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宣传  ->  新闻宣传  ->  重大宣传主题  -> 正文重大宣传主题

一半清欢一半烟火,“老外”眼里的温州非遗为什么“Amazing”?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17日 来源:温州宣传网

  “Amazing!”

  本月,来自26个国家的近百名“老外”走进“宋韵非遗·千年瓯风”2022年温州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主会场,近距离感受传统民俗和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为之连连发出赞叹。

  国际的“眼睛”看见传统的精彩,“老外”眼里的温州民俗为什么如此有魅力?穿越千年走向世界、走向未来,是什么让非遗这个“老字号”越来越年轻?

  郑鹏 摄

  一

  推开“千年商港”的时光大门,东海之滨,瓯越先民披发文身,从渔耕文明走来,带来了丰富的非遗资源与悠久的民间传承。

  几经历史淘漉,这些建立在社会与人的精神理想基础上的文明,被视作文化瑰宝,融入瓯越史诗。

  为了保护好这笔独特的财富,近年来,温州紧紧围绕“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创新性开展“3+N”保护行动和各项非遗保护工作,让民俗的生命,在这座“东亚文化之都”实现生生不息的历史性飞跃。

  在这场保护行动中,“乐清细纹刻纸”“永嘉昆曲”“木活字印刷术”“泰顺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是重头戏。

  乐清细纹刻纸

  刀法细腻,图案细如发丝,像是一种纸上的冰舞。刀锋与纸片的飞舞间,创作出龙船花、鞋花、窗花、刺绣花相融合的艺术,形成了精美绝伦的独特刻纸艺术风格。

  如今,这门以“细”闻名的手艺,已经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乐清细纹刻纸作为中国剪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永嘉昆曲

  这是昆曲大家庭中独具魅力的一个支流,在中国戏剧史上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价值。2006年,永嘉昆曲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非常重视永嘉昆曲的抢救和保护工作。

  今年,温州市永嘉县昆剧团高质量完成中华资源版本征集工作,共呈交了众多已有数十年历史的老海报、戏票、演出证、入场券、影像资料等。永嘉昆曲这个一度濒临消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资源版本实现入库。

  瑞安市东源木活字印刷术

  这是中国已知唯一保留下来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艺,被认为是木活字印刷术的“活化石”。

  近年来,瑞安市建设东源木活字产业园项目,积极“走出去”输送木活字印刷术技艺,新建立的东梨手艺互助社带动东源村50%的剩余劳动力参与木活字文创衍生品代加工,增加了村民收入。

  泰顺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

  犹如一道道飞虹落在泰顺青山碧水间的编梁木拱桥,历史悠久、造型丰富、数量众多,以其深厚的文物价值蜚声海内外,在国内同类廊桥建筑中独领风骚。

  如今,泰顺县以“世界最美廊桥”北涧桥、溪东桥两座“姊妹桥”为主体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廊桥文化园”,推进廊桥整体性保护,从深山走出“世遗”之路,不让廊桥成“遗梦”。

  除了这4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的文化瑰宝,温州还有国家级非遗项目35项,人类非遗与国家级非遗项目数均居全国设区市前三。

  此外,温州拥有省级非遗项目145项,市级非遗项目779项(保护单位966个)。现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37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06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930位,代表性传承团体14个,代表性传承群体20个。2017年至2020年,温州市本级非遗保护发展指数评估,连续4年位列全省第一。

  正是这些丰厚的文化“家产”,让温州非遗成为“老外”眼中“看不尽”的精彩。

  

  走向世界,是“世界的温州”推动传统文化更具宽度与纵深的方式。

  6月初的乡间,又是一年粽叶飘香时。树梢虫鸣鸟叫,稻田绿意盎然。蛋黄、蜜枣、鲜肉、豆沙、粽叶、大黄米……稻田间的亭子里,制作粽子的材料整齐摆放桌上,准备就绪。

  这是在瑞安市平阳坑镇的东梨乡村会客厅。被誉为当代女“马可·波罗”的意大利籍汉学家唐云,一早来到这里,跟着老师学包粽子,体验瑞安端午习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前两年端午节前后,唐云也曾深入瑞安西部乡村。其撰写的意大利文《发现瑞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书,在写瑞安划龙船时,就有专门一节介绍瑞安端午节习俗。

  就是像这样,许多植根温州乡土的传统文化,通过不同颜色的眼眸,进入国际视野。而像“端午”这种富有浓厚中国色彩的传统佳节,正是温州“邀约”国际友人“看见”传统的好时机。

  今年端午,温州多地开展“我在中国过端午”系列活动,让民俗走起国际范——

  

  外国友人参加游戏。林龙 摄

  在乐清,来自津巴布韦、古巴、南非等国的国际友人参加当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行的“端午非遗游园”活动。来自古巴的HanLey拍了一段视频发给家乡的亲人,他说,“我想通过镜头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这里,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上更多的国家。”

  让传统节日成为加快非遗国际传播的有利契机,不仅如此,温州还极配合东亚文化之都活动年,举办“非遗一台戏”和“非遗市集”,促进温州非遗在国际亮相,率先实现非遗“出海”。

  三

  “非遗在社区”是让“老外”沉浸式体验地道“中国味”的一大“法宝”。

  近年来,温州非遗工作坚持以“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为主旨,以“见人、见物、见生活”为要求,尊重社区居民主体地位,因地制宜策划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的非遗宣传展示体验活动,扎实推进“非遗在社区”全国试点工作。

  精神的瑰宝回归生活,文化的滋养反哺社区。6月,位于温州市区公园路上的鹿城区非遗体验基地格外热闹,来自世界各国的华裔青少年在这里体验皮纸心灯、造纸、活字印刷等传统文化的魅力。

  图

  这个“下沉”在社区的非遗体验基地,不仅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打造了非遗的“多维度”互动体验,也让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有了更多“零距离”感受非遗魅力的机会。

  温州“非遗在社区”工作被文旅部列为2021-2022年全国八个试点之一。目前,“非遗在社区”工作已全市铺开,到去年底已创建50个“非遗在社区”示范点。

  与此同时,温州创新线上线下互动和传播的形式,让非遗在“云端”绽放,走进更广阔的群众视野。

  比如在2021年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上,举办世界中医药非遗发展论坛,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相聚“云端”,开展中青年传承人和地方中医药非遗传承创新交流,共同探讨中医药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

  

  世界传统医药论坛主席、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副主席、世界中医药服务贸易联合会执行主席董志林演讲

  从传统佳节看温州非遗为何备受“老外”欢迎,看到的是,越过越“新”的传统佳节背后,瓯越文化从点点星光汇成星辰大海。一半清欢,一半烟火,怎能不是“Amaz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