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宣传  ->  理论党教  ->  理论学习  -> 正文理论学习

【求索】论以农业更强实现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16日 来源:温州日报

  李海峰

  2005年7月26日下午台风“海棠”过后,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考察上林垟村,并就农业生产和新农村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此后实践中,上林垟干部群众牢记粮食安全就是“国之大者”,用忠实笃行将当年的一粒“金种”浇灌出如今全面乡村振兴的“五谷丰登”。日前,市委书记张振丰在上林垟村开展“寻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主题教育活动时强调,要以“千万工程”引领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共同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城乡融合的和美画卷。

  回顾过往,上林垟的发展经验正是集中体现为以农业更强实现了农村更美和农民更富。

  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

  首先是从相信到自信:学思践悟科学指引的真理力量。习近平同志曾勉励干部群众:“浙江是个缺粮省,更要种好粮、多种粮”。其命题实质,是浙江作为全国第二大粮食主销区如何通过提高粮食自给率来进一步确保粮食安全。其中鲜明的问题导向、忧患意识和战略思维,拓展了“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的理论主题和实践方略。实践中,干部群众真切感受到“一碗饭”的特殊分量,他们锚定种粮一条路,即便遭受各种损失和观念冲击,种粮的积极性依然不减。如今以上林垟为核心的“万亩金黄”已发展成为浙南地区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其次是从自发到自觉: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实践要求。年年“抗台”锻炼了群众,灾后自救中粮农们自发形成了“互助互救”的传统。习近平同志曾称赞这“难能可贵”,并指出:“只要大家齐心,一定能把农村建设起来”。当年的期许事实上为上林垟擘画了依靠团结奋斗变美好为现实的实践路径。村党委身先士卒,带动吸纳种粮大户、致富能手、新乡贤等积极参与乡村事务,构建起“党建引领”+“群贤共治”的乡村议事协商机制,最大限度最大范围内凝聚起兴村共富的价值共识。而“齐心”应对困难挑战的历史整合引导着人心向背与集体认同,反复建构了团结奋斗的行动逻辑,从而“零刑事发案、零越级信访、零吸毒人员”成为现实。

  第三是从自救到自强:充分发扬大胆探索的创新精神。眼见台风造成的严重损失,习近平同志宽慰大家:“灾后不要沮丧也不要害怕,我们有政府做支撑,有广大的人民群众”。这给了村民们重拾过往的信心和大胆探索的底气。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他们紧紧依靠群众,在一系列创造性实践中寻求推动改革创新的路径。比如通过“科学种粮”,确保饭碗牢牢端在手中;系统谋划“未来场景”,入选浙江首批未来乡村;发展关爱银龄事业,主动开启农民养老的实践探索等。而良好的创新基础,又促使文明乡风、数字治理等不少试点落户。这种多元协同创新的良性循环,实质上就是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坚持全面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

  第四是从自足到共富:岁月不改初心为民的政治本色。习近平同志强调,“党员干部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当年指示为上林垟确定了“为村民谋福祉”的原则规定性,塑造了干部群众一以贯之的思想定力和工作作风。如上林垟率先形成土地整村集中流转模式,并逐步扩大到周边八个村,开展“红色种粮党建联建”。以此为基础,逐步实现各村景区资源、民宿资源、文化资源的有机整合,为后续产业结构调整、规模机械化种植等创造了机遇空间,堪称“先富带动后富”的实践典型。通过迭代推进“千万工程”来“逐步提升村庄环境”,在现代气派的田园牧歌中实现了乡土文化的回归等。

  综上所述,上林垟实践,正是对“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一重要思想的忠实践行。其间始终如一的理论自信、团结奋斗的行动逻辑、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初心为民的政治本色,勾画了习近平新粮食安全观萌发与实践的上林垟坐标。

  “八八战略”视域下的新粮食安全观

  在“八八战略”视域下,可清晰感知习近平新粮食安全观从何而来。

  首先,上林垟实践是习近平战略谋划“三农”的探索例证。2003年1月,习近平同志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的任务最迫切,发展现代农业的任务最艰巨,改变农村面貌的任务最繁重”;2004年1月提出“走高效生态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2005年1月强调“务必统筹城乡兴‘三农’”等,凝结着习近平同志关于“三农”工作的深邃思考。在上林垟的重要指示,正是这一系列思想理论和战略谋划的重要组成。

  其次,上林垟实践是习近平历来“三农”情怀的生动表达。习近平总书记曾言自己在西部地区当过7年农民,还当过一村之长,在东部沿海省市任职时也都领导或分管过农业工作,对农业、农村、农民很有感情。从梁家河的“黄土情结”到浙江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五个务必”等,真挚的“三农”情怀贯穿其中。在上林垟,对灾后农民利益的高度关切再次宣示了他岁月不改的人民情怀。

  第三,上林垟实践是浙江坚定实施“千万工程”的真实写照。“千万工程”的实质就是用环境变革催化带动生态变革、产业变革和社会变革。上林垟以高效生态农业为发展重心,带动乡村治理、乡风文明、人居环境整治、农旅融合等全方位提升,高度契合了“千万工程”的历史进程与使命要求,实证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第四,上林垟实践是党建“八八战略”乡村演绎的典型案例。党建“八八战略”与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对上林垟党员干部的期许,塑造了全体一同的目标导向,实践的鲜明组织性拓展出思想引领、创造共识、整合资源、强化认同的基层阵地效应,激发了高质量党建赋能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而基于当年嘱托的“红色种粮党建联建”,更是以持续的主动作为积蓄了滚动向前的政治势能。

  第五,上林垟实践是农业生产导向“两个先行”的基层样本。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到“两个先行”,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都是最基础内涵。在上林垟,长期从事粮食生产的情怀使命培育了一批职业农民。他们通过专业化适度规模经营,带动了粮农产业的纵向横向融合,有效弥合了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的逻辑张力,彰显着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共同富裕进程中自觉先行的行为逻辑。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为新时代我国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指明了方向。而上林垟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高度契合了习近平新粮食安全观的理论内涵与使命要求。如今再看,在粮食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环境约束加剧情势下,当年的重要指示依然具有极强的普遍性、规律性和指导性。

  总之,星山前列,曲水环流。因为感念于心,所以不改初衷。在这里,最好的时光铭记着最初的相遇,“一粒米”描绘出感恩奋进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作者单位: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平阳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