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宣传  ->  文化艺术  ->  文艺动态  -> 正文文艺动态

好戏温州圆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9日 来源:温州宣传网

  诸腔竞奏,韵美瓯越大地。

  四根细细的枯木头立柱,几片草席帷幔,正后方横额上挂“温州瓯剧在此做场”。昨晚,第18届中国戏剧节展演剧目“闭幕大戏”——东道主温州呈现代表性剧目瓯剧《张协状元》,向来自全国的兄弟院团和观众展现南戏风采。台上,书生张协“欺心负心”的故事,在六位演员惟妙惟肖的表演中,让观众看得笑声不断、掌声如潮。舞台下,观众和兄弟院团感受到当下瓯剧的与时俱进、鲜活有趣。

  近来,温州宛如一个充满戏曲魅力的“戏码头”。各地剧种汇聚交流,梨园名家纷纷登场,南腔北调轮番奏响,将观众与作品拉得更近,生动展示了中国戏曲的多姿。

  “温州南戏”自信迈向全国,“中国好戏”陆续走进温州。

  今年无疑是温州的戏曲大年。“戏从温州来”和“好戏来温州”两条主线双向发力,形成闭环,共同画好南戏故里的同心圆。

  一

  大幕拉开,南腔北调,掌声雷动。

  11月18日晚,温州大剧院,秦腔《蔡文姬》上演,独具匠心的文学构思和磅礴大气的舞台呈现,梅花奖得主苏凤丽精湛的表演更是看哭很多观众,温州市民在朋友圈不吝夸奖之词。

  《蔡文姬》只是近期来温州展演的众多好戏中的一出。

  十月份,白玉兰奖获得者纷纷组团登场,这是“戏从温州来”上海站的回访项目。十一月,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展演)活动在温州启动。

  中国戏剧节创办于1988年,每两年举办一次,是全国戏剧界展示优秀戏剧创作成果的重要平台,是我国戏剧艺术领域高规格、高水平的艺术盛会。从11月13日—11月28日,8个省(市、自治区)在温州搬上了12台拿手戏,以诚待人。

  从剧目题材来看,可谓一剧一格。本届戏剧节是近年来戏剧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以戏曲为例,既有新编现代戏,川剧《峡江月》、豫剧《戈壁母亲》、杭剧《男人立正》、绍剧《喀喇昆仑》、婺剧《义乌高华》、石家庄评剧《东垣大医》等,又有整理改编传统戏,如楚剧《杨乃武》、瓯剧《张协状元》等。除戏曲剧目外,还有红色题材话剧《延水谣》、话剧《万水朝东》、话剧《马叙伦》。

  不管是自由奔放的陕北秧歌、自带赳赳雄风的《峡江月》、被誉为"东方咏叹调"的河南豫剧、亦或婉转悠扬的杭剧,这些剧目不仅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区域特色,还在戏剧节的平台上推动了不同传统剧种在不同地区之间的跨界交流与碰撞。

  参与本届戏剧节演出的演员不仅有各艺术门类、各戏曲剧种的领军人物、中国戏剧梅花奖和文华奖获得者,还有一批优秀青年演员,可谓名家新秀云集。

  这是很多温州市民第一次如此密集且近距离地观看“外地好戏”,充分领略全国各代表性地方剧种的风采。戏曲跨越山海,直达受众心底。观众大呼过瘾。

  有市民自嘲说,小时候看不懂咿咿呀呀的戏曲,长大后听戏的血脉就自动觉醒,对戏曲产生亲近感、自豪感。

  “其实不是开始喜欢听戏曲就是‘自己老了’,戏曲艺术就是国粹,是我们历史文化的积淀,文化的内核早已潜移默化影响到一代代人,大家怎么会不喜欢?”在温州戏曲演员、梅花奖得主方汝将眼里,再“老”的戏也是演给现代人看的,梨园行一直在守正创新,与时俱进,传统戏曲人并没有坐井观天,而是打开了视野,在舞台上呈现一出出符合时代审美的戏曲作品。

  引进来,温州包容万象。

  二

  南戏,始于《张协状元》,又不止于《张协状元》。

  11月12日晚,“中国第一戏”《张协状元》献演中国表演艺术最高殿堂——国家大剧院。这是瓯剧首次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正如剧中的唱词“返璞向新、重塑真情”所言,温州戏曲人将这个古老的剧本重新用现代人的思维理念进行了梳理及创新,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要求。

