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温州宣传 -> 文化艺术 -> 文艺动态  -> 正文文艺动态

温州加大创作扶持力度 文艺人才队伍逐步壮大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16日 来源:温州日报

  精雕细磨,成就了一台好戏——永昆《金印记》剧照。

  电视剧《温州一家人》海报。

  电影《一个温州的女人》海报

  歌曲《家风》专辑封面

  歌曲《粗茶淡饭》演出照

  电视动画片《快乐梦多多》海报

  近日,浙江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比揭晓,我市永昆《金印记》、电视剧《温州一家人》、电视动画片《快乐梦多多》、电影《一个温州的女人》、广播剧《航标》、歌曲《家风》《粗茶淡饭》等七部力作入选作品奖,这是我市近年来入选作品数量最多的一次。同时,瓯剧《秀芬》、电影《约定》及我市作家哲贵的长篇小说《空心人》入选省文化精品扶持工程第九批扶持项目。其中,电视连续剧《温州一家人》及歌曲《家风》还将推送参与中宣部“五个一工程“的评选。

  近年来,温州市委宣传部深入实施文艺精品繁荣工程,进一步加大创作扶持力度。2006年至今,市财政投入文艺精品创作经费约4000万元,文艺人才队伍逐步壮大,文艺创作精品迭出。2012年,我市文艺精品获得国家级奖项67个、省级奖项191个;2013年,各文艺门类获省级以上奖项295项。这批反映时代精神、体现温州特色的文学、歌舞、书法、摄影、戏剧、影视类文艺精品,形成了“文学的温州现象”、“书法的温州现象”、“合唱的温州现象”、“舞蹈的温州现象”、“摄影的温州现象”等优势艺术门类,大大提升了温州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此次“五个一工程”和省文化精品扶持工程第九批扶持项目的评选,让我们把目光再次聚焦在这些获得重量级奖项的文艺精品上。那么,这些作品是如何创作的?背后有哪些故事?

  影视剧创作

  样本:《温州一家人》

  36集电视连续剧《温州一家人》着实让温州火了一把。它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后,收视率屡创新高,连获“飞天奖”一等奖、“白玉兰”、“山茶花”等大奖,并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口碑甚佳。

  《温州一家人》是著名编剧高满堂的“工农商”三部曲中的第二部,通过温州一户普通人家的草根创业史,贯穿起改革开放30年温州人创业奋斗的历程。

  高满堂曾笑言:“这部电视剧是6瓶酒喝出来的。”在剧本创作前期,高满堂一度找不到创作的感觉,直到听说了阿秋的故事。为了采访到这个传奇的女性,高满堂锲而不舍地到她的办公楼、工厂拜访,甚至在听说她要去广州出差后,立刻买了一张机票提前到广州机场截人。阿秋终于被打动,接受了高满堂的采访。在聊天过程中,高满堂和阿秋等人喝了6瓶酒。从阿秋的身上,他找到了《温州一家人》的魂。

  该剧本几易其稿。高满堂多次与温州影视家协会副主席李涛等人谈论剧本,几次头脑风暴之后,才为这部戏定下了一个主心骨:“做小人物、大时代!”

  继《温州一家人》之后,《温州两家人》近期再度成为焦点。目前,该剧本已基本完成,主创人员正在国外取景。高满堂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温州故事太多,温商一个故事就可以做一部电视剧,温州是故事的宝藏,关键看我们怎么挖掘。我们想为温州打造一部震惊全国的优秀作品。”该剧计划今年10月份开机,明年与观众见面。

  歌曲创作

  样本:《家风》

  歌曲《家风》《粗茶淡饭》是瑞安市打造的精品之作,由浙江省文化馆副研究馆员、温籍二级编剧毛光正作词。它们都立足百姓生活,用朴素的歌词阐述深刻的道理,对群众价值观有引领作用。其中,《家风》是瑞安市2013年重点签约文艺项目。

  “勤劳土生金,节俭五谷登,报答养育恩,立志奔前程,家有好风景……”《家风》以塑造家的亲情、和乐气氛为切入点,凭借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词句曲风,唱出了中华民族的家风美德。歌曲MV中,桐浦油菜花田、木活字印刷、玉海楼诵读等瑞安人文风光尽收眼底,是一首地道的温州乡土歌曲。

