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山城的“顺”文化
介绍一个人,往往从名字开始。
了解一座城,也如此。
泰顺,因其寓意美好的地名,吸引一批批游客“求好运”之旅。
在大众观念里,“顺”带着吉祥的愿景。下地耕种的农民,祈求“风调雨顺”的年景;行船捕鱼的渔夫,讲究“一帆风顺”的吉语。送别亲友时,祝福“一路顺风”;专心致志时,追求“事事顺心”……
泰顺“走走泰顺一切都顺”的口号也因此越叫越响。
以“顺”为愿,和“顺”而兴。几天前,一场围绕“顺”文化的成果展示交流会在这里召开,专家学者纷纷献计献策——
如何做大做强“顺”文化IP?其背后蕴藏着哪些文化基因?山城百姓该怎样代代传承?
一
自建县以来,数百年间,“泰顺”二字就寄托了无数美好的愿望。
泰顺置县,与泰顺石的故乡龟湖有着直接关系。龟湖曾是名副其实的“大明银都”,采银矿始于明朝初年。鼎盛时期,龟湖银矿税额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
明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龟湖爆发了盗挖银矿的矿工和流民联合起义。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朝廷派兵镇压起义军的余部。
由此,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朝廷析出瑞安县义翔乡56至60都和平阳县归仁乡38至40都置县,皇帝朱祁钰御赐“泰顺”之名。
因为刚经历过兵患,当时的“泰顺”之名,就寄托了“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美好寓意。
若将泰顺的历史再上溯,人们不难发现,泰顺的山溪之境本就是人们躲避纷争的归隐地。
逃避俗世纷争与躲避战乱的人们,带着安居乐业的梦想,山一程,水一程,最终在泰顺这片大山深处,找到了他们共同的桃花源,开启全新的世代山居耕读生活。
比如,于1000多年前建村的泰顺唐朝古村库村,正是因朝廷重臣包全和吴畦为了逃避政争,先后举家归隐于此而形成的村落。
再往后,泰顺另一处著名古村落交垟土楼,形成原因同样如此。据当地《曾氏宗谱》载,交垟的曾氏始祖为曾肇作,原籍福建泉州同安县。清嘉庆年间,因同安民风强悍,治安不稳,曾肇作公遂生徙居之念。其子奎象,两次入温择地,第二次考察时,终于选定与“桃源之地相比只多一赋税”的泰顺交垟作为定居地。
泰顺山居生活,因山水而兴,也曾因山水而有所阻。
于是,勤劳智慧的泰顺人民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溪水之上修筑了无数座与溪山自洽的木拱廊桥,并成为当地百姓的精神图腾。
这些被泰顺人称为风雨桥的廊桥,在与山间大风大雨的常年搏斗中,为人们提供了遮风避雨的去处,同时自身又屹立于风雨中不倒,其背后也寄托着同样的象征意义: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换一种更通俗的说法,则是:顺风顺水。
二
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产业强县。
在这背景下,几经岁月沉淀的人文历史资源,逐渐化身“顺”文化旅游资源,在泰顺优美山城的衬托下,吸引着山外的人们不断奔赴而来。
曾在今年央视兔年春晚上大火的舞蹈节目《碇步桥》,带着泰顺一起“出圈”:节目创作原型地,就位于泰顺县仕阳镇的国保单位仕水碇步桥。
碇步与廊桥一样,是泰顺山溪环境下古老而常见的水上交通工具。在浅水处,粒粒石磴如钢琴的琴键般规整分布,散发着独有的质朴之美。
在“顺”文化成果展示交流会上发布的泰顺全新城市LOGO中,古廊桥、水系、碇步等元素都被安置在了“泰”中:
“泰”字上半部分为提炼后的廊桥元素,在最大程度简化图形的同时,保留了廊桥标志性的飞檐翘角;而蓝色的一笔,则代表着泰顺丰富的水系生态和内在“跨水而起”的气质精神;“泰”字下半部分提取自泰顺的碇步桥,石磴高低错落,简洁而有诗意。
如今,“顺”文化元素已融入泰顺主城区的边边角角:
驱车从文泰高速进入县城南入城口,映入眼帘的是一座14.5米高的印章雕塑,雕塑上印有“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八个大字,让远近往来的人们不禁感叹:“喔,这就是泰顺!”
环绕水波漾漾、白鹭翩翩的文祥湖畔,可以看见顺桥、顺墙、顺梯、顺楼,这些充满了“顺”文化特色的地标构筑了公共文化空间新图景,给人以美和浓浓的家乡认同感。
三
天外边悬着一抹云彩
青石板路上惹青苔
桥边的老树又发了新芽
……
这是民谣歌手木小雅于8月推出的一首新歌《还乡》。在网易云音乐的新歌首发中,她写道:4个月前的泰顺微雨连绵,清晨常常能看到近处的屋舍、远处的青山皆被雾气所笼罩,宛若仙境……音乐,不知不觉中已成“顺”文化破圈的新方式。
城市文化IP是一座城市向外传递个性特征的符号。就像上海的东方明珠、北京的故宫和长城、杭州的西湖、西安的兵马俑……
那么,泰顺这个“顺”文化IP,怎样叫得更响?
一方面,理“顺”外延,让“顺”文化传播四方。
在温州投放“移动的廊桥”公交形象广告,在杭州东站设立旅游互动展厅,在上海虹桥开通“走走泰顺、一切都顺”泰顺号动车专列……“顺”的情感共鸣,随着游客的你来我往传播四方。
伴随而行的“顺食”“顺宿”“顺礼”“顺艺”“顺集”等五大文旅业态品牌,也在完善“配套服务”,文化IP随处可见,让人“顺”间爱上这座城。
另一方面,理“顺”内涵,让“顺”文化代代传承。
提到“顺食”,人们不禁想到家喻户晓的泰顺百家宴。曾经的“祠堂饭”而今变成一场元宵节的大聚餐,成为名副其实的“百家宴”,犹如城市形象“文化大使”,将泰顺人民“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在千家万户传递,代代相传。
此外,“顺礼”则做足泰顺特色文旅产品文章。将“山、茶、花,矿、泉、水”等自然资源和“红、桥、村,泰、顺、人”等人文资源融合,向大众端出“顺水、顺酒、顺茶、顺果、顺石、顺陶、顺食、顺味”等八样“顺礼”。并且,开设温州顺礼旗舰店,联动网易严选实现线上线下联动消费,让山城消费更“顺”。
让文化赋能城市,让城市富有性格。
随着“顺”文化融入旅游形象、旅游景区、旅游要素、旅游服务、城乡景观等各环节,泰顺的旅游业也“顺”了起来。
仅今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全县A级景区接待游客32.75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304.66万元、营业收入404.46万元,同比分别上涨70.21%、93.24%和112.91%。
结合古今,贯通新旧,内外兼修,将“顺”文化IP根植于生产生活圈,化流量为增量。
这,便是字面背后独特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