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宣传  ->  理论党教  ->  理论学习  -> 正文理论学习

【求索】共同富裕的山海协作路径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14日 来源:温州日报

  山海协作工程是“八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我省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也是我省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主要路径。近年来,鹿城区、泰顺县坚定扛起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责任担当,始终把“山海协作”作为补齐山区发展突出短板的重中之重、加速绿色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要中之要来推动,大胆实践打造温州市首个山海协作“飞地”样板平台,以“山海协作”模式创新和平台升级,实现技术、人才、要素等向山区转移,推动协作内容从传统产业梯度转移向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加速转变,谱写了鹿泰共同富裕新样板。今年8月,鹿城泰顺山海协作升级版入选浙江省共同富裕典型案例。

  做法与成效

  创新“平台赋能”,打造“科创飞地、协作高地、投资洼地”拓面扩容。聚焦提升山海协作平台质量和绩效,打造温州市唯一山海协作工程“飞地”创新平台,通过创新建设机制、拓展协作领域、优化投资环境,打造山海协作特色亮点。一是跨区域共建“科创飞地”。建立鹿泰两地常态化议事协调机制,在鹿城七都岛开工建设鹿城-泰顺总部科创园,打造集总部办公、研发、展销、金融、商贸、产业孵化、互联网大数据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飞地”园区,为山海协作产业园创新体系建设和产业经济发展搭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以平台赋能、创新赋能、科技赋能集成发力,引领县域跨越式发展。二是全领域构建“协作高地”。聚焦战略协作、业务协作、平台协作,持续深化“山海协作+”模式,共建山海协作温州理工学院泰顺研究院,共享两地科技成果信息资源。充分发挥两地人员、渠道、产品结构等方面优势,深化金融在山海协作工程中的“精准滴灌”作用,启动鹿城—泰顺山海协作+农商行合作。三是整县域参建“增收福地”。依托科创园平台,创新实施村集体抱团投资增收模式,打造新型村集体经济发展平台。目前,已有193个村抱团投资鹿城—泰顺总部科创园项目,村级投资总计9172.2万元,预计村集体每年可获利900万元左右。

  创新“项目强能”,提速“联动谋划、联合推动、联姻发展”优势互补。围绕山区生态价值实现和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在文化旅游、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利用、重点民生等领域谋划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一是联动谋划大项目。坚持“项目为王”,率全省之先签订山海协作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共建协议,全力打造成为集旅游集散交通服务、泰顺特色文化展示、购物游憩休闲、特色民宿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浙南山区旅游服务窗口、生态旅游示范园区及乡村振兴示范园区。2020年,泰顺—鹿城山海协作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荣获全省山海协作“最佳实践案例”。二是联合推动大旅游。依托鹿城区位优势和广阔市场,充分释放生态资源和后发潜力。深入挖掘鹿城区文旅消费需求,组织廊桥、氡泉等标志性旅游产品的集中宣传推介,出台山海协作旅游专线,有力促进泰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三是联姻发展大民生。充分发挥两地山海互补优势、产业互动优势、资源互通优势,持续深化农业、教育、医疗、旅游等领域的创新协作发展。目前,建设了山海协作·鹿城泰顺农产品产销中心,鹿泰实验幼儿园、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温州泰顺学校开工建设,并开展山海协作医疗托管合作,由温州市中医院全面管理县中医院。创新实施山海协作文化宣传帮扶,通过名家作品成果展、新闻高频宣传,以全新形式、全方面角度展示泰顺新形象。

  创新“产业蓄能”,明确“招引定向、效益定增、帮扶定点”多元发力。紧抓项目定向招引,优化企业帮扶,育强民生产业,为泰顺高端要素引进、集聚、创新提供载体,为鹿城产业的转移扩张提供空间支撑,以产业蓄能山区高质量发展。一是项目定向招引。制定鹿城—泰顺总部科创园招商办法,设立山海协作产业园招商项目库,鼓励泰商反哺家乡经济,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经济合作与交流新格局。目前,在产业园辐射区成功招引投资55亿元的松垟花开生态旅游项目,引进青年农民创业园竹材首台(套)技术装备应用项目,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约40万元。二是效益定量增长。引入收益、效益挂钩机制,村级投资收益在保底8%的基础上,再与项目效益挂钩,随着投资年限的增加、项目效益的增长,收益率也随之增长。三是帮扶定点结对。深入实施“百企结百村暨深化三百工程”专项行动,融合鹿泰两地帮扶力量,在来料加工、特色种养业、农村饮用水、村庄道路硬化、村庄环境整治、村庄亮化等项目上落实帮扶资金。据统计,鹿城区累计已落实结对帮扶资金达1956万元。

