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潮落古鳌头
一座悠久的千年古镇,一个古老的百年商埠。
这是历史对鳌江最直接的记忆和定义。
唐大中七年(公元853),日本高僧圆珍曾至温州求法,在日记中写道“十月中旬入温州界,过江口镇,至横阳县”。这里的江口镇就是鳌江镇的前身,迄今已有1170年。
1923年,鳌江港以“王广源商号”开通远洋航线为标志正式开埠。
1933年,鳌江港崛起为浙南著名商埠,同年,鳌江镇正式成立。
千百年间,沧海桑田。它犹如一颗明珠,在瓯越大地闪耀光芒。
鳌惊震海起风雷,浩气长虹烁神龙。被誉为“东方第一龙”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鳌江大龙”在这里诞生。
鳌江,浙江八大水系之一,与钱塘江、闽江并列为全国三大涌潮江,江潮如巨鳌负山。著名雕塑家曾成钢为家乡在港口公园创作了“天下第一鳌”青铜雕塑。
“龙”与“鳌”,成为鳌江的两张文化金名片。
开埠百年的鳌江,带着龙鳌精神搏风击浪,不断进化、蜕变,如今以怎样的豪迈雄姿傲立于东海之滨、温州之南?
繁华一时的“中国古鳌头”“瓯闽小上海”,稳健领航鳌江流域中心城镇发展,如何叙写“百年商埠、瓯越明珠”的时代风采?图片图片
一
鳌江,镇因江而名,足见这条江和这座千年古镇的渊源。
清朝平阳人张綦毋道:“流来三十六高源,汇作狂涛入海翻。”这绵延江水不仅孕育了百年商埠“古鳌头”,更是新时期的鳌江从滨江向滨海跨越的真实写照。
依水而居,因港而兴。
鳌江镇,古称江口镇。自唐代以后,江口一带一直是海外贸易的重要港口。
宋元两代,海上和内河运输业、造船业都已十分发达。元朝元贞元年(1295年)五月,平阳县升为州,鳌江之地设有温州南部造船基地,文献中有“平阳州守周嗣德向朝廷运送漕粮”的记载。
江口对外经贸最早的史料记载出现在明代。明初设有江口城,明景泰元年(1450),户部所属杭州北新钞关在江口设分钞关,征收船税。明正德六年(1511),江口分钞关开始兼管商税和海外贸易。江口在清代逐渐演变成具有海关属性的鳌江港,负责征收进出货商税及海外贸易,地位逐日趋于重要。
进入民国,鳌江港发展迎来黄金时代。
民国七年(1918),著名地理学家林传甲编撰出版的《大中华浙江省地理志》—《平阳县》载:“古鳌头(今鳌江)为全县商业中心,茶、矾、海产所萃,由帆船装运出口”。而据《中外地名大辞典》载:“古鳌头市一茌浙江省平阳县东南三十里,东濒东海,甫临鳌江。交通便利,茶、矾、海产,咸萃於此,商业繁盛,为全县冠”。
由此可见,其实至少在清末时期,鳌江就已是一个商贸兴盛之港口中心城镇,并有茶叶出口。
正是千百年历史的沉淀与浸润,给鳌江的今天打上了鲜明的性格烙印。
二
20世纪初,鳌江口还是个停靠渔船的渔村小埠头,旧称“坞艚头”。短短20年间,迅速崛起为名扬浙南闽东北的万人经济重镇。
每当追溯鳌江的这段辉煌历史,人们不禁会想起一对父子——王理孚、王文川父子。
王氏父子对鳌江经济发展主要的贡献是建立“王广源”商行,凭借对商业卓越见识与才能,辟南北万里未通之航路,使鳌江从“一江村落寂寞”一变而成“大都会”。
翻开鳌江港百年商埠史,不得不提开埠先贤王文川和他创办的王广源商号。
百年前,鳌江港开埠,成为中国近代第一座集镇开放口岸。当时航运均为木帆船,港口吞吐量不大。王广源商行作为代理在鳌江经营“光济”轮船。第一艘500吨钢质轮船行驶进入鳌江港,开近代鳌江轮埠之先河。这艘“破天荒的巨轮”,首辟鳌江至上海航线,为两地直接通航搭建了桥梁,这也为鳌江接轨号称“东方巴黎”的远东第一大城市上海打开了窗口,开始与世界潮流肩并肩。
