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宣传  ->  理论党教  ->  理论学习  -> 正文理论学习

【求索】大学生留温就业及人才政策探讨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02日 来源:温州日报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人才优势决定着一个地区的竞争优势,是关系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相比杭州、宁波等省内先进城市,温州在城市建设、精细管理、人文环境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短板,加之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科技创业产业发展不充分、产业集聚平台不够高,导致温州引才留才缺乏足够的平台支撑。关注大学生留温就业的现状就是关注温州的人口集聚,也是关注温州的城市未来。特别是在当前全国各地人才政策相继出台之际,了解城市人才资源的竞争状况并提出相应对策十分必要。

  当前全国各地人才竞争现状

  人口的集聚是城市竞争力的直接体现,城市对人口的吸引力最终体现为人口的聚集。近10年来,随着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东部沿海城市人口增速明显放缓,人口增长模式也开始由注重数量增长向注重质量提升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人才基数大并且注重人才引进的城市逐渐占得先机。最为典型的便是武汉、长沙、西安、郑州、杭州等城市。另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至今,全国共有50多个城市累计出台人才新政百余次。这些城市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山东半岛以及中西部中心城市。

  从本轮的城市人才竞争看,除上海、北京等个别城市外,所有城市的人才政策都是围绕城市落户进行,在此基础上给予购房补贴、生活补贴、创业补贴、配套保障等激励。本轮人才竞争的一个特点是基层人才趋热。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实施“两创”战略的宏观背景下,以高校本专科毕业生为主体的基础人才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无论武汉的“支持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还是长沙的“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的若干措施”,都有一个响亮的口号,就是留下大学生。

  高校毕业生留温影响因素分析

  面对全国各地激烈的人才竞争,温州的位置在哪里?作为基础人才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生如何看待温州的人才政策?他们有什么需求?哪些因素影响他们留在温州?为了解以上问题,此前,课题组面向温州4所不同类型的高校发放问卷600份,召开座谈会1次,同时面向已经在温就业的青年群体发放问卷200份。从两份问卷的统计数据看,当前高校毕业生留温来温发展的现实情况如下。

  一是留温工作的总体意愿不强。大学生问卷调查显示,32.4%的被调查者就业首选杭州、宁波等省内中心城市,19%的学生选择家乡原籍城市,仅有18%的学生首选温州。对已在温州就业青年群体的调查显示,29.8%的被调查者选择留在温州就业是出于对家乡的熟悉和热爱,20.7%的被调查者表示温州有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和发展平台。值得关注的是,选择“被温州重商创业的魅力所吸引留在温州就业”的比例仅占5.7%。

  二是薪酬待遇普遍低于个人预期。大学生问卷调查显示,在校学生最理想的就业单位类型排在前三位的是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政府机关,占比合计达67.7%。已在温州工作的青年群体,则更为关注自身的发展空间和薪酬待遇。就薪酬待遇而言,大学生问卷调查表明,24.1%的人预期月薪为3000元-5000元,37.8%的为5000元-8000元;而用人单位给出的实际月薪,45.3%集中在3000元-5000元之间,24.0%集中在5000元-8000元之间。对已在温州就业的青年群体的调查显示,月薪在5000元以下的为70.3%,5000元-8000元的占17.9%。考虑到这些被调查者中已婚、有留学归国经历、工作5年以上者的比例,温州的用人单位提供的薪酬水平普遍偏低。

  三是生活成本偏高影响就业选择。调查显示,对尚未就业的大学生群体来说,留温就业影响最大的因素前三位分别是住房等生活成本、个人发展空间和薪酬待遇。对已在温工作的毕业生而言,情况具有相似性:28%的被调查者反映存在住房等生活成本问题,21.4%存在个人发展空间问题,另有11%关注城市基础设施水平。

  吸引大学生留温就业的建议

  一是借鉴先进城市经验,把基础人才战略作为城市竞争的根本战略。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其对城市的认同主要取决于户口、房价、教育、医疗、收入等,这直接影响到以大学毕业生为代表的求职群体的城市归属。通过吸引大学生等基础人才,解决温州人才后劲不足的问题,比重金引进高级人才具有更加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更加高效的投入产出。要着重从住房、落户、收入这三个最为关键的方面专门制定成色十足的留人政策,充分发挥温州现有的重商创业优势,努力把温州打造成为“最受青年喜爱的创新创业之城”。

