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宣传  ->  文化产业  ->  文产动态  -> 正文文产动态

旅游要学会“横着走”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8日 来源:

  “浙皖闽赣,唇齿相依,护绿水青山而共荣共富。农工商贸,点面统筹,协四省百县而宜业宜居”。日前,2023年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推进会在泰顺举行。

  这是协作区设立的第9个年头,四省19个市的有关人员,参与了这次推进会并在会上共同作出《温州宣言》:凝聚共识,资源共享,同频共振,协力共赢。

  协作区19个地市签订《“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城市合作框架协议》:四省将在共促区域间资源采购、共享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共创文化艺术或文旅节庆、共推乡村旅游建设与经营、共拓文旅宣传推广等多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提高合作区域内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效益,提升浙皖闽赣地区整体旅游形象和知名度。

  一次会议,内容林林总总。人们期待这种跨行政区域的“横着走”,能解决旅游同业中一些很现实的问题,并能在这种横向交汇中,通过要素互补,形成更紧密的合作。

  一

  “最是一缕情思,记忆深处筑古廊,最是一份守望,心桥相守共古今……”这是大型山水实景剧《我在廊桥等你》的歌词。夜空下,古桥、碇步、大树、老街、石板路等要素构成的画面,让泰顺的廊桥文化意蕴悠长。

  廊桥是泰顺的符号,这个符号不仅仅标注在泰顺的山水间,它所具有“嫁接”世界的功能,一并带动泰顺的其他旅游资源,走出泰顺走向世界。

  2009年开始,泰顺作为牵头县,与屏南、政和、寿宁、周宁、景宁、庆元等浙闽六县开展联合申遗活动,“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因此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以桥梁为主题的文化遗产,廊桥在地理文化区域、类型和主题等方面,填补了中国在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上的空白。

  除了与邻县携手申遗,近年来,泰顺还与美国、日本、韩国等地开展廊桥文化交流。先后举办美国廊桥学术研讨会、中国廊桥图片展、廊桥造型设计大赛、廊桥讲堂等活动,向多个国家及地区赠送廊桥模型,并在台湾南投县建造了“浙江泰顺廊桥”。

  以廊桥为“牵引”,携手邻县、邻省,再到漂洋过海,廊桥不断激活泰顺的旅游资源。

  拥有3000年历史的泰顺,旅游资源丰富。除了廊桥、氡泉等特质明显的资源,还有乌岩岭、南浦溪、飞云湖等自然景观;除廊桥外,人文资源还有国保单位5处24个单体、省保9处12个单体,加上大量古村落、古民居、古民俗、古道、古树等,形成了自然与人文多元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

  把这些旅游资源推出去,就如同廊桥走出去一样,“无中生有”和“闭门造车”之后,就要考虑打开城门让车马盈门。

  总的来说,泰顺在扩大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上所做的努力,还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此次推进会选择泰顺,不仅是对当地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的认同,同时也给了泰顺一个横向展示、发展的机会。

  二

  汉语成语“三山五岳”,相信大家耳熟能详。如果不去“百度一下”,你能准确说出“五岳”是哪五岳?“三山”又是哪三山吗?

  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而“三山”,分别是指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雁荡山在温州,在“三山”中知名度最低。这次的四省协作区推进会,“三山”中的安徽、江西和浙江在列,实现了“三山际会”。但温州从来没有抓住“三山”的噱头做文章,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温州旅游资源的丰富,同时也看到了温州在自我宣传、纵向整合中的不足。

  温州靠山面海,这种环境的特殊性,造就了旅游资源的多元化。雁荡山是山的代表,但要实现“游山玩水”,还需要与楠溪江形成一个整体。楠溪江景区以“水美、岩奇、瀑多、村古、林秀”闻名,被誉为“永远的山水诗,最美的桃花源”。

  面海的温州,海的资源自不待言。这里有“百岛之县”洞头岛,有孤悬海上的南麂岛、北麂岛,还有新晋的168黄金海岸线。温州全境陆地海岸线长达514公里,有岛屿710多个,海岸曲折,景点众多。

  而位于文成境内的刘伯温故里景区,是温州继雁荡山之后的第二个5A级景区。这个景区的百丈漈瀑布高达272米,是吉尼斯认证的中华第一高瀑。

  游山玩水看海之外,温州人文景观同样璨若星河,刘基故里、江心屿、千年纸山、活字印刷、畲乡文化等要素,构成了温州旅游的“无所不有”,这点,绝非温州的自诩。

  与泰顺“一己之力”相比,温州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更加明显。但有好的东西,还要考虑好的包装,好的定位,好的外宣,好的组合,只有想办法把风景叫响并卖出去,才算是有收获。此次四省的横向“联姻”,对温州来说,显然是一次“横着走”的机遇。

  三

  “徽山浙水,闽海赣城,共聚一脉繁荣”。在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推进会上,四省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并共同作出《温州宣言》,即携手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全力支持4省123个区县联跨省份开展旅游推介活动;谋划打造1小时跨省际轨道交通圈;按照5A标准共同将协作区打造成旅游胜地。

  四省旅游资源各具特色,合作空间很大。合作难度姑且不论,可以肯定的是,这次推进会,应该会给温州的“山河重整”、开门吆喝、内外互通、山海协作等方面,带来一些启示。

  具体的改变,也许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

  其一,行政区划带来的各自为战现象,应该有所突破。温州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景区景点,由于长期来以县域为界,缺乏一体化概念,资源难以整合。外来游客找不到真正的集散中心,找不到“温州几日游”“温州生态游”“温州海上游”“温州古村游”之类的合理线路,必须一个个县走过来,一个个景区绕过来。打破区域局限的合作,在此次四省合作中得到较好的体现,这对温州市域内的组合,具有促进意义。

  其二,在资源利用过程中,要取长补短、合理布局。温州山区、海岛有很多资源类型是相近的,如果每个地方都和盘端出,山只是在高,海只是在宽,不免让游客产生审美疲劳。各地应该考量自己最大的特色,拿出最具个性的内容。比如永嘉取田园山水,泰顺取廊桥氡泉,文成取百丈漈和红枫古道,苍南取168海岸线和碗窑,平阳取南雁和青街……诸如此类,个性彰显,才能引发游客兴致。四省合作,正是有着这种互补的考量。

  其三,打开大门,放下身段,形成横向的客源洼地。四省合作的根本,就是游客互通、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四省有山海之别,有风貌之别,有建筑个性之别,有传统人文之别,这些都是带动客源的要素。对于温州来说,要看到自身不足,在这些“之别”中,努力放大优势,借力四省渠道,宁可“亏本赚吆喝”,也要想办法把客人引进来。只有这种意愿在旅游产业中充分体现,温州才可能在逐步积累客源的过程,提高知名度。

  温州有旅游资源优势,但在四省19市中,还算不得旅游强市。如果把所有资源整合好、利用好,在市域内先设出几条合理的旅游线,再把这些线路引向四省协作区,谁又能说温州不是此次大会的最大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