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宣传  ->  宣传动态  ->  县市动态  -> 正文县市动态

刀锋起落木生韵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27日 来源:温州宣传网

  一笔一刀,一棰一凿,行云流水见乾坤。

  木为纸,刀为笔,匠人匠心,流转指尖间。

  上月,北京传来佳音,54岁的牟湘波成功入选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成为乐清第8位获此殊荣的黄杨木雕类巧匠。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工艺匠人的顶级梦想,评选始于1979年。自第2届起,乐清每届都有入列。温州目前13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乐清独占9席(另,细纹刻纸林邦栋占一席)。叶萌春(龙湾)、叶小鹏(永嘉)两位大师,也与乐清黄杨木雕有着血肉般的联系。

  择一事,终一生,艺精必有其法,且看黄杨木雕里的“刀光剑影”。

  一

  大师是如何炼成的?这要从黄杨木雕的刀法说起。

  黄杨木雕,中国工艺美术的一朵奇葩。这种与青田石雕、东阳木雕并称为“浙江三雕”的圆雕,精美古朴,造型生动,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本草纲目》记载:“黄杨性难长,岁仅长一寸。”“千年黄杨难成拍”,生长缓慢的黄杨木木质坚韧、纹理细密,取材十分不易。与此相对应,黄杨木雕中圆雕、镂雕、浮雕并用,刀工精细工整,玲珑剔透,清新传神。

  旧时代,黄杨木雕匠师身处社会底层,只能靠师傅带徒弟、凭经验传授技艺,代代相续,既没有规范的教学,也没有理论指导。因此,传承有序、取舍由人就成了“技艺”自觉发展的关键。“技”是长期训练实践的结果,而“艺”则靠雕师个人的悟性,具非凡禀赋者才有机会成长为大师。

  乐清滋养的8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杨木雕类),莫不在继承传统的同时锐意创新的佼佼者。老一辈6位大师中,

  叶润周善于撷取其他艺术精华,破除俗套,讲究从现实生活中去寻找原型,人物表情、动态格外传神,在国内拥有宗师地位;

  高公博不仅从传统技法中汲取神力,更从自然界找到灵感,独创的劈雕艺术名闻遐迩;

  王笃纯一扫传统工笔之匠气,大胆采用简练传神的刀法,融会贯通各种雕法;

  虞金顺拥有扎实的造型功底和娴熟老练的刀功,作品奋进向上,时代感极强;

  虞定良的作品呼唤生命、直抵人心,气势恢宏却又细致入微,沧桑厚重却又生机勃勃;

  王笃芳站在民间与学院、传统与现代的交接点上,风格和技巧不落前人和他人的窠穴,显示出崭新的手法和意韵。

  他们从传统艺廊中走出,却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创新路,其作品不断在各地展览会上亮相,不少精品收藏进国内外知名博物馆。

  二

  漫长的岁月,积淀下黄杨木雕这一珍贵的传统技艺。前辈们的智慧留给后人无限的惊叹,也留下创新的指引。

  现代乐清黄杨木雕的创新之路,当从1955年在翁垟塔山寺成立的“黄杨木雕小组”说起,成员有王笃纯、叶润周、王笃才、叶栋材、虞明华、陈余谦等9人。

  在那百废待兴的时代,他们大胆创新,培养出了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新秀,乐清从事黄杨木雕的艺人已由解放初期的寥寥数人骤增至八百多人。匠师们的构图、设计、雕刻技艺都在长足进步,创作形式和内容更为宽广丰富,更多作品反映现实生活,塑造领袖人物、革命英雄和工农兵形象。

  他们在技法上采用了大块概括、简练、有力的大块面手法,同时注重从西洋雕塑中汲取长处,重视对人物造型、解剖、比例、衣纹等技术处理。

  这种变化让虞定良等有识之士体会到,传统木雕过于追求感性,讲究雕像的逼真,但艺人不懂解剖学,不懂人体骨骼、神经和肌肉结构,不知道写生,雕出来的东西缺乏骨架支撑,不适应新时代审美观。要让新一代黄雕木雕人才开阔视野,应该想方设法送他们上美院进修深造。

  上世纪80年代初,市场经济浪潮席卷柳市,一众大师们创办的黄杨木雕企业取得巨大效益之时,他们选送了一批富有潜力的年轻人进入浙江美术学院等高校进修。如今在乐清黄杨木雕中生代中,郑松强、高敏、郑岁生、郑方杨、方江鸿、郑旭光、黄北、王艺、王献存等成为中坚力量,吴尧辉和牟湘波则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吴尧辉曾画过背景画,学过国画、版画,对金石也有所钻研,多方面的涵养极大地丰富了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师从虞金顺大师的同时,他也深得老前辈叶润周大师的欣赏。其近年精心打造的系列作品《赏乐图》和《大唐盛世》,两度夺得中国民间文艺创作的最高奖——“山花奖”。

  与其他大师童年就受木雕的熏陶不同,牟湘波高中毕业后,才离开乐清东部山乡,投师于虞定良大师门下,并像其师一样,选择动物作为主要雕刻对象。2014年牟湘波参加世界工艺文化节,7天时间内精工雕成的《日暮乡关》斩获现场木雕大赛中唯一的金奖作品。

  与此同时,新一代大师们也面临着保持黄杨木雕民间性的特色,避免过多接受学院体系熏陶的考验。他们承担着返回原始质朴的民间情愫中,保持这一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传承、发展和壮大的重任。

  新一代大师们沿着传统技艺之法,走出属于自己的路。今天,他们面临新的考验:如何保持黄杨木雕民间性的特色,避免过多接受学院体系熏陶。

  匠人匠心,是坚守、是创新、是雕琢。人们期许的是,在返回原始质朴的民间情愫中,保持这一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传承、发展和壮大。

  三

  一刀一刻,凝能工巧匠之心血。

  吴尧辉和牟湘波的后军突起,创下了中国木雕界的一段新佳话:虞金顺和虞定良两位同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同胞兄弟,分别收下的两名非本家族徒弟,也先后入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黄杨木雕这种独特工艺要适应新时代的审美需求,必须走传统师徒相承和社会化培养结合之路。

  除8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外,乐清的匠师们兼有2位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3位中国木雕艺术大师、1位中国根雕大师、17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32位温州市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40多人。

  老一辈宝刀不老、余勇可贾,中新代沉着发力、佳作频出,但也面临着民间传承人才青黄不接、后继乏力之软肋。为解决传承问题,乐清尝试在市职业中专开设“黄杨木雕专业班”,学校为黄杨木雕专业量身打造“现代学徒制”培养机制,逐步形成产学研高度融合、多元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专业特色。2017年,该专业获浙江省优势特色专业立项。

  乐清还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措施,重奖拔尖人才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对各类精品、珍品在全国性展评获奖给予宣传表彰和重奖。

  不过显然,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刻刀善舞,匠心筑梦。薪火相传的乐清黄杨木雕,代有才人出,正在不断续写“百工之乡”的手艺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