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温州宣传 -> 温州宣传信息  -> 正文温州宣传信息

温州宣传2015年第2期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10日 来源:温州宣传网

  【文化产业】

  □鹿城区落实“三三战略”推动文化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乐清市柳市镇精心打造“艺雕小镇”助推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可持续发展

  □瑞安市“三力聚能”助文化旅游转型升级

  □洞头县东屏街道“四举措”塑造“渔家乐”旅游文化产业新形象

  鹿城区落实“三三战略”推动文化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鹿城区立足中心城区优势,以建设文化强区为目标,以发展重点项目和产业园区为依托,深入实施“三三战略”,推进全区文化产业有序发展。

  一、以顶层设计为抓手,引领产业发展趋向。一是“一带五区多园”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在前期充分调研、邀请专家指导论证的基础上,编制《鹿城区文化产业项目库》和《鹿城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4-2018年)》,制定“一带五区多园”的整体方案,明确文化产业重点区块分布和行业导向。二是“奖补结合”强化激励机制建设。出台《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办法》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每年落实文化强区专项资金1500万,专门用于创意设计、文化会展、信息服务等重点行业项目的扶持,以及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平台搭建、项目孵化等方面的资助与奖励。三是“三方管理体系”发挥政策杠杆作用。将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列入年度考核,建立“宣传部总体统筹、分管部门业务指导、属地街镇具体跟进”的三方管理体系。在区文化产业领导小组的统一协调下,建立部门联席工作机制,在数据统计、项目培育、难点攻坚等方面形成工作合力。

  二、以创新驱动为抓手,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一是文化与创意融合。以全市区域产业升级路径为指引,引导平面设计、模具设计、鞋服设计等新型文化产业发展,重点支持网络文化、动漫创意产业发展。如与“菜菜头动漫”合作,制作“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五水共治”公益动画,获省作品征集一等奖,网络点播量500余万次,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双赢。二是文化与科技融合。出台《鹿城区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成立鹿城区电子商务产业园(双屿)及仰义分园,创新“政府主导、大企业牵头、带动小微企业发展”的商业模式。成立区科技与文化融合示范基地,已有20支年轻的创新团队注册创业。三是文化与旅游融合。打造八大休闲旅游基地,继续改造朔门古街、七枫巷等历史文化街区群,塑造“江心屿金秋文化节”和鹿城区生态旅游节等特色节庆活动品牌,编制老鼠山好川文化遗址公园规划。总投资7.43亿元改造南塘古街,再现塘河两岸风貌与繁荣景象,已成功申报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三、以“资源整合”为抓手,增强产业支撑能力。一是资金集聚。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已扶持温州瓷爵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挂牌新三板,浙江金牛工贸有限公司作为全市第四批拟上市企业即将上市。同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强化文化产业发展资金支持,2014年已下达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24.72万元。二是人才集聚。筹备区“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组织企业到外地举办人才招聘会,从杭州、上海等创意产业较发达地区引进人才资源,同时加强同各大院校合作,着重培育本土人才。如区科技与文化融合示范基地,已引进3支海归名校博士团队。三是产业集聚。利用主城区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文化优势,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推动文化产业集聚、集群化发展。已建成文化产业园区4家,其中浙江创意园被评为省“122”工程首批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全市仅2家;浙江创意园、黎明92文化产业集聚区、智慧谷文化创意园入选市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占全市总量一半。

  〔鹿城区委宣传部供稿〕

  乐清市柳市镇精心打造“艺雕小镇”

  助推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可持续发展

  乐清市柳市镇充分利用“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之乡”这张金名片,在该镇后横村打造“艺雕小镇”,助推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大手笔谋划。以象阳片区为中心,将分散在象阳以及附近镇街的工艺美术大师集中起来,打造以黄杨木雕为龙头,象牙雕、石雕、细纹刻纸、圆木雕、竹壳雕、铜雕等齐头并进的艺雕产业集群,建成集工艺美术生产、展示、销售和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产业平台,扩大柳市全国黄杨木雕生产基地的影响。其中,大师工坊、青年艺术家创业孵化园、民间工艺城规划建设用地300亩,园区道路翁象路、万象路,与城市中心大道形成环状道路主干网。

