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温州宣传 -> 温州宣传信息  -> 正文温州宣传信息

温州宣传2015年第1期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27日 来源:温州宣传网

  【文化礼堂(一)】

  □瓯海区“五模式”合作办学促文化礼堂教育晋档升级

  □平阳县强“四气”提“四力”把文化礼堂打造成农村思想文化工作的“桥头堡”

  □苍南县依托“四类活动”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内涵建设

  □洞头县北岙街道融“红色文化”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简讯】

  □我市五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鹿城区“串珠成链”创建“集散式”精品文化礼堂

  瓯海区“五模式”合作办学

  促文化礼堂教育晋档升级

  瓯海区根据群众生产生活的需求,创新文化礼堂办学模式,协同农函大、社区学校、基层党政校、老年大、职业中专集团等“五大学校”,在各大文化礼堂设立分校(教学点),通过“合作办学”模式让文化礼堂各类学习教育晋档升级。

  一、“农函大+文化礼堂”促进科技富农。按照就近入学原则在全区各文化礼堂设教学点。景山、白象、瞿溪、泽雅等镇街文化礼堂,及瓯海开发区企业社区、金州集团产业园区等文化礼堂设立10个直属教学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技能培训,帮助农民掌握一技之长。同时,依托文化礼堂积极创建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形成不同层次和专业的示范培训体系。目前,瓯海农函大有长期学员1000多人,各大文化礼堂设教学点后,短期培训学员得到大幅提升,2014年达到3000余人。

  二、“社区学院+文化礼堂”普及终身教育。在新桥、茶山、仙岩等地文化礼堂设立13个社区分校(教学点),每个分校(教学点)配备1至2名专职管理人员,有力促进社区教育向基层深入普及。新桥的投资理财班、泉川艺社艺术班、仙岩的旅游班、潘桥的书法班、泽雅的农家乐培训班等课程,已成为文化礼堂有影响力的品牌课程。同时,还加大教材和市民读本的编发,《市民修为》《温州方言新歌谣》《四十二式太极拳》《营养配餐员基础知识》等读本进驻文化礼堂,受到学员欢迎。目前,该区年均举办各类社区教育培训班共200多个,参与民众达到5万多人次。

  三、“基层党政校+文化礼堂”深化党员教育。通过资源整合,在仙岩岩下社区、郭溪塘下社区、金州集团等21个文化礼堂设立基层党政校教学点,配备了投影仪、教学资料档案柜、图书室等硬件设备,并壮大文化礼堂“八大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充实基层党员教育师资队伍。截止目前,该区各文化礼堂共推出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农村党员轮训等培训课程共计120多课时,其中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活动信念教育“加课”26课时。

  四、“老年大+文化礼堂”提倡精神养老。在郭溪宋岙底村文化礼堂、瞿溪社区文化礼堂、梧田大堡底文化礼堂等9个文化礼堂开设浙江老年电大瓯海分校(教学点),组织宣讲时政和健康知识,开展孝德主题实践活动等,目前已开展教学或主题活动33场。同时,各老年大分校(教学点)还以文化礼堂为主阵地,牵头组建合唱队、越剧表演队、健身队、排舞队等中老年文艺队伍35支。52名老年大学员担任文化礼堂志愿管理员、春泥计划辅导员等角色。

  五、“职业教育+文化礼堂”推进就业培训。针对农村大量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的现状,瓯海区职业中专集团在瞿溪、景山、新桥等地的文化礼堂设立6个短期培训点,开设汽车维修、科普摄影、美容美发、烹饪技术、电子商务等课程。在经济开发区企业社区、金州集团文化礼堂等地启动职业教育“电商人才”一号培训计划,开设电商人才培训教学点,培育各类电商后备人才266名。

  〔瓯海区委宣传部供稿〕

  平阳县强“四气”提“四力”把文化礼堂打造成

  农村思想文化工作的“桥头堡”

  平阳县通过强“四气”、提“四力”,抓好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切实发挥农村文化礼堂在农村思想文化工作中的“桥头堡”作用。

  一、走进基层接地气,提升理论教育吸引力。按照“三贴近”原则,坚持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语言、更接地气的方式来开展理论教育工作。在内容方面,根据群众对理论政策知识的需求,编写图文并茂的通俗教材,陈列在文化礼堂方便群众取阅;在形式方面,利用活泼生动、充满生活气息的艺术形式,如编排小品、温州鼓词、三句半、歌舞、单档布袋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把理论政策知识融于其中,并通过文化走亲、“最美乡音”幸福动车欢乐送、文化T台等载体送到农村文化礼堂,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的同时,传播主流价值和教育群众;在组织方面,搭建“草根名嘴讲坛”,组织培训民间能说会道的人才,在文化礼堂礼事日的基础上,设固定学习教育时间,实行“点单制”,向群众传达党和政府的政策方针。