  创新“机制聚能”,深化“专班攻坚、专题研判、专门服务”破难突围。进一步完善两地合作机制,通过高层互访、干部互派、专题研判、专门服务等,进一步提升山海协作平台建设水平。一是专班推动“全力上”。高规格建立“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工作专班,鹿城区选派的1名副处级、3名副科级干部到岗开展工作。成立泰顺-鹿城山海协作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管委会,由县长出任党工委书记,挂职副县长出任管委会主任,下设六个专项工作组。二是专题研判“全速办”。加快建立双方高层联席会议制度,研究部署和协调推进山海协作工作。将山海协作工作列入“30项任务看落实”督查机制,健全山海协作项目“一周一协调”问题报送协调机制和“红黄蓝”三色预警机制,压实工作责任。三是专门服务“全员干”。结合“最多跑一次”和深化“三服务”活动,建立山海协作审批服务“直通车”,创新县领导周一服务日“项目管家”制度,优化山海协作项目审批流程再造,实施负面清单制度和捆绑审批、承诺备案制等措施,缩短环评编制和审批时限,为山海协作项目提供“全程式”“保姆式”服务。

  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虽然鹿城区、泰顺县山海协作工程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由于鹿城区资源禀赋的限制,特别是泰顺自身在交通、产业、要素等各方面的制约,其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依然在不断拉大。2020年泰顺地区生产总值121.99亿元,在26县中排名倒数第7,人均GDP、人均财政总收入和人均公共财政收入仅为全省平均的1/5、全市平均的1/3左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为全省、全市的60%左右。主要存在以下三个短板。

  一是交通短板。尽管在2020年实现了首条高速公路通车,但从短期来看,泰顺的交通条件仍然是全省较差的地方。域内交通基础相对薄弱,与周边接壤县市的联络通道多以农村公路为主,公路等级偏低,干线公路缺少,是全省少数几个未通高铁的山区县之一。物流设施基础差,与泰顺“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的目标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二是产业短板。全域旅游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泰顺拥有“泉桥山水石”的特色资源禀赋,开发潜力大,但旅游资源布局分散,旅游服务体系和业态培育不够健全,缺乏能够拉长游客驻留时间的拳头产品和特色业态,旅游板块对产业带动作用整体不强。生态工业发展规模与效益偏低,规上企业仅28家,产业平台能级低,缺乏核心竞争力,是全省少数几个没有省级产业平台的地方之一。生态农业尚未形成品牌优势,农业产业化水平偏低,农产品精深加工不足,缺乏农业龙头企业,三次产业融合度较低。

  三是要素短板。发达地区基础条件优越,大项目多,对人才、土地、资金等核心资源要素的虹吸效应越来越强,山区资源要素配置不足的劣势愈加明显。土地方面,目前全县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分别占国土总面积的94.6%、2.7%和2.7%,建设空间十分有限。资金方面,2020年泰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3.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48.86亿元,收支矛盾凸显;而原“两山一类”等针对山区的普惠性资金调整为竞争性分配后,竞争十分激烈。人才方面,不足和流失现象严重,教育、医疗等民生保障相对落后。

  突破的方向

  要突破泰顺自身发展瓶颈,必须利用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跳出泰顺来发展泰顺。

  一是产业的突破。泰顺县去年底向省发改委提出了“山区26县在杭甬嘉绍等地域建设‘飞地’以解决产业和税源问题”的建议。不久之后,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山海协作“飞地”高质量建设与发展的实施意见》,由省统筹安排,在大湾区新区、省级高能级平台等相关产业发展平台为山区26县布局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产业飞地”,并且不少于1平方公里。目前,已经初步落实泰顺在海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产业飞地”,这将为泰顺带来新的产业发展机遇。同时,泰顺与瓯江口管委会也签订1200亩的产业飞地协议。

  二是要素的突破。经积极争取,新一轮山海协作结对帮扶指导意见已经明确泰顺县结对关系新增杭州市滨江区,这将为泰顺经济社会发展在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方面带来质的变化,目前我们已经谋划在杭州滨江、嘉兴嘉善建设“科创飞地”。

  三是资源的突破。通过知名浙商助力泰顺跨越式发展、温州市人民医院与泰顺县政府“山海”提升工程医疗合作、鹿城-泰顺山海协作+教育助力“学在泰顺”品牌建设合作、残疾人事业山海协作、温州理工学院与泰顺县政府共建泰顺产业研究院等一系列工作,把急需的企业资源及医疗、教育、科技、人才等各方面资源引入泰顺,将助力泰顺突破发展瓶颈。

  蔡建旺

  作者系鹿城区政协副主席、泰顺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挂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