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温州宣传 -> 社会宣传 -> 典型人物  -> 正文典型人物

【2012十大感动温州人物】集体奖:状元亭施粥集体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12日 来源:温州宣传网

  如今,温州状元亭有90多名义工。对于创办状元亭的老人们来说,管理义工成了头等大事。状元亭的创始人之一吴南华老人告诉记者:“只有义工管理好,饮食安全卫生,状元亭也会越办越好。”

  孩子们的免费早餐

  徐良端着小碗,坐在位置上,低下头,“呼”的一声,就吸了满满一口热粥。抬头,看着记者,露出笑脸。

  “这粥香吗?”记者问。

  “当然!”说完,徐良再次低头喝粥。徐良的奶奶坐在一旁,看着孙子喝上了热气腾腾的粥,开心地笑着。

  徐良是温州市龙湾区育才小学一年级的一名学生,今年7岁。

  多年前,徐良的姑姑来到温州打工,徐良就跟着姑姑和奶奶来到了温州龙湾,“孩子命苦,两岁的时候,妈妈得癌症离开了,爸爸在外地打工。”徐良的奶奶说。

  徐良的妈妈因病去世后,孩子的童年失去了母爱,也让这个家庭背上了30多万元的债务。

  今年9月,徐良成了温州龙湾育才小学的一名学生,因为家贫,每天早晨的早餐是温州街头面包店里的一块面包,零售价仅一元,“家里真的穷,要还债,只能给他吃块面包。”

  一个多月前的一个上午,奶奶在送徐良上学途中经过龙湾区状元街道龙飞桥,看见了创办不久的“状元亭”,奶奶简直不敢相信眼前这一切。

  “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情?每天有免费的粥吃,还有咸鸭蛋、榨菜丝?”

  从那以后,徐良和奶奶成了状元亭的常客。

  “他叫赵敏!”徐良从餐桌的座位上站起,手指着旁边刚刚坐下的女孩。

  赵敏同样是每天上午在状元亭吃粥的孩子,和徐良并不是同学。因为每天一起喝粥,孩子俩成了朋友。

  “我们附近有几所学校,读书的孩子很多都来这里喝粥,所以我们早上7点就开始分粥了”。状元亭的创始人之一吴南华告诉央视网记者。

  全国第一份免费粥摊的营业执照

  吴南华今年64岁,与吴南华一起创办状元亭的,还有和他年龄相仿的好友张宪定和梅雪良。三位老人退休以后,一直在当地一个老年活动室里打发时间,时间久了,感到有些无聊。

  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一位朋友提议他们学学温州已经风靡多年的红日亭:“何不模仿红日亭,你们也去搞一个施粥摊?”

  老人们听后,感觉眼前一亮,浑身来劲,“那是大善事啊”。

  从那以后,三位老人每天碰头,开始商量怎么把这样的善事办好。第一个事情,就是寻找施粥的地方,“这个地方要地处闹市,又不能影响市容、妨碍交通。”吴南华说。

  最后,老人们选择了龙湾区状元街道龙飞桥桥畔。

  龙飞桥畔原本是一个块空地。空地一边有幢二层小楼,是当地供电局堆放设备的仓库。得知三位老人的想法后,街道办事处和村里主动跑到供电局沟通。供电局当天就拍板,把里面的设备全部转移,房子借给老人们免费使用。

  如今,状元亭身上最大的亮点是全国第一张免费施粥的“营业执照”。

  吴南华告诉央视网记者,在创办状元亭的初期,大家就想给施粥摊办一份营业执照。

  当时吴南华跑到当地工商局去办理时,工商局的工作人员纳闷了:你一个免费的施粥摊,又不能产生利润,为什么还要营业执照呢?

  “有了营业执照就可以更规范,还可以给捐助者开免税的税务发票。”老人们的想法最终打动了工商局的工作人员。

  于是,全国第一份免费施粥摊的营业执照诞生在状元亭。

  规范管理

  在政府部门,状元亭登记的名字是:状元和谐之家服务站。但大家更喜欢称之为“状元亭”。一来,这一名称与温州施粥多年、名气响亮的“红日亭”遥相呼应,二来,很多过来喝粥的人感觉状元亭叫起来顺口,有气魄。

  状元亭正式开张是在2012年3月29日,当时遇到的最棘手的困难就是义工的问题。当时状元亭默默无闻,哪来这么多义工呢?

  最后,三位老人商量后决定,到附近的社区去张贴公告。出乎意料的是,公告一张贴,报名的人非常踊跃,两天就来了30多人。后来,自愿报名参加义工的越来越多。

  如今,状元亭有90多名义工。如何管理义工,成了老人们的头等大事。

  记者在状元亭办公楼的二楼看到,90多名义工都到当地的卫生部门办理了健康证,吴南华他们把义工分为16个小组,每组6个人,每天一组轮流上岗。

  在状元亭一楼,墙上挂着“今日服务人员一览表”,上面标着当天上岗小组的组长和组员的姓名。

  吴南华老人告诉记者:“只有义工管理好,饮食安全卫生,状元亭也会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