  二、高标准实施。“艺雕小镇”项目建设注重建设档次与品质,专门委托中国美院设计团队进行规划和设计。建成后,将吸纳乐清20多个工艺美术产业品种,入驻企业可达200余家,加上配套产业,形成集中生产经营规模效应。一期工程三条街建设完成后,可初步形成艺雕产业集群,从业人员达到600人,预计产值达5亿元,二期工程和三期工程全部完成后,从业人员达3000人,年产值达10亿元。适时举办民间工艺美术精品展览,推动艺术作品创作向商品生产转变,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使柳市“艺雕小镇”成为国内较大规模和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三、分梯度推进。项目建设分三期进行,一期工程象港路、迎宾路、工艺路等三条产业街计划于2015年底全面完成,目前已经启动象港路建筑物立面改造、室外道路与景观改造、市政工程设施改造。二期工程为街区建设,从街面向街巷纵深推进,形成艺雕产业街区,计划建设时间为2016年—2017年。三期工程为产业园区建设,计划建设时间从2018年—2022年,规划占地300亩,包括民间工艺城、大师工坊、青年艺术家创业孵化园等建设。目前,20位工艺美术大师已签订入驻合同,30位工艺美术大师登记意向,另有北京、杭州等地的50余家文化企业来电洽谈。

  四、强组织保障。乐清市委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对该项目建设高度重视,不但过问方案设计,还多次带领市相关部门进行深入调研指导和现场办公。柳市镇也专门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项目建设涉及的相关村也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为确保该项目扎实推进,采取公司化运作方式,由乐清市政府、柳市镇政府、后横村及市工艺美术协会等多方注资,并与专业团队合作成立公司,进行日常运营管理。

  〔乐清市委宣传部供稿〕

  瑞安市“三力聚能”助文化旅游转型升级

  瑞安市聚合文化内涵、品牌建设、宣传模式三方面的创新能量,促进文化旅游由重硬件建设向重文化、重内涵、重融合转型发展,增强瑞安文化的吸引力和旅游的生命力。

  一、内涵给力,建设重点由做壳向做核放大。在强化硬件“外壳”建设的基础上,加强文化旅游内容“内核”建设,以三大模式为载体找准定位、丰富内涵。一是打造名人文化旅游模式。通过举办专题讲座、诞辰周年庆、建设纪念馆等方式打造名人文化故居游品牌,使高则诚、黄体芳、卓敬、孙诒让、曾联松等文化名人故居成为中小学生和广大市民必去之处;《琵琶记》、《叶适传记》、《陈傅良》等瑞安名人连环画系列深受好评。二是打造影视文化旅游模式。均路村山水游因热播电视剧《温州一家人》而带动走红,在此基础上增加“温州人精神寻根之旅”、电视剧经典场景重现等文化创意项目,吸引当地和周边地区的不少市民纷纷前往。三是打造节庆文化旅游模式。打造“采摘游”、“微旅游”、“亲子游”等大量群众参与性强、形式新颖的文化旅游,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游玩。如,陶山桐溪都市休闲旅游文化节策划了“守望爱情”鸳鸯图片展、桐浦万亩油菜花田、花海百家宴、农耕民俗体验等项目,吸引周边游客约10万人次,农民创收达到400多万元。

  二、运作得力,品牌塑造由单一向特色转型。打破单一玩乐旅游模式,融合当地文化资源优势,突出文化旅游品牌塑造增强吸引力。一是拓展电商品牌。在高楼杨梅文化旅游节期间,开设淘宝专卖店,打造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建立稳定的客户群,与旅游产业联动,让农民腰包鼓起来。同时依托新高楼、高楼农家乐、高楼镇网三大网络平台建起网络博物馆,以“杨梅产业”、“杨梅文化”、“杨梅姑娘”为三大要素,收录各种杨梅品种以及相关数据,打造杨梅信息最权威的发布平台。二是利用非遗品牌。瑞安东源村的中国活字印刷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此为契机,加大力度整治完善东源村旅游配套环境,修缮古村宅第老屋和木活字展示馆,丰富中国木活字印刷文化村旅游内涵。三是突出农家乐品牌。精心打造湖岭巾仙溪、高楼玉女谷、马屿悠然南山等农家乐品牌,在坐牛车、水果采摘、打年糕、种植、垂钓、烧烤、挖野菜等体验农事乐趣传统项目的同时,还开办了乡村大舞台,增加竹竿舞、采茶舞、插秧舞等与农活相关的文娱活动,给传统农家乐增添新亮点。如雅林“四季赏花游”农家乐在春节七天长假期间,接待游客量突破15万人次,占了全市游客总量的一半。