  要以零门槛标准吸引基础人才落户,优化城市人口结构。人口与城市的关系向来相辅相成,能否吸引人才在本地落户,是判断一个城市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当前,温州的人口结构中,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人员比例远低于全省水平。因此,温州可以借鉴各地高学历人才办理“学历落户”的政策,即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只需拿着学历证明、身份证、户口簿,就可直接到派出所办理,充分满足广大人才“先落户、后就业创业”的实际需求,着力打造“门槛最低、手续最简、机制最活”的大学生落户政策,迅速集聚大批青年人才。温州出台的《关于高水平建设人才生态最优市的40条意见》,明确要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落户政策,允许大专毕业生先落户后择业,初级及以上职称人才就业即可落户。其后续效应值得期待。

  要以多元化途径解决住房问题,为基础人才提供安居保障。当前,温州各类人才公寓项目陆续启动,但相比其他城市动辄每年几十万平方米的人才公寓建设规模,供需依然不平衡。建议设立人才公寓建设基金,制定优惠支持政策,加大人才公寓用地供应,采取政府新建、购买、租赁以及商品房配建、支持用人单位筹建等方式,每年建设和筹集一定量的人才公寓,基本满足具有租住需求的人才居住需求。鼓励毕业5年内的普通高校大学生在温州购买首套住房并给予适当的购房补贴,限定其在一定的服务期内不能上市交易。建立“人才住房券”制度,用于企业人才和大学生购、租住房。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等多种形式,规划建设大学生主题社区和青年创业社区,增强城市有机活力。

  二是落实人才政策举措,完善基础人才在温州就业的政策保障。要制定人才政策规划,明确人才工作的目标导向。2017年印发的《温州市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实施细则》,从路费补贴、租房补贴、导师工作津贴等25个方面对大学生到基层工作进行引导。但是,就人才政策而言,温州尚缺乏对基础人才政策的全盘考虑和系统规划。建议提出明确的基础人才引进留住的目标需求,制定更加详细完善的配套支持政策,用更“接地气”的政策、更敞开的胸怀,吸引基础人才加盟温州。

  要提升人才服务水平,优化引才聚才的生态环境。人才政策涉及人才办、社保、财政、住建、公安等多个部门、三四十项办理事项,建议建立专门的“一站式”人才服务窗口,解决各部门在人才政策问题上各自为战、政出多门的问题。同时,加强人才创业创新要素供给和政策集成,拓宽投融资渠道,健全创业支持体系。要推进建设市级层面的人才服务中心,建立统一的信息化服务平台,下放人才政策审批权限,打造审批最快、服务最优、成本最低的人才服务软环境。

  三是深化人才供需改革,搭建基础人才留温工作的广阔平台。要面向产业需求,优化高校学科专业布局。目前温州的五大支柱产业中,电气、鞋业、服装、汽摩配、泵阀和温州本土高校的学科专业设置都具有比较紧密的联系。但是,十大新兴产业中的临港石化、轨道交通、通用航空等产业与温州本土高校的人才培养对接还不够紧密,要进一步引导高校调整完善学科专业布局,构建更加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学科专业体系。要通过校地合作、产教融合、学城联动,引导高校培养更多面向温州、服务温州、扎根温州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要突出企业主体,深化温州产业转型升级。大学生乐于接受新事物、追求时尚科技的特点与温州部分企业以传统产业为主、薪酬待遇较低之间的矛盾,是制约当前企业引人留人的突出问题。要引导企业创新思维,推动传统产业嫁接时尚元素、增加科技元素、体现未来元素、具有个性元素。要以鞋服产业为核心,以眼镜、箱包、服饰配件、家具、打火机、制笔等特色传统产业为重点,全面推进温州轻工产业向时尚产业集群发展,推动传统行业延长产业链,吸引大学生入职就业。

  何毅赵黎明

  本文系2020年度温州市优秀社科论文,由温州大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