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温州宣传 -> 温州宣传信息  -> 正文温州宣传信息

温州宣传2015年第61期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16日 来源:温州宣传网

  【2015年调研课题】

  □“最美”群体关爱帮扶的实践与思考

  (龙湾区委宣传部课题组)

  □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场馆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瓯海区委宣传部课题组)

  “最美”群体关爱帮扶的实践与思考

  龙湾区委宣传部课题组

  龙湾区创新出台《“龙湾好人”关怀帮扶工作实施意见》,设立150万元帮扶基金,积极探索关怀帮扶被授予“龙湾好人”称号的“最美”群体和身边好人,促使一大批生产生活遇到困难的“最美”人物,得到不同程度的关爱帮扶,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好人”、争做“最美”的浓厚氛围,涌现出了拾金不昧的环卫工人张红军、跨国捐献骨髓的吴祖琴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和善行义举,培育了从善向善的社会风尚。

  一、龙湾区“最美”群体关爱帮扶的实践探索

  1.建立机制探索规范化途径。一是系统安排丰富帮扶举措。对“龙湾好人”在医疗、助学、就业、保险、交通、住房、司法援助等12个方面的优待作系统规定,涵盖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如对一般的“龙湾好人”给予送温暖、健康检查、助学关怀、就业帮扶等关怀帮扶,对生活困难的“龙湾好人”,给予包括临时救济、定期救助等帮扶服务。二是多方联动提升帮扶合力。成立“龙湾好人”关怀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整合教育、工商、卫生、司法等部门力量,发挥各自专长,为最美人物和身边好人提供相应的关怀帮扶。如由教育局提供“入学关怀”、卫生局提供“健康检查”等相应的帮扶服务。三是规范落实引领最美风尚。由帮扶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落实帮扶举措,全程公示、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2.尊崇礼遇明确价值导向。一是政治上关爱。鼓励最美群体参政议政,积极推荐“最美”人物参选“两代表一委员”,先后有陈进富、张鹏飞、王建华等当选政协委员、人大代表。聘请30多位“最美”人物作为市民监督员、“五水共治”监督员等,在文明习惯、环境建设等方面开展监督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二是精神上鼓励。组织开展“最美龙湾人”“最美老干部”“最美工商人”“最美家庭”“最美环卫工人”等系列“最美”评选活动,先后有400多人次获得各类“最美人物”荣誉称号。积极推荐区内的“最美人物”参与市级以上的各类评选活动,先后有51人次和1个集体获得市级以上的先进荣誉。三是经济上帮扶。在元旦、春节、中秋等节日期间,组织走访慰问活动,为“最美”人物送去慰问金和生活用品。鼓励与“最美”人物结对,如永兴商会与“最美环卫工”张红军女儿李娟结对,为其承担李娟大学期间的学费。鼓励动员区内企业、社会团体、民间人士出资设立民间道德奖,对“最美”群体给予关爱和奖励。先后设立海滨街道蟾钟村孝敬奖、寿三基金,状元街道状元桥村孝敬父母奖等民间道德奖,定期组织评选和表彰。

  3.宣传褒扬引领最美风尚。一是强化媒体宣传。在《今日龙湾》和龙湾新闻网开设“美在龙湾”专栏,在龙湾文明网设置“龙湾好人”专题网页,以人物访谈、事迹展播等形式常态化宣传“最美龙湾人”。依据典型事迹,制作“美在平凡德暖龙湾”宣传片,在户内外视频上循环播放,并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宣传,引导人们见贤思齐。二是做大社会宣传。建设道德文化主题公园和“图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设置“最美”展牌,集中展示各类“最美”典型事迹。开展“红榜进基层”活动,在街道宣传栏、文化礼堂悬挂“最美”榜。出版《最美引领风尚——“最美龙湾人”先进事迹选编》,举办“最美龙湾人”先进事迹“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巡回报告会,营造与“最美”为伍、与“好人”同行的浓厚氛围。三是创新文艺宣传。以“最美”人物先进事迹为蓝本,创作《暖》《一碗热粥》《马路奇遇》等一大批赞美“最美”人物的小品、散文、诗歌、连环画、快板、鼓词等文艺作品,让“最美”人物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推动全社会形成学习、崇尚、关爱、争当“最美”的风尚。

