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宣传  ->  文化艺术  ->  文艺动态  -> 正文文艺动态

去温州博物馆看“镂金叠翠”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8年02月02日 来源:温州晚报

民国 镂空花鸟纹银手提包

  昨天上午,在温州博物馆,一场主题为“镂金叠翠——黄贤军收藏视野下的温州古代金银饰品展”正式启幕,吸引了不少温州市民和收藏家们的眼球。

  金银是贵重金属,色泽亮丽,且具良好延展性,是制作金银器皿、饰品、造像等工艺品的良好材料。其中,用于装饰的首饰、摆件类金银饰品,大多制作精工,精美异常。与世界各地一样,中国早期金银器也以饰品为主,此后,绵延数千年,金银饰品的种类、数量逐渐增多,其工艺技术也更为复杂、先进。

  本次展出的200多件金银饰品,有西晋、南宋、明、清等不同时期的饰品,是我市金银饰品收藏家黄贤军先生30多年来收藏的部分珍品。这些展品跨越遥远的时空,产自不同的历史时期,造型独特,精美而无一雷同,且用途各异,似乎在静静地向人们“讲述”着温州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故事,从中也可解读温州地方历史文化及温州民间历代能工巧匠的精益求精。

清代 麒麟送子纹累丝点翠鎏金银簪

  黄贤军,1974年出生于苍南,是温州瓯窑学会副会长。因家境殷实,黄贤军从小就开始收藏金银器皿,至今已陆续收藏了2000多件不同年代的金银藏品。黄贤军告诉记者,通过长达30多年的收藏,他对这些藏品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展览现场,黄贤军重点介绍了自己小时候收藏的第一件饰品:一枚小小的银锁——五子登科文字花卉纹锁形银挂饰,以及一对清代流传至今的名为麒麟送子纹累丝点翠鎏金银簪。黄贤军说,这两件首饰都产自温州民间,尤其点翠鎏金银簪打制运用的是当时的“点翠工艺”,这是一种将翠鸟的翠蓝色羽毛剪成不同形状填入金银丝框内的工艺,非常珍贵。这种工艺始于汉朝,明清时期才流行,到乾隆年间达到顶峰。无论是宫廷贵族还是民间都十分流行,从头冠、簪钗、耳环、挂饰,甚至到插屏、盆景等生活用品,处处翠色,成为风尚。至清代晚期、民国初期,复杂繁琐的点翠工艺才渐渐被烧蓝工艺取代。

  本次展览展出时间为2月1日至5月20日,欢迎市民前往市博物馆欣赏品鉴。

  □戴江泓/文 魏一晓/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