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宣传  ->  理论党教  ->  理论学习  -> 正文理论学习

【求索】多方联动促进温州港发展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30日 来源:温州日报

  十四五时期是温州加快建设“我国东南沿海重要商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机遇期,既为温州港发展提供了良好发展条件,也赋予重要历史使命。千年商港引领开放、造福一方,可盼可期。

  温州港历史沿革

  史料显示,早在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年),温州就出现了原始港口的雏形。距今一千多年的唐朝,中国商人开辟了温州直达日本值嘉岛的航线。

  明清时期由于长期“海禁”,温州港海上贸易受阻。公元1876年,《烟台条约》签订,温州被辟为通商口岸。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指出,温州应该建设成为一个东方大港。抗战初期,温州因地处浙南,港口曾一度繁荣,外轮进出频繁,成为中国东南一个重要的中转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温州港口建设初具规模,形成了温州港历史上第一个完整的港区——朔门港区。在“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期间,增辟了西门、安澜、振华等3个港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总方针的指引下,温州港运输生产得到了持续、稳定的发展。1984年5月,温州被列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为港口的发展增加新动力。1985年吞吐量达到301.08万吨,跨入了年吞吐量在300万吨以上的中型港口行列。1988年温州港首座万吨级码头建成,成为当时浙南最大规模的港区。

  2000年10月,温州港在全国同行业中,率先实行政企分开,正式挂牌成立了温州港务集团,主要负责港口国有资产营运管理和港口公共码头建设。

  2015年8月,浙江省海港委、省海港集团组建,同时以该集团为平台将省内的宁波港、舟山港、嘉兴港、台州港和温州港等五大港口的港口公司进行大整合,全省港口纳入一盘棋统一运营。

  2016年9月,温州港集团正式并入省海港集团。

  温州港开放功能持续提升

  温州现已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对外开放的重要工业、商贸、港口城市,已获批进口肉类指定口岸、进口水果指定口岸、进口食用水生动物指定口岸、进口冰鲜水产品指定口岸;苍南霞关港获批为国家第三批更开放对台小额贸易试点口岸,洞头三盘台湾渔轮停泊点获批为国家级对台小额贸易点。近年来,温州获批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中国(温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温州综合保税区、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等一系列开放试点,为温州港进一步融入国际贸易物流循环、扩大对外开放创造了条件。

  同时,温州国际货运集装箱航线持续拓展。

  2017年3月,温州港口岸状元岙港区开通首条东南亚集装箱班轮航线,沿途挂靠宁波、温州、厦门、胡志明、曼谷、林查班、马尼拉北、上海等港口。

  2019年7月,温州港口岸状元岙港区开通第二条东南亚集装箱班轮航线,沿途挂靠大阪-神户-清水-东京-宁波-温州-香港-海防-高雄-厦门-大阪。

  2019年7月,温州港口岸状元岙港区开通第三条东南亚集装箱班轮航线,沿途挂靠林查班-曼谷-胡志明-温州。该航线是浙江省内进口速度最快的东南亚航线,为东南亚货物进口温州地区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新通道。

  2020年7月21日,温州港口岸状元岙港区开通第四条东南亚集装箱班轮航线,沿途挂靠温州-胡志明-雅加达-三宝垄-泗水-望加锡-八打雁。

  2021年温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7978.89万吨,同比增长7.8%,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完成494.35万吨,同比增长50.40%;温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03.6万标箱,同比增长2.4%。

  温州国际邮轮更是实现高点起步。

  2017年12月,温州国际邮轮港正式开启首航,从温州港口岸状元岙港区邮轮码头出发,航行至日本长崎。此举有力促进了温州市对外开放和旅游经济发展,为温州加快打造国际时尚智城发挥积极作用。

  截至2019年底,温州国际邮轮港共入出境邮轮26个航次,累计搭载入出境旅客近6万名。2020年,因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影响,温州国际邮轮港处于暂时停航状态,待疫情结束后再逐步恢复。

