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宣传  ->  理论党教  ->  理论学习  -> 正文理论学习

【求索】“五力共聚”破解“温青回归”难题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01日 来源:温州日报

  袁红富 李伟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为推动“温智回归”“温青回归”行动,加快温州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笔者团队对温籍在外求学大学生、创就业青年、曾在温就业但日前离温的451位青年及23位在温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展开调查采访,梳理现状分析原因,提出“五力共聚”破解“温青回归”难题方案。

  “温青回归”意愿状况

  调查显示,温籍在外青年群体中愿意、不确定和不愿意回温发展比例接近1:1:1,并表现出四大特点。一是大学生群体回归意愿大于创就业群体。说明大学生群体是“温智回归”“温青回归”工作的重点对象。二是女性群体回归意愿大于男性群体。女性青年群体回温意愿更强烈,她们更期望回到熟悉的家乡。另外,温州婚嫁文化对女性产生较大影响,回温发展能够充分满足其归属感的需求。三是家人朋友是影响“温青回归”的首要因素。家人朋友支持在影响温籍在外青年回归的14个因素中排名首位,紧随其后是薪资、职业发展前景、社会保障、城市建设、教育医疗资源等。四是群体效应和人才政策对青年回归产生显著正面影响。交叉分析得出,周围群体的回温意愿、对人才政策的了解和认同与个人意愿回温意愿呈正相关。

  “温青回归”面临主要困境

  “温青回归”面对的主要困境,一是温州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创造优质就业机会,但与其他青年发展型城市相比可选岗位类别差异较大,尤其是部分新兴产业发展相对迟缓。82.8%受访者表示在选择工作时会在意青年群体主要消费领域,如财务金融、互联网运营、传媒等,这与温州提供的主流就业机会有差异。其次受访者反映温州企业管理层多半是家族人员,青年群体晋升发展通道不明确。

  二是温州大力推进城市建设打造宜居幸福之城,但区域内及县(市、区)建设不平衡,尤其是城市交通体系不完善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首先,城市交通方面短板较多。受访者普遍表示温州城市轻轨交通覆盖面不全,建设缓慢,各县(市、区)交通来往不便,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大大减弱。“欧洲与非洲”只隔一条路的场景较常见,各县(市、区)城市建设不平衡不充分现象较严重。其次,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城市文化环境等因素未起到有效拉力作用。三是温州大力提升民生保障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但部分用人单位社会保障制度落实不到位,尤其存在员工无偿加班和社保参保率低等现象。93.6%受访对象表示很在意五险一金缴纳情况,30%离温就业青年表示温州企业存在各种因素未能及时给员工缴纳社保或五险。

  促进“温青回归”的建议

  以感情抓回归,凝聚温青向心力。构建共情共赢社区工作模式。发挥社工、网格员、闲事婆和事佬等群体作用,以乡愁为纽带构建共情共赢温青回归社区工作新模式。在保证社区干部了解政策、知晓重点的基础上,进门入户讲政策,保证返乡人才及家人更深入知晓家乡好政策。成立“90 00”宣讲团召唤青年报效桑梓。完善在外温籍学子联盟组织体系,选拔各行业优秀青年成立“90 00”宣讲团。主动对接高校资源,推动在外学子与家乡互动融合,嫁接起学子和家乡的桥梁,增强回归意愿,产生群体效应。

  以政策抓回归,增强温青内动力。构建新型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体系。轨道交通是城市天然的流量池,借鉴杭州等城市的先进经验,加快构建温州以“S线+M线”为主的新型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体系。同时,以TOD模式开发地铁沿线商圈,让钢轨和服务同步向前延伸,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按照青年住房需求层次分类管理。通过大数据分析不同类型的在温青年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差异化政策措施。其中突出解决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问题,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

  以平台抓回归,强化温青推动力。搭建新兴领域人才招聘信息平台。搭建数字技术等新兴领域人才招聘信息平台,以更精准、更贴合实际需求的方式进行人才匹配,吸引温青回归,助力企业招才引智。多方联动搭建“云招聘”平台,开展新兴产业等网络专场招聘会,创意推出带岗直播招聘会,打破地域限制,在线解答求职者提问。培育温州青年婚恋交友公益平台。借鉴江苏等地群团组织做法,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打造婚恋交友公益平台,开辟“互联网+公益婚恋”服务之路。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让用户在交友活动中感受到大数据的精准匹配,促进青年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

  以产业抓回归,提升温青竞争力。把握消费升级机遇崛起“他经济”。充分利用温州制造在发展“他经济”上的产业优势,如温州有“中国男装名城”“中国鞋都”“中国剃须刀生产基地”等多张城市金名片,多元化创新消费场景,增强男性群体回温意愿。打造温州特色新电商经济发展新高地。重点加强新电商经济集聚区建设、生态体系构建、IP热点+品牌打造和要素保障体系供给,健全完善“跨境电商大脑”,推动温州成为国内国际新电商经济领域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之一,招引Z世代青年群体回温、来温创业。

  以服务抓回归,形成温青驱动力。开创政行企校“四方联动”新局面。积极探索政行企校融合、联动发展新模式,提高企业R&D在营业额中的占比,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吸引青年回归。加强家族企业接班人培育,依托温州商学院等平台,引进国内知名商学院,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展培训,创新经营管理理念,提高企业产品附加值,从而提高员工待遇福利。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温来温创就业工程。借鉴武汉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温来温创就业工程”,推出先落户后就业、设立“创业险”等硬核措施。同时,组织专家汇编新时代温州企业创新发展案例集,培育更多的“家庭作坊”向科学实验室迈进,激发温青回归群体创业热情,共同创造更多优质就业岗位。

  作者单位:袁红富,温州商学院;李伟力,温州市经济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