  二、当前“最美”群体关爱帮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长效机制有待完善。关怀帮扶的形式和内容还比较单一,以送慰问金、发慰问品、颁荣誉证书等为主。关怀的力量也比较薄弱,基本上是宣传部、文明办等宣传部门在量力而行,没有真正形成各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局面。部门单位的关怀帮扶工作各自为战、时断时续,缺乏系统性规划和安排,没有形成工作合力。关怀帮扶年限最长为5年,过了期限,还要根据实际制定新的帮扶举措,缺乏制度的连续性。这就要求在好人帮扶机制的实施过程中,要进一步探索帮扶长效机制,确保最美群体能得到常态化的关爱帮扶。

  2.个性化帮扶不足。在对“最美”人物的问卷中,在“你最希望得到党委政府哪些方面的关爱”一项中,52%的人选择“生活保障”、31%的人选择“工作优待”、9%的人选择“政治待遇”,还有部分人选择“心理辅导”,可见“最美”人物对于关怀帮扶的需求各有侧重。龙湾好人关怀帮扶机制在经济、生活、政治等方面规定一系列共性关爱帮扶举措,并没有针对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关怀措施,如对企业家中的“最美”人物来说,机制中提供的物质奖励、体检、保险等举措就起不了多大作用。同时,对最美人物及家属的关爱也是以物质为主,对于心理和精神层面的关怀还是较欠缺。

  3.社会参与面不广。近年来,对于最美人物的帮扶关怀,基本上是党委政府唱主角,缺乏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和持续关注。龙湾好人关怀帮扶机制专项基金由财政拨款,从对象的确立到帮扶过程的实施均由党委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和民众自发参与争做“最美”、关爱“最美”的氛围还不浓厚。“最美”人物如果不能为大众持续关注,就很难发挥对最美风尚的引领作用。

  三、下一步做好“最美”群体关爱帮扶的对策建议

  1.健全机制实现帮扶常态化。一是要完善机制。健全完善关爱帮扶长效机制,形成党委政府有力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让“最美”人物在工作上、生活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关怀和帮助。二是要整合力量。进一步整合宣传、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相关部门力量,建立联席工作机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实现整合,提升关爱、帮扶工作实效。三要纳入考核。将关爱帮扶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评价体系,作为对文明单位、文明社区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大考核评价力度,提高全社会重视度和参与度。

  2.因地制宜实现帮扶精细化。一是“菜单式”帮扶。各有关单位要结合各自分工特点和专业特长,细化帮扶措施,采取“菜单式”关爱举措,切实解决个性化困难,满足个性化需求。二是“结对式”帮扶。组织文明单位与最美人物进行结对帮扶,根据实际开展经常性的关怀帮扶,帮助解决生活困难。三是“造血式”帮扶。在“输血”的同时,为有就业创业能力的“最美”人物,免费提供就业技能培训、优先提供就业岗位,并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其“造血”功能,实现脱贫致富。

  3.多元联动实现帮扶社会化。一要推动社会参与。推动关爱帮扶工作由党委政府主导转向民间力行,使关爱帮扶最美人物成为民间的自觉行为。大力扶持“状元亭”“仁寿素食馆”等民间慈善组织,积极鼓励“善行状元”“最美瑶溪”等地方性帮扶载体,有效引导“弘德基金”等民间慈善资金参与“最美”关爱帮扶,提高工作活力。二要搭建网络帮扶平台。依托网络媒体建立“最美帮扶平台”,将最美帮扶信息在网上发布,发动社会力量关怀帮扶“最美”人物,传递“最美”风尚。三要发动志愿力量。积极倡导“弘德义工队”等社会公益志愿组织,和最美人物开展定向志愿帮扶活动,形成“最美帮最美”“全民帮最美”“。全民做最美”的社会风尚。

  课题负责人:王人杰

  课题组成员:张延文、夏静、郑雁鸿、李忠信、陈铌

  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场馆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瓯海区委宣传部、区社科联课题组