  《家风》原名《好家风》,刁玉泉、张全武作曲,曾获得浙江省第十二届音乐新作演唱演奏大赛创作金奖、演唱银奖等。今年,瑞安市邀请著名导演、词作家邹友开加入创作团队,请著名歌手庞龙担当制作并重新演绎,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编曲中除了吉他、贝斯等流行因素外,还融入古筝、笛子、二胡等民族乐器。

  瑞安市文化馆馆长陈萍萍介绍,最初想用一部以小见大的主旋律作品,让民众在文艺作品中感受中国传统美德。

  凑巧的是,毛光正2008年就开始考虑创作一个“正能量”作品。“我始终觉得现代社会物欲横流,特别需要一股正气。”毛光正表示,当时他考虑过从历史人物故事入手,几经斟酌后,觉得还是以叙家常、亲切地与人攀谈的方式,诠释“家风”。

  “希望将时代树立正能量的家风诉求,通过歌声与百姓心灵相碰撞,产生一些效应。”毛光正说。

  戏剧创作

  样本:《金印记》

  《金印记》由温州著名剧作家张烈改编,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导演徐春兰执导,永嘉昆剧团排演。该剧是昆曲艺术抢救保护扶持工程项目,曾作为浙江省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优秀展演剧目之一亮相杭城,并在第五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上获得优秀剧目奖。

  《金印记》取材战国苏秦故事,在传统剧本上做了创新,最明显的就是戏剧的主题。虽然讲的还是苏秦历经波折,终被六国拜相的故事,但原著主要描述亲人对他“前倨而后恭”,反映“世态炎凉”。而这部戏则高高扬起励志的旗帜,“有志青年”苏秦受尽屈辱,甚至曾经绝望到要去投井自杀。最终,他刺股苦读,挂上了六国相印。

  这部作品的诞生,最早是为应战第五届中国昆剧艺术节。“永昆作为全国仅有的七家昆曲院团之一,相较于其他团,整体水平有差别,但我们也不能落于人后。”永嘉昆剧团原团长刘文华邀请了国家一级编剧张烈创作剧本。在以永昆自己培养的年轻演员为班底的基础上,邀请了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王振义饰小生,国家一级演员、马派老生高彤饰老生。

  《金印记》自2012年4月开始创排。刘文华说,在排练过程中最难的是场地问题。永昆剧团本身没有场地,只能借助永嘉县文化中心的场地排练。只要县里有活动,剧团就得停止排练。东借场地、西借场地的日子,贯穿了整个《金印记》的排演全程。但就是在这样的困窘中,他们精益求精,硬是排出了一台好戏。

  文学创作

  样本:《空心人》

  新千年后,一支异军突起的文学新势力,让世人的眼光聚焦温州。他们以其特有的笔触反映了温州精神的独特魅力,书写了文学的“温州现象”。此次,哲贵的长篇小说《空心人》入选省文化精品扶持工程第九批扶持项目,再次为温州文学“锦上添花”。

  《空心人》从去年开始创作,由3个中篇小说组合而成,曾在《人民文学》《十月》《江南》杂志发表。

  这部小说以2008年由美国次贷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波为背景,描述了发生在信河街的3个故事:一个年轻人在负债情况下对爱的迷失,一个中年人卖葡萄酒的曲折,一个老年人在讨债过程中对亲情、友情的追求。

  “写这部小说源于我对2008年经济危机的思考。”哲贵说,创作初衷就是想表达经济危机对人内心的影响,而这部作品算是对这几年写作主题的一种延续。

  哲贵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或多或少对商人有偏见。作为温州人,生长在“遍地皆商”的环境中,那种渴望别人真正理解温州的诉求十分强烈。他希望通过自己塑造的人物,给读者还原真实商人的模样。

  哲贵塑造的几个小说人物,都以身边的朋友为原型,再融入个人的思考与虚构。有趣的是,当他把作品给一位“原型”看时,那位很少看小说的朋友,读得津津有味。不过,临到结尾,他也没看出小说写的就是自己。

  哲贵表示,接下来的创作会跳出“商人”这个圈,尝试不同的角色,增加自己作品的宽度和厚度。华晓露 实习生 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