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宣传  ->  理论党教  ->  理论学习  -> 正文理论学习

【求索】让幸福“生活圈”更真实可感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8日 来源:温州日报

  林南斌

  漫步温州城乡,每步行15分钟便能与“有颜”“有料”的城市书房、百姓书屋、文化驿站、百姓健身房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不期而遇,市民可以享受到“家门口的幸福”,这是“15分钟品质生活圈”带给广大群众的新体验。

  “15分钟品质生活圈”,指的是以城乡居民走出家门为圆心,步行15分钟,约1.5公里划圈,圈内必须有3个以上公共文化设施。在这个“生活圈”里,群众能够更方便快捷地找到文化、休闲、艺术、体育等设施和活动,生活内容变得多姿多彩,生活品质也在攀升。笔者认为,这样的“生活圈”不妨多一些,要让这个幸福“生活圈”更真实可感。

  文化反映一个区域发展的软实力,精神富有也是共同富裕的重要特质之一。近年来,我市坚持“以文惠民”,围绕打造“高品质文化生活优选地”这一主线,持续夯实公共文化服务的底盘,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让文化深入市民生活,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助推高质量发展,深受广大市民的欢迎和点赞。

  打造幸福可感的“生活圈”,必须根据群众的文化需求,量身定制建设一批尽可能多的“点”,然后“串点成圈”,将市民的学习、生活、交流等需求串联起来,形成一个个“文化聚落”。切实加大“生活圈”的建设力度,解决“有人无圈”的问题。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步行15分钟为时间尺度,提高“生活圈”的覆盖面和惠及面。要统筹城乡文化资源,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要注重各类文化资源的布点,提高市民生活的便捷度,打造市民“家门口的幸福”。

  要让这个“生活圈”更加充实,必须提高“圈”内活动的活跃度,解决“有圈无人”的问题。“生活圈”必须满足市民多样化需求,如很多文化礼堂、文化家园,不仅有健康、教育、文体、休闲等多种功能,邻里之间还可以喝茶、聊天、看书听戏,这样就会吸纳不少市民及新温州人参与其中。还有些文化空间随时“恭候”群众,如温州上百家城市书房24小时对外开放,让人感觉无论何时,总有一盏灯为“家人”们留着一束光。瑞安忠义街的鼓词馆隔三岔五地上演经典节目,我市各乡村每年雷打不动地举办“我们的村晚”,让农民演、农民看,这些都是提高“生活圈”人气的有效举措,使“圈”内的“回头客”越来越多。

  要让这个“生活圈”更加可感,必须提高文化生活的精品度,解决“有圈无品”的问题。“圈”内的文化元素,既要符合多样化的“大众口味”,又要满足个性化需求和个人喜好,体现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理念。在这个“生活圈”内,任何一个优秀的原创作品,一次成功的文艺演出,绝非一蹴而就,也不是“快餐便当”和“压缩饼干”,而应当匠心打造。如温州文化馆因地制宜打造了“温州鼓词荟”“市民文化露台”“群星剧场”等品牌服务,温州南戏园深耕深厚的戏曲文化土壤,让群众喜闻乐见的南戏文化再次走进人们心中,成为市民茶余饭后精美的“文化盛宴”。

  作者单位:瑞安市飞云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