  公共文化阵地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瓯海区积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阵地建设,摸索出一条“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规范管理”的新路子,形成多样化的社会力量参与模式,有效破解公共财力有限与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其实践经验为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瓯海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场馆建设的主要做法

  据统计,瓯海区有一定公认度的民办公共文化场馆已发展到12家,13个镇(街)中有6个已探索开展民办公共文化场馆,涉及民办博物馆、展览馆、艺术馆等,场馆总建筑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

  1.创建模式

  (1)民办政扶模式——即民间办馆、政府扶持。此项办馆模式的特点是“民办政扶”“民营政管”“民享政补”,政府在公共文化场馆的建设方面给予奖励或土地使用等全方位的优惠政策,达到“筑巢引凤”的目的。目前,主要在温瑞塘河沿岸博物馆群建设中试行。在2014年8月制定出台《温瑞塘河(瓯海大道-南白象段)沿河民办博物馆建设方案》,对民办博物馆建设过程中的土地、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一系列优惠政策。如政府向民办博物馆提供免费建设用地,对符合要求的民办博物馆按陈列展览面积一次性给予最高100万元经费补助。同年9月,通过媒体向全国“公开招建”7个专题民办博物馆,经过近一年的实地调研走访、藏品鉴定、专家论证等,最终筛选出温州石刻造像艺术馆、塘河篆刻文化艺术馆等两家文化企业(个人)率先试点建设,预计一年后对公众开放。

  (2)民建民营模式——即企业自主投资创办、自主运营。此种模式的特点是文化场馆的建设与日常运行由企业自主投资运行,企业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借助文化阵地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拓展企业多元发展。其基础是企业家、收藏家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丰富的藏品。主要代表有瓯海区灯博物馆、森马万客丰瓯柑文化园、馨博园花卉大世界。灯博物馆坐落在南白象塘河边农家小院里,由民间收藏达人张金成出资300多万元建成。万客丰瓯柑文化园,是我国唯一的瓯柑微型博物。馨博园花卉大世界由温州双桥园艺科技有限公司投资,每年不定期举办菊花展、牡丹花展、杜鹃花展等展览。三个场馆都免费对外开放,并通过休闲旅游、农家乐等方式维持自身的运作和发展。

  (3)合作联办模式——即多方投入、共同运营。其特点在于政府决策意向性明确,政府与民间双方实现共赢。其基础是合作各方有合作意向,愿意通过整合资源发挥整体优势。主要代表是位于郭溪街道燎原社区的燎原社史纪念馆,场馆建设由政府和任桥村委会共同投入,馆内有关资料、图片、实物等藏品由村组织及热心村民提供,具体运行由村老协负责,运行经费由政府买单,实现政府、乡村、民间组织三方共营、各取所需。

  (4)无偿捐赠模式——即民间投资、政府运营。其特点在于政府和群团起引导作用,群体或群众自愿捐赠建设,后续发展维护由政府部门或群团组织运行。其基础是社会各界层有借助公共文化场馆这一平台回馈社会的意愿,主要代表有御史楼和侨乡文化展示馆。御史楼位于仙岩穗丰村主塘河边,由刘基后裔捐资1800万元建设,目前该工程已顺利结顶,2015年建成后将成为穗丰怀古的标志性建筑。侨乡文化展示馆位于丽岙杨宅,是在村两委、村侨联的积极发动下,引导广大归侨、侨眷捐资建成。

  2.主要特征

  (1)与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近几年,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和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民办博物馆不仅保护有形的文化遗产,更多地倾向于保护自然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泽雅纸山民俗文化专题展示馆,筹建中的温州石刻造像艺术馆、塘河篆刻文化艺术馆等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内容涉及古法造纸、篆刻等,使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作品得到有效保护。

  (2)与企业生产经营相结合。这一类公共文化场馆投资主体主要是实体企业。如森马集团投资的万客丰瓯柑文化园不仅是瓯柑微型博物馆、瓯柑种植基地,同时兼具有现代企业产品陈列厅的属性,其开发的瓯柑制品琳琅满目,除展示功能外,还具有展卖、广告等功能。馨博园花卉大世界、协春园艺等花木场也在免费对外展出的同时兼顾企业产品展示和企业文化处延等功能。

