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江划大龙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日前,鳌江划大龙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这是继平阳木偶戏、单档布袋戏、温州鼓词、东岳观道教音乐后,平阳县第五个获此殊荣的非遗项目。
鳌江划大龙是平阳民众为求风调雨顺鱼虾满舱,或庆丰年而创造、传承并享用的民俗文化瑰宝。《平阳县志》记载,清末鳌江划大龙在平阳盛行,民间流传其历史已愈400年,在浙、闽交界地区影响广泛,活动期间,吸引着十多万民众,场面壮观,气势非凡。

其诞生地因江口涌潮似巨鳌负山而称鳌江,是渔港,海鲜集散地,居民多以捕鱼为生,人们把对江鳌和海龙的信仰结合起来,创造了吒咤风云、气势磅礴的鳌江划大龙,也创造了这一乡土气息浓郁的民间灯彩。
民俗瑰宝价值独具。鳌江划大龙内涵丰富,保留着制作大龙、龙灯开光、画龙点睛、巡街游行、祭神仪式、捆龙化龙等传统民俗事象,有祈福祝愿的场面,有舞龙舞狮、划旱船等民间表演,民俗成份丰富,乡土气息浓郁,历史、人文、艺术价值兼具,还能促进当地群众性文化消费和商业、旅游业的繁荣。
威武雄姿堪称一绝。龙体硕大无比,造型华丽生动,仪表威武,给人以震惊、自豪、奋进之感。龙分9段,取“龙生九子”之意,龙头直径达5米,身长70余米,重约5000斤,龙角写有“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字样,龙身绘着精美画图,集竹编、纸扎等工艺于一体,制作工艺复杂,程序繁多,技术精湛,风格独特。夜晚燃灯,大龙全身透亮、流光溢彩。2009年鳌江划大龙因名俗价值深厚、名声在外、影响巨大,而应中国非遗博览会邀请,来杭为国庆60周年贺喜,深受杭城民众喜爱,成为活动一大亮点,享誉“东方第一龙”。划大龙活动的规模随着鳌江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2012年元宵节参与“迎龙盛典”活动的鳌江大龙身长达80多米,重约3吨,需200多名壮汉负责抬龙。气势磅礴的大龙身后还有25个表演方阵,整个巡游队伍长达1000余米,参加人数多达900来人。巡游队伍所经之处可谓万人空巷,盛况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