  某种意义上来说,900年前,九山才人写下《张协状元》剧本开始,南戏的齿轮就开始转动。而900年后的今天瓯越大地正开启一场声势浩大的“戏曲嘉年华”。

  2022年,温州当选为“东亚文化之都”,这是温州市在文化领域获得的含金量最高的国际荣誉。

  今年正月初一,春节戏曲晚会拍摄录制项目成为点燃温州全市戏曲工作热情的契机。

  2023年,温州市系统谋划、深入打造了“戏从温州来”南戏经典文化周活动。带着南戏经典,从温州出发,向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等核心城市群进发,期待登高望远、促进人文交流,让千年南戏经典挖得更深、立得更高、传得更远。

  就在不久前,“戏从温州来”第二站活动走进京津冀,同样将“最温州”的戏曲种类和剧目带入首都戏迷视野。这场南北戏韵交融盛会的戏曲文化大赏,进一步展现了百戏之祖的独特魅力。

  在瓯剧《张协状元》北京首演之际,国家京剧院艺术总监袁慧琴表示,国家京剧院曾将《张协状元》改编成京剧,她怀着学习的心情向南戏致敬。她认为,正是一代又一代的瓯剧人通过努力赋予了《张协状元》现代审美,推动了南戏的守正和创新。

  温州市国有剧团也开启了新一轮巡演。9月,温州市越剧院携《西厢记》《杀狗劝夫记》赴武汉、徐州、鹰潭、东乡四地巡演,让各地观众感受戏曲的独特魅力,领略南戏的传统艺术之美。11月,红色题材越剧《霞光》演绎革命赞歌,走进天津、淄博、宿迁等地,为祖国大好河山添上一抹“霞光”。

  走出去,南戏始终在路上。

  三

  宽屏越宽,我们生活却越窄,当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寻求10秒钟的High点时,观众愿不愿意进来静静地坐听一出戏?答案是愿意的。

  上周,浙江越剧小百花官宣将在温州连演《何文秀》和《五女拜寿》。开票一小时,票房几乎售罄。活动组织方说,不仅温州市民踊跃抢票,来自天南地北的越剧爱好者也纷纷前来,为了追随越剧的“顶流”。

  今年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推出了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很快就火遍全网,热度堪比演唱会,一票难求。

  其中主角之一女小生陈丽君,在社交平台上被粉丝戏称为“女老公”,网友们纷纷表示“内娱小生没几个比她帅的”“很难不爱,直击心坎”“老公不是一种性别,而是一种感觉”……

  始于颜值,终于戏曲魅力。成功抢到票的网友们震惊于演员们的业务能力之强、戏曲之美,戏曲的血脉在年轻观众中开始觉醒。

  《新龙门客栈》的成功再次验证了戏曲的生命力永远来自于一代代年轻观众的加入。其实,不止越剧在做年轻化的尝试,其他类型的戏曲也是如此。10月30日晚,年轻的戏曲演员、年轻的戏剧人才共同打造的一出年轻的戏——实验戏剧《青红皂白》在温州大剧院歌剧厅举行了内部试演,歌剧厅的舞台被布置成一个“黑匣子”小剧场,观众区包裹着演出区,现场观众可以沉浸式感受一场“戏曲+话剧”的新体验。

  这出实验戏剧《青红皂白》同样“野心勃勃”,年轻的温州戏剧人才用自己的领悟和所学,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时代。目前,他们的小目标是,这出戏在不断地改良和打磨后,争取在更多的文旅场景小剧场常态化上演。

  “艺术实践”是温州艺术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创新举措,希望通过艺术实践项目的人才培养和项目孵化,探寻出小剧场发展的新路子,同时打造戏剧融合文旅的新样板。此前,温州为了加强青年人才培养曾派遣青年演员参与《新龙门客栈》的演出。目前,温州市越剧院已经选派了13名演员参与该剧,其中7名演员已经在现场表演。

  这两天,全国31位中国剧协梅花奖获得者齐聚鹿城,研讨戏剧发展、展示地域特色、实践文化惠民。11月30日下午2:30,“梅花”们还将举行专场惠民演出。市民朋友不妨抓住机会,走进九山书会,聆听戏曲的美妙旋律,或许会让戏曲的血脉在心中觉醒,并打开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曲高未必人不识,自有知音和清词。未来,温州还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探索戏曲市场,加大温州戏曲“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步伐,双向发力,为新时代戏曲发展助力有为,让好戏温州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