我毕业了,刚到上海,方便的话,我想现在打电话给您。”……

  他像珍藏宝贝一样,珍藏着这些感恩的短信。翻看短信的时候,他的双眼里会泛起慈祥的笑。这个时刻,也许就是老人最幸福的时候。当然,还有很多学生想感谢“希望”,却依然不知道“希望”就是这位看似很平凡却又很不平凡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