  (3)与旅游开发建设相结合。这类公共文化场馆不是营利主体,但它能提升景区的档次和品位,促进旅游开发建设,提高旅游经济效益。如“寨下堂”青少年纸文化体验基地、琦君文化公园等与泽雅景区的开发建设无缝对接,可以和旅游景点、景区捆绑一体化发展。

  二、“民办”公共文化场馆发展的制约因素

  1.认识问题。部分社会公众对民办公共文化场馆持保留态度甚至反对态度,质疑政府拿纳税人的钱来支持民办公共文化场馆,担心投资方挂羊头卖狗肉,存在挪为他用,或非法交易文物等违法行为。同时,一些投资方对公共文化阵地的建设缺乏系统了解,在创办的初期聘请业内人士、专业人士进行参谋和策划,但后续的管理人员一般是兼职的非专业人士。

  2.身份问题。目前,瓯海公共文化场馆中以民办类博物馆居多。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下,民办博物馆虽被称为“博物馆”,但其真实的身份是“民办非企业法人”,由于身份上的尴尬,民办博物馆不能享受到公益事业单位的优惠待遇。同时,由于民办博物馆设立条件比较严苛,必须具备一定的藏品、功能齐备的馆舍、一定数量的专业人员、开放的常设展览教育活动和观众服务等硬性条件。瓯海目前已建(在建)的4个民办博物馆均达不到要求,只能以展示馆、艺术馆等类似名称报批。其他家庭类博物馆更是属于“无证”开馆,未在任何部门注册登记。

  3.资金问题。除了少数由企业资金支撑的公共文化场馆外,大部分民办公共文化场馆的建设、经营开支都由办馆人承担,由于投资大回报小,普遍存在经费严重不足,难以维持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三、“民办”公共文化场馆发展的对策思考

  1.做好规划引领。建议将民办公共场馆建设纳入市、县两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当地文化遗产保护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制定出台民办公共文化场馆(或民办博物馆)的总体或局部发展规划,指导其找准定位、形成特色。文化和旅游部门要建立共谋发展的合作机制,把一些具有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和民间民俗文化功能的民办公共文化场所纳入地区旅游发展规划,并有针对性地将其纳入主推的旅游线路,编印进旅游宣传册、宣传片中;在设置路牌、指示牌时加上民办公共文化场馆的标识,增加公众对公共文化场馆的关注与认可。

  2.加大扶持力度。从制度、政策、机制上研究促进民办公共文化场馆持续发展的具体办法,优化发展环境。政府可以以补贴的形式,适当降低其经营成本,以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开办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同时,政府在提供补贴的时候也要注意“度”的问题,要“办馆人自己出螃蟹,政府出醋”,即政府的扶持资金不能是民办公共文化场馆的主要收入来源,但可以缓解民办博物馆的经营压力。

  3.帮助规范管理。目前,公共文化场馆的管理者与工作人员大多是非专业人士,政府需要提供必要的“智力扶持”,如公办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可开展对口帮扶,利用专业优势来帮助民办公共文化场馆实现规范化发展。在帮扶方式上,可采用人员相向挂职、公办场馆派员指导等方式进行。建立地区性的博物馆学(协)会、图书馆学(协)会等组织,由公办场馆牵头,积极吸纳民办公共文化场馆加入,以学(协)会为平台,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及专业培训活动,促进公办、民办场馆之间的沟通对接,共同提高。同时,让民办公共文化场馆管理运营的监督者、指导者与协调者从文化部门逐步过度为各学会、协会。

  4.调动各方参与。一方面大力引导经济组织参与公共文化场馆建设,有关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要在税收、土地转让、建设规费、水电使用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加大对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的培养,因地制宜,引导企业开展文化共建活动,走资源共享之路。另一方面要大力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文化场馆建设。鼓励有关社会组织与文艺机构、文化团体乃至专业文艺人才共同参与公共文化场馆的建设和管理,切实提高群众自办文化的能力。

  课题组负责人:黄文献

  课题组成员:陈建敏、陈启飞、何文静

  中共温州市委宣传部办公室 2015年11月 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