  二、传承文化强底气,提升传统文化渗透力。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通过举办民俗文化展演,大力挖掘宣传先贤名人,增强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大力开展国学教育,设立传统文化教育站,增进与乡镇传统文化促进会等组织的沟通联系,建立传统文化工作者挂钩联系制度。设立国学经典亲子导读班,利用周末、暑假等课余时间,让家长孩子参与国学体验活动。积极践行传统礼仪,通过举办启蒙礼、成人礼、壮行礼、端午祭等传统礼仪,在行礼如仪的过程中,让参与者由仪式触及心灵,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树立模范凝正气,提升道德教育感召力。坚持以学习宣传先进模范人物为抓手,用榜样引领带动道德建设、普及基本道德规范。在建立文化礼堂“八大员”的基础上,设立道德评议委员会,邀请村里德高望重的人士担任议事长,定期组织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好女婿、文明示范户、五好家庭等评选表彰推荐宣传活动。设立最美公益基金50万元,并出台《平阳信用联社•最美平阳人公益基金使用管理办法》,专门用于褒奖不断涌现的“最美平阳人”等道德模范。积极探索实行“道德积分制”,建立村级“道德银行”,制定量化的客观评价标准,与个人信贷、新农合等挂钩,增强农村群众道德建设自觉性,促进农村群众思想道德跃上新的水平。

  四、关爱群众聚人气,提升人文服务向心力。着手建立农村文化礼堂关爱农村群众、开展人文服务的长效机制,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针对群众在文化、科技、法律、健康、卫生、教育等方面的需求,以及生活困难等方面的难题,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建立农村综合服务团,推出服务日工作机制,定期到文化礼堂开展文艺汇演、农林科普、法律咨询、健康诊疗、文化惠民等服务活动。同时,根据群众实际需要,组织相应的志愿者队伍到文化礼堂开展各类送展览、送讲座、送演出、送辅导等服务活动。抓好结对共建,强化人文关怀,让文化礼堂成为广大农村群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从而架起党和群众联系沟通的新桥梁。

  〔平阳县委宣传部供稿〕

  苍南县依托“四类活动”

  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内涵建设

  苍南县不断加强农村文化礼堂内涵建设,结合当地传统民俗文化特色,积极探索“四类活动”进礼堂,提升文化礼堂内涵发展。

  一、“传承留记忆”礼仪活动。一是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在端午节、春节、元宵节等“我们的节日”期间,举办形式丰富的活动,解读节日的来历,传承民族记忆,重温文化内涵,激发中老年观众的记忆与思考及青少年观众的向往。如在端午节开展包粽子、挑担、穿针引线等比赛;在元宵节举办猜灯谜、道教音乐文化等活动等。二是特定人群的礼仪活动。结合重要节庆和村民结婚、入学等特定时节,组织“学子启蒙礼”“孝老爱亲礼”等富有农村特色的礼仪活动,让村民在传统庄重的仪式中净化心灵。比如,在“六一”儿童节与机关幼儿园联合举办儿童开蒙仪式,传承尊师重教文化;在九九重阳节举办以“人间百善孝为先,家庭礼爱共和谐”为主题的敬老仪式等。

  二、“美德扬正气”评比活动。一是全民“评”。结合“乡风评议”工作,矴步头村作为桥墩镇7个示范村之一,积极发挥表率作用,通过村两委发动、村民海选、组织公示,评选出广受村民认可的好人好事、好媳妇,在大礼堂予以公布、奖励。二是五廊“展”。通过“村史廊”“励志廊”“尚德廊”“敬老廊”“风景廊”展示,树立一批可学可比的先进典型,促进互评、互比、互学,将积极的价值追求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给农民。

  三、“热闹聚人气”大众活动。一是大众文体活动。结合“送文化”、文化走亲等活动,积极利用“种文化”成果,在文化礼堂中组织群众乐于参加、能够参与、认可度高的各类文体活动。如播放《焦裕禄》电影,举办吴乃宜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组织县文联文艺家送文艺进礼堂,开展以“传承非遗、留住乡愁”为主题的民俗巡演、送戏下乡等。二是学知增技活动。利用道德讲堂、社区业余学校,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特别是近段时间,积极引导农民破除封建迷信,开展无神论专题教育,重温入党宣誓坚定信仰。同时,开展实用知识和致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和经营能力,推进农村各行业人才队伍建设。

  四、“惠民树新风”服务活动。一是部门资源进礼堂。整合农办、司法、妇联、综治等部门资源,形成“孝老爱亲、和谐邻里、健康生活、遵纪守法、清洁卫生、文明过节、惠农政策”等服务菜单。在国际反家暴日,与司法、妇联等相关部门开展“拒绝家庭暴力,创建平安家庭”宣传活动;暑假组织学生开展反邪教宣传活动等。二是志愿服务进礼堂。联合县红十字会开展义诊赠药进礼堂,把健康服务送上门,将应急知识送入礼堂,倡导急救为人人;浙江法之剑律师事务所等团体推出法律援助进礼堂,开展便民利民促和谐等活动。同时,社区、村居志愿者服务队经常性开展清洁家园、关爱老人、邻里互助等活动。