  多方联动加快温州港发展

  温州港地处浙江省南部的温州湾、乐清湾内,是浙江口岸距离台湾各港口最近的港口,是连接长三角地区和海西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其发展定位为辐射东南沿海的重要枢纽港、长三角联动海西区的重要桥头堡、全国沿海一流港口,重点推进建设区域性大宗散货中转港、产业配套港、集装箱辅枢纽港以及参与“一带一路”、开展对台经贸合作的重要支点。

  利用开放平台促发展。

  在新发展格局下,温州要进一步优化整合跨境电商、保税监管和加工贸易发展保税经济,扩大对外贸易规模,以促进港口、产业、城市互动发展。借助RCEP巨大市场,发挥温州综合保税区功能政策优势,叠加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浙江自贸区联动创新区政策,连接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拓展经销渠道和原材料及先进设备来源、降低生产厂家成本、促进保税区贸易功能开发、推动瓯江口产城融合发展。

  以华商华侨综合发展先行区建设为突破口,增强制度创新集成新优势,在推动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推进金融创新、改进监管服务、规范法制环境等先行先试。推进“一带一路”和数字化改革相结合,打造数字丝绸之路的战略节点城市,为世界提供更多的温州产品,传播中国故事,发出温州好声音,助力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功能国际化与形象国际化上,可以国际旅游、会展、赛事目的地为目标,打造国际化休闲度假旅游城市。

  推进多方联动促发展。

  第一,港贸联动。通过创建国家进口贸易示范区,打造引领消费新潮流的商贸港。发挥进出口基地的作用,不断扩大对外贸易规模,保持进口与出口的集装箱平衡。多开辟国际航线、吸引跨国航运企业入驻,成为温州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主力平台。

  第二,海陆空联动。加强以温州港集疏运体系为重点的陆路通道建设,推动义新欧班列与海铁联运班列互联互通,探索“一单制”模式,争创省级联运枢纽示范城市。加大国际航线开拓力度,推动航空物流园建设,助推温州新时代“两个健康”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进温州临空经济区建设。

  第三,港产园城联动。以发展新型临港工业为突破口,通过出台高新技术的政策,吸引本土高新技术企业与跨国公司落户。以瓯江海河联运发展为契机,提高瓯江沿线港口辐射吸引作用,吸引内陆外贸货源,依托综合保税区,形成港产园城一体化发展模式。开展温州国际邮轮产业研究,致力形成船、港、城、游、购、娱全产业链的浙南邮轮产业综合联动发展区。实现从“滨江时代”向“滨海时代”跨越,营造“陆上温州”与“海上温州”互动发展新格局,建成粤闽浙临海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

  第四,港港联动。要加强港口合作,建立港口战略联盟,做大温州港。发展集装箱内支线运输,推进与宁波、上海等港口合作;探索温州港与台州港在环乐清湾港口合作,合力建设枢纽港、产业港和生态港,共同打造温台沿海产业带,使之成为国际性产业集群集聚区、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陆海联动开发先行区。

  深化国际合作促发展。

  温州企业应该利用RCEP中的国际经贸合作条款,与日本、韩国及东盟相关地区加强在数字经济、电子信息、阀门、低压电气等行业合作,优化市场布局,进一步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鼓励传统优势产业面向RCEP市场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并为其提供技术服务、品牌运营、供应链管理、数字营销和文化出口等服务。通过打造物流港、商贸港、数字港、金融港和总部港,吸引国内外头部企业来温,外资、民资汇聚温州,放大“东亚文化之都”品牌效应,依托温州国际时尚文化产业博览会等展会平台,加强文化对外交流和合作。

  过去的温州“七山一水二分田”,温州人凭借敢闯敢拼、吃苦耐劳、抱团取暖的奋斗精神,创造了财富奇迹,感受苦尽甘来的幸福。如今的温州,生态秀丽、业态丰富、生活和美,温州百姓幸福感大大加强。未来的温州,将续写创新史、走好共富路,聚焦“千年商港、幸福温州”城市定位,贯通历史、现在和未来,挖掘“千年文脉”深厚底蕴,彰显“商行天下”独特优势,激发“港通未来”巨大潜力,擦亮“幸福生活”鲜明底色,打造更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

  鲁丹萍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