  三、新旧聚力,宣传方式由多维向微模式融合。重视对节庆文化旅游的整体策划、包装、宣传工作,聚合新旧媒体作用,加大各项文化旅游项目的推介力度。在运用传统媒体方面,联系组织传媒单位来瑞安参加宣传报道活动。如在陶山桐溪都市休闲旅游文化节期间,邀请温州电视台、瑞安电视台、温州日报、温州新壹周等新闻媒体进行专题报道,并开辟专刊专栏宣传报道桐溪风景区、白岩山、福泉山等风景名胜。在运用新兴媒体方面,通过瑞安发布、无线瑞安、新高楼、山水湖岭等微博、微信微媒介推广,对微旅节、开犁节、油菜花节、郁金香节等活动进行发布转发,扩大活动影响力和吸引力。此外,拍摄《情满寨寮溪》、《湖岭往事》等旅游微电影,融合九珠潭、花岩、玉女谷、飞云湖、高楼绿道、黄林村、双溪寨、新垟滩等瑞安特色风景点,对宣传瑞安旅游文化、提高瑞安旅游的知名度与美誉度起推动作用。

  〔瑞安市委宣传部供稿〕

  洞头县东屏街道“四举措”

  塑造“渔家乐”旅游文化产业新形象

  洞头县东屏街道充分发挥靠海近海优势,以打造省级旅游精品村为目标,大力发展渔家乐旅游业,有效提升“渔家乐”旅游文化产业形象。

  一、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夯实旅游文化产业之基。围绕国家5A级景区创建,投入2000余万元,建成连港蓝色海岸带,形成以海岸风光、渔家风情和休闲度假为特色的滨海旅游带,打造东岙“海上鹊桥”。以创建省级“农家乐”特色示范镇为契机,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和整合各类资金300余万元,建成七夕广场、船型入村口等一批独具渔村特色的项目,提升渔村文化形象。修缮整合东岙民俗工艺馆资源,建设以民俗工艺馆为主体的东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渔村旅游亮点。同时,完成道路硬化、太阳能路灯安装、生态厕所改造等工程建设,优化旅游配套设施。

  二、以民俗文化为龙头,升华旅游文化产业之魂。提出全街道一景区的理念,打造海洋民俗文化特色村,整合东岙陈府庙、张振声纪念碑、观音大士宫、民俗馆与民间工艺馆等文物保护单位,集中展示东屏历史文化遗产,打造独具海岛特色的人文景观。开展“迎头鬃”、“普渡节”、“七夕节”等海岛民俗活动,凸显东岙独特民俗文化魅力。近年来,各项民俗活动吸引县内外游客达万人以上。寻找和挖掘具有海岛特色的婚嫁文化、贝雕文化、信俗文化、民居建筑、海洋动物文化与民间音乐舞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散落的“非遗”项目串联成珠呈现给四方游客。

  三、以政策扶持为保障,聚集旅游文化产业之劲。以改旧如旧、建新点睛为要求,完善落实村庄规划调整,确立民俗风情村的发展定位,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规划保障。加强旅游行业管理,成立东岙村渔家乐专业合作社,整合各方资源,运营全村渔家乐产业,着力提升渔家乐规范化管理水平。结合《洞头县渔家乐民宿管理办法》,出台扶持渔家乐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以海洋渔家文化为特色对渔家乐经营场所进行改造,提升东岙渔家乐旅游竞争力。已改造提升渔家乐场所10家。

  四、以优化环境为依托,共筑旅游文化产业之形。结合“无违建县”及“两美”创建活动,对渔家乐违章建筑及脏、乱、差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进一步优化和美化东岙旅游发展环境。已整治渔家乐经营单位8家,拆除违章建筑面积达1600平方米。全面提升旅游队伍素质,构筑人才服务平台,把素质建设与旅游市场宣传促销有机结合,着力提高渔家乐档次规模、接待能力和服务品质。着力打造“欢乐渔家”旅游品牌形象,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电台等各种信息平台,宣传推介旅游项目,扩大东岙在沿海旅游线路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先后吸引了中央电视台、台湾三立电视台、韩国EBS电视台等知名媒体前来宣传报道。

  〔洞头县委宣传部供稿〕

  中共温州市委宣传部办公室 2015年2 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