  〔苍南县委宣传部供稿〕

  洞头县北岙街道融“红色文化”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洞头县北岙街道以强化农村党建工作为抓手,依托投资280万元的小三盘农村文化礼堂,按照“接地气、聚人气、重价值”的理念,强力推进红色文化礼堂建设。

  一、红色思想接地气。一是推进“最美”精神进礼堂。举办“北岙百姓故事会”系列活动,开展“最美洞头人”宣讲,感受“最美”现象,激发正能量。截止目前,先后举办活动7场,受益530人次。二是推进教育培训进礼堂。坚持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让文化礼堂成为农村红色宣讲主阵地,开展理论政策百场宣讲,用海岛“方言”和百姓语言,深入宣讲“中国梦”“两美建设”“五水共治”等国家大事,凝聚社会共识。三是推进红色党课进礼堂。充分利用文化礼堂阵地,开展“三会一课”和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把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送到群众家门口,组织观看了《焦裕禄》《生死牛玉儒》等红色电影,重温“红色记忆”。

  二、红色服务聚人气。一是搭建“红色细胞”党建平台。将小三盘红色文化礼堂打造成为村“两委”班子会议、党员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活动场所,提供矛盾纠纷调解、计生等服务,畅通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目前已解决问题和办理事项63件。二是成立红色服务队。以文化礼堂为平台,打造党群互动公益“新地标”,组建一支集“暖心亲老、医疗健康、义务联防、文体娱乐”等为一体的红色细胞志愿者服务队,以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为村民提供多样服务。三是推行“公开化”服务承诺。利用文化礼堂人群集聚效应,推行承诺上墙,通过科学定“诺”、公开示“诺”、跟踪问“诺”、民主评“诺”等环节,对承诺制实行一季一总结,半年一检查,一年一考核,真正把为民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三、红色文化塑乡风。一是深化“种文化”。将祖训族训、村规民约、历史典故中的红色元素挖掘出来,做成文化礼堂壁画、标语,使红色文化“种”进文明乡风;开设“村史廊”,充分展示村落发展变化,建立“和谐堂”,勉励和提醒村民时刻感恩,一心向善。二是深化“送”文化。利用礼堂内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设备,举办周末公益讲堂、道德讲坛、春泥课堂等活动。围绕元宵、七夕、中秋等传统节日,举办了富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推动农村文化礼堂成为弘扬民俗、传承礼仪的“村庄客厅”。三是深化“育”文化。完善“一村一品”文化品牌创建,组建篮球队、排舞队、腰鼓队等文艺队伍,重塑农村文化形象,为基层草根文化注入红色活力。依托礼堂成立道德评议委员会,举办“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道德模范”“好邻里”等评选表彰。

  〔洞头县委宣传部供稿〕

  〔简讯〕

  ◆我市五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近日,国务院下达《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国发〔2014〕59号),我市乐清首饰龙、鳌江划大龙、泰顺木偶头雕刻、泽雅屏纸制作技艺、苍南正一派科仪音乐等五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至此,我市跻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共有35项,总量排名居全省第二,仅次于杭州市。

  〔市文广新局供稿〕

  ◆鹿城区“串珠成链”创建“集散式”精品文化礼堂。鹿城区立足区情民情,打破文化礼堂地域限制和资源约束,使一个文化礼堂不限于一个场地,建设“集散式”精品文化礼堂。一是建设布局巧设计。利用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形态和建筑艺术特色,设计“多站式”文化礼堂建设布局。如朔门文化礼堂确定两堂、六廊、两馆、十室、一基地的建设布局,场地遍布永宁巷、七枫巷、朔门街等“瓯源文化”特色街区,汇聚每条巷弄“文化精品”,打造移步换景、生动体验的“瓯源文化磁场”。二是特色主题巧整合。通过深挖特色内涵、提炼主题定位,推出“组合型”文化礼堂场馆。如庆年坊文化礼堂以“文雍嘉里,古韵庆年”的主题定位开展文化礼堂建设,整合辖区内“诗词院”、“红色交通站”等特色场馆,打造中式新古典风格的特色文化礼堂。三是优质资源巧集聚。结合城区教育资源集聚的优势,推进文化礼堂建设向学校拓展,确定瓦市小学和少艺校作为试点,整合校史馆、宣传栏、文体活动场所等校园文化、文体设施纳入学校文化礼堂建设,凸显校园环境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

  〔鹿城区委宣传部供稿〕

  中共温州市委宣传部办公室 2015年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