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温州宣传 -> 图说温州 -> 特色产业  -> 正文特色产业

重温儿时最美的画

——温州美术家连环画展本周六揭幕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13日 来源:温州日报

  《海岛女民兵》赵瑞椿作

  《琵琶记》孙光奇作

  《渔夫的故事》陈淑霞作

  《柳毅传书》戴宏海作

  《笔中情》王绍基作

  《卖盐》郑野夫作

  《美人和怪兽》胡曰龙作

  《屈原》刘旦宅作

  《司徒招卖国》李成勋作

  《飞龙传》夏志刚作

  《二战谍影》孙愚作

  连环画俗称“小人书”,温州话叫“囡儿书”。对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出生的人来说,它是最亲密的小伙伴,常常舍不得买糖吃,只为省钱买本它看。一幅图,配几十个字,薄薄的几十页纸就将一个故事讲得活灵活现。

  为了重温那段温馨而又绮丽的阅读记忆,由市文联主办,市美协、温州美术馆(温州市书画院)承办的首届“回眸历史——温州美术家连环画回顾展”将于本月16日至26日在温州市美术馆举行。届时,800多本连环画书籍及1000多张原稿选页都将汇聚一堂:从古代传奇《三国演义》到现代革命经典《刘胡兰》,从中国民间故事《胭脂》到国外名著《威尼斯商人》等。

  此次展览不仅涵盖上世纪三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出版的48位温州连环画画家的优秀作品,还将呈现连环画里丰富的门类,如木刻、白描、水墨、工笔重彩、水彩、油画和漫画等。

  “这是对温州美术家连环画作品空前的一次‘大检阅’,也是对温州连环画历史的梳理,同时还能让青年画家从中获取艺术创作的养分。”在美协秘书长张成毕看来,这样规模的回顾展在全国的地级城市中是首屈一指的。但让他深感遗憾的是,由于年代久远等种种原因,很多原作早已流失,只能借助出版物翻拍,而有些作品连印刷版本也难以寻获。

  温州画家群体创造辉煌

  温州的连环画创作始于抗战时期,当时,无论是抗日根据地还是解放区的革命美术工作者都视连环画为革命武器。由于物质条件限制,创作形式最多的是木刻连环画。温州的前辈美术家郑野夫、张明曹、陈沙兵、夏子颐、杨函、张怀江、张龙光等就是在国家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满怀爱国热情共赴国难,用刀笔呼唤国民驱除黑暗。他们为那个时代留下了一部又一部激情之作,如《水灾》《仇》《黄友根》《狂人日记》《鹿西岛遇难记》等。

  新中国成立之后,许多温州艺术家便把连环画的发源地、大本营——上海视为自己的梦想之地。最早走出去的是刘旦宅,他的作品《屈原》誉满全国;继而是李成勋,除了出版连环画《汉王东征》《司徒招卖国》等,他还培养了很多青年连环画骨干,其中如孙愚画得又好又快,先后出版了《野猫》《大卫·科波菲尔》等200多本连环画,产量可谓全国冠军。许多优秀连环画作家获得了连环画专项评奖大奖,如刘旦宅、何国华、戴仁、孟庆江、孙愚和戴宏海。

  那时,温州还有一批在全国各大美院的高材生,毕业后被分配到美术专业岗位,比如《长恨歌》的作者孟庆江。在“文革”后连环画再度繁荣时,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毕业的他时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一职,曾多次组织温州画家群体创作套书,如《飞龙传》《乾隆韵事》等。

  而对很多喜欢画画的温州青年而言,当时从上海及各地出版社接来的连环画创作任务成了他们的本职工作。戴仁、夏志刚、郑士仰、曾成金、王绍基等都是这支创作队伍中的有生力量,他们在“连坛”的鼎盛时期,留下了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如《迎春花》《窃符救赵》《笔中情》等。据不完全统计,温州连环画家队伍在辉煌时期达到六七十人之多。

  几代人心中的记忆烙印

  值得一提的是,在温州连环画的发展热潮中,一些版画家、油画家也在连环画创作上展现了卓越的才华,如赵瑞椿、陈天龙、胡曰龙、朱维明、王维新等。对他们而言,连环画是启蒙之物,更是绘画基础。

  美协名誉主席戴宏海就此侃侃而谈:“连环画之难,在于所表现的人物、环境、情节要比单幅画复杂得多,这就要求画家要了解生活,体验生活。如画人物,要画出各个角度、各种姿势、各张表情;如画建筑物,要画出室内室外的各种变化,乃至天气变化。由于连环画画面多,交稿限时,迫使作者在创作时做到构思敏捷,出手迅速。所以凡是连环画高手,必有很强的造型能力、构图能力与把握画面的能力,能胜任各类题材,包括一般人望而却步的人物众多、场面复杂的主题性大题材、大画幅的作品。”

  如果把连环画比喻为电影,那么画家自己首先要成为导演,然后再做各色演员,最后又要变身摄影师,选取最合适的镜头,拍成一幅幅画面。如今想来,儿时沉浸于连环画世界的情景就像今天的孩子看影视一般。

  随着影视艺术和动漫科技的发展,连环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进入了“低谷”,连环画创作队伍逐渐萎缩,大部分画家开始转型画独幅画,回到各自的画种。

  如今,在这个绚丽多彩的多媒体时代,连环画明显力不从心。然而,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连环画以它特有的方式已在几代人的记忆里打下了深深的时代烙印。王民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