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温州宣传 -> 市民在行动 -> 市民宣讲团 -> 宣讲参考  -> 正文宣讲参考

把好道德和法律方向盘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16日 来源:温州宣传网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怎样理解这段话精神?我想要抓住两个关键词:“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下面就谈谈我对贯彻和落实“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精神的三点体悟。

  一、什么是“法”、“德”?

  1、法

  古代:《管子•明法解》中说: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法是衡量天下是非、功过、曲直的客观标准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程式”、“仪表”就是规则、规矩、规范的意思。

  现代:法是规范和衡量人们行为的客观公正准则。

  2、道德

  古代:《道德经》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宇宙运行法则,大自然万物运行的客观规律。人们按客观规律做事就是德。

  现代:道德就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规范。

  二、为何要守法、遵德?

  法律和道德都是规范人们行为的,都讲规则。但道德是高标准的规矩,上不封顶,重在教化。法津是最低标准的规矩,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是要强制执行的。从规范人们的行为来讲,道德是软实力,法律是硬实力,它们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对一个人来讲,道德品行决定法律行为,法律行为决定命运结果。

  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三个字,一生的辉煌与失败离不开一个“欲”字,欲望的欲。一生的幸福和痛苦离不开一个“情字”,感情的情。涵盖这两个字的是一个“度”,适度的度。欲、情、度三个字。如何对待呢?寡欲、真情、守度。欲和情无可非议,人的正常需求,关键就是在欲和情的问题上,你能不能做到适度、守度?这个度是什么呢?就是守规矩问题,就是道德和法律的问题。是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的问题,无论你做什么。法律安全是最大的安全,我们要学会防范风险,避免纠纷。一个人犯罪,从行为上看,是一个法律问题,然而从本质上看,却是一个道德的问题,这是因为法律是最底限的道德,道德是高标准的法律。怎么理解这两句话很重要。为什么法律是最底线的道德?法律视野中的人既不是像雷锋那样的好人,也不是十恶不赦的坏人,法律视野中的人是中人,这个人可以不做好事,但是不能做坏事,这个人可以在法律的范围内随心所欲,但是不能超越法律为所欲为。法律视野中的人做事可以压住边,但是不能越过线。法律视野中的人不需要多高尚的情操,只要你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就行了。这就是法律对一个人的最基本的要求。用一句话说,你做不做好事我不管你,你不能做坏事,你一做坏事我就管你,这就是法律对人的要求。这个什么要求呢?最低标准的要求,法律的本质是对人的行为的规范,就规范你的行为不要触犯法律,它不管你思想是怎么想的,它管你行为上不要触犯刑法。

  我们每个人都要遵守社会生活规则,尊重红灯就等于尊重法律、尊重别人、尊重自己。

  对一个人来说,行为决定命运,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那么什么决定行为呢?起心动念、思想观念、价值观决定行为,起心动念就是伦理道德问题、思想道德问题。在我们国家的监狱里头,很多人进监狱,就是在一念之差,贪一得之利,报一箭之仇,图一时之安逸,一失足成千古恨。所以如何让恶念、贪念止于起心动念间,对于每个人具有决定性意义。人脑子装东西是有限的,善的东西装多了,恶的东西就进不去,所以说在起心动念间,这个事情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一个时刻。

  一个人只有管理好了自己的念头,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命运。

  法律是树,道德是根,看得见的树干好比法律,看不见的树根好比道德。那么我们的功夫下在哪呢?显然,要下在树根下,多浇水、施肥,还要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如果这个大树被蛀虫蛀了,参天大树也要死亡。我们经常讲的一句话叫,根深才能叶茂,所以对我们普通大众来讲,在道德和法律的问题上,我更应侧重道德层面。打个比方:如果我们把一个人的行为底线比作是60分的话,那么没有90分以上的道德的支撑,60分的人生底线是保不住的。所以有一句话会叫“德行天下”。

  三、如何守法和遵德?

  1、首先要敬畏法律和道德

  《论语》讲: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道德和法律是圣贤和明王依道依规而定,如果不畏、不敬、不遵守,那务必就会胆大妄为,违法缺德,就必定受到道德良知的遣责,法律的严惩。不知常,妄作凶;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有因必有果这是规律。

  平阳萧江西岙村是个美丽的富裕村。该村绝大部分姓陈,村民打架斗殴、邻里纠纷极少,村民非常和谐。问其原因,村支书说有两个:一是党的政策好;二是陈氏子孙一直力行陈氏祖训中两句话:王法警心畏,阴德用力积,一生惟谨慎,百世有馨香。

  现在大家对当下道德领域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官员腐败、商业不诚信社会公德失散等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大家都会想,问题出在哪里,拿什么拯救中国?我觉得肯定地说应该拿道德和法律拯救中国。让他们敬畏因果。

  2、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要从学习传统优秀文化开始

  今天法律颁布的非常多,我们普通大众不是法律专家,不是律师,不是司法人员,会不会动不动就违法呢?其实我们为人处事,凭良心做,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样传统美德做事,一生平安不成问题。

  那么在传统美德缺失的今天,我们该这么弘扬呢?

  习主席讲:“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等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我们广大群众要听主席的话,弘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从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开始。

  下面举海南监狱中一个犯人学习传统文化改好了的故事,以供大家参考。

  这个人姓刘,因为犯纵火罪,被判有期徒刑9年,他走上犯罪道路和许多同龄人一样,都是因为受社会上各种各样不良因素的影响,把小时候父母、老师的教育、教导丢在了脑后,从而慢慢地和一些不务正业的人、社会渣子混在一起,享受所谓的人生幸福,最后走向了犯罪的道路,将自己的青春送进了高墙之中。海南监狱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作每位服刑人员的必修课,警官、老师总是那么和蔼可亲、谆谆教导他,耐心细致的讲解给他听。有一次,他听了“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讲解后。想到了他的母亲因他被抓哭,哭坏了双眼,父亲因他入狱,连大门都不愿意出,羞愧、自责于是改过迁善,开始对传统文化上心,认真听警官、老师讲的每一堂课。从《弟子规》到《了凡四训》再到《太上感应篇》,每一堂课他都全身心地投入。还利用空余时间学,休息时间和其他服刑人员讨论,不仅讨论还在日常改造生活中付诸于行动。

  从以上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得出:传统文化太有用了。但我们时间少,学习传统文化要少而精,建议可以这样学,以学习《弟子规》为主要内容,明了传统的五伦八德,知荣辱,以学习《了凡四训》为主要内容,明了改过迁善的意义,改过错。以学习《太上感应篇》为主要内容,明了畏果断恶的意义,畏惧犯法。

  《尚书•说命》说: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知法、知德易,守法遵德力行不易,但正如《道德经》讲: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今天在座的都是上士,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我们家人,一定会把好道德和法律方向盘,做个守法遵德的好人!

  作者:傅维佐 作者单位:平阳树贤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