南达汕头、香港,北通大连、营口等地,凭借优越航线,鳌江在短短十年间快速发展并迅猛崛起,于开埠十年后正式建镇,成为浙南闽北地区第一个以经济贸易港口立镇的现代新型城镇。
对外贸易航线打通后,引来大量进出口货源,大大促进了鳌江港的航运业发展。鳌江流域各县和闽北、赣东的大量物资集散,均以鳌江港为吞吐口,其时经济地位与温州相当。同时也与当时商贸发达的台州椒江港并驾齐驱,有“北有椒江,南有鳌江”之誉。
航线增多,吞吐量增大,陆续还有外籍货轮来鳌江港装运明矾、茶叶等货物。
如今的鳌江是浙南闽东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出海口,是平阳县经济、金融、交通中心。
悠悠古鳌头,潮起潮落,以其顽强的生命力诉说着“敢为天下先”的温商精神,也用百年时间书写出温州“商行天下”的创业史。图片图源:温州三十六坊
图片
三
百年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时代飞速发展的滚滚洪流中,昔日的繁华与熙攘,先辈的智慧与壮举,逐渐湮没在悠悠古巷,尘封于史书典籍。但那些代表历史与文化的符号,在时代潮流中逐渐恢复其本真的含义。
站在时代的风口,这座百年商埠如何重现风采?应对城镇发展的一次次新挑战中,如何“古为今用”让古老埠头焕发新生?
深入解读百年商埠文化,打造城市新地标。
一座古老商埠,代表着开放的文化、开放的历史和开放的经济,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生活。以此文化底蕴为底色打造历史、文化、经济和生活四要素相融的城市记忆区,或是“以老换新”的尝试与探索。
他山之石。同样有着百年历史的济南商埠,三年前开始推出中央商埠区建设,依托老建筑特色,导入先锋商业、文化活动、文创展示等高端业态,全面重塑升级空间形态、发展业态、文化生态,串联商埠街、古建筑、网红店形成集群式打卡氛围,打造济南历史文化元素与现代文化产业融合的老城复兴新名片。
民国风唤醒了城市记忆,创意元素点亮了老商埠的夜空,也在完成一份传承的使命。
充分挖掘历史优势资源,为老商埠注入新活力。
港口强镇,物因水而生,业因港而兴,事因港而久远,这是鳌江得以兴盛的一大优势。
从埠头到港口,时代在变,历史使命没变。
2010年浙江省启动的小城市培育试点为鳌江的重新崛起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沿海高速公路、104国道、沿海高速公路复线、104国道复线、港口、温福铁路鳌江火车站的设立,雁山鳌水,瓯尾闽头,浙闽交汇……作为浙南闽北港口中心城镇,鳌江的一大摞区域优势,成为“突围”的最厚底子。
去这座城市的街头走一走,你会发现:
一条条贯通东西南北交通大动脉已相继建成;5座跨江大桥“横空出世”;4条高等级公路为鳌江敞开多个出城口。
百年商埠是文化记忆、文明展现、文脉传承;也是新时代的文旅载体,对外文化传播的新窗口;更是传承城市文脉和展示城市气度的新平台。如何借力培育这份软实力,为老商埠注入新活力,值得鳌江重新思考。
巍巍荆山峰,浩浩鳌江水,见证鳌江这座千年古镇、百年商埠的沧桑巨变,也将见证鳌江的转型蝶变,在现代与历史的碰撞中擦出未来之城的发展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