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宣传  ->  文化艺术  ->  文艺动态  -> 正文文艺动态

这部电影,你看了吗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16日 来源:

  在平阳取景拍摄的革命历史题材电影《浙南儿女英雄传之热血长虹》(以下简称《热血长虹》),日前在温首映。作为主旋律院线影片和军事题材故事片,《热血长虹》为追求受众“全龄化”,进行了多角度探索与创新:不仅大力弘扬主旋律,而且强化讲好红色基因传承故事;不仅用光影缅怀感天动地的女英雄,而且将悲情和抒情相结合,塑造了普通又伟大的“浙南儿女”群像;不仅歌颂革命根据地的贡献,而且突出温州本土革命史个性,打造浙南党史青春剧,关注后电影的产业化延伸。

  这部电影,你看了吗?其创新为同题材影片的探索发展提供了哪些借鉴?又给温州本土电影创作指引了什么方向?

  一

  《热血长虹》不满足于简单讲好一个温州的革命故事,而是追求“传承叙事中展现红色信仰的血脉相传”这样的深层次传播目标,寻找红色革命题材电影创作的崭新视角,成为文化资源再运用的样本,是红色文化基因的成功转化提升之作。

  基于文化基因的创作理念在电影中一直都存在,但将革命题材看作文化基因,融入文化基因,转化为革命精神的重要传承手段和途径,则来自于浙江省的文化工作创新。

  从2020年开始,浙江省开展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将红色文化基因与历史文化基因、先进文化基因并列,重点进行物质、精神、制度、符号等方面的文化要素提取和生命力、凝聚力、影响力、发展力等方面的评价转化。影片《热血长虹》的背景就来自对平阳县重点文化基因《“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的有效提炼。

  1939年7月21日至30日,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平阳凤卧召开,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浙江党组织召开的唯一一次全省党代表大会,铸就了浙江党史上的丰碑。《热血长虹》把握住了两点颇具特色的文化基因核心内涵:抗日救亡的伟大理想和党群一心的革命情谊。

  影片依循基因内涵,以郑明德的革命斗争故事为原型改编,从百年党史中捕捉新的切入点回顾浙南游击区革命斗争史,讲述了浙南凤山少女郑一英在革命家庭和红军挺进师的战斗精神影响下的革命故事。她13岁投身革命,15岁成为共产党员,16岁被国民党抓捕、英勇就义。影片细腻生动地展现了她的成长过程,郑明德的父亲郑海啸时任中共平阳县委书记,是浙南地区赫赫有名的共产党人。当时平阳凤卧是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与浙江省委的活动中心,是曾山、刘英、粟裕等同志创建的浙南革命根据地之一,从小耳濡目染,主人公的革命情怀真实可信。

  从文化资源的角度看,《热血长虹》中的红色革命题材首先是一种文化基因。革命文化不是孤立的文化资源,从历史文化、先进文化一样的角度去理解和运用,容易引发观众共鸣。

  二

  有革命就有牺牲,正是无数革命先烈们的牺牲,才有了今天的革命成果。但过去同类电影创作的惯性总是一味拔高塑造革命英雄牺牲的崇高美和悲剧美,忽视了情感化的更具体验、共鸣、感染的诗意表达。

  2022年,中国美术学院拍摄的《云霄之上》成为年度成功之作,就是运用了水墨画的风格对比性展示革命的残酷,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讲述战争故事。2021年张艺谋的《悬崖之上》也是用“雪一直在下”的抒情背景,成功营造了战争和谍战的审美氛围。《热血长虹》显然汲取了这样的创新思维,把主人公郑一英置身在浙南平阳山区优美又生机勃勃的环境中,成为成长的故事,用深厚的父女情、母女情、兄妹情湿润刚强革命意志,形成了悲情与诗意的融合,使英雄人物显得可亲可敬和可信。

  影片在中共浙江省一大召开背景下,以“浙南刘胡兰”郑明德为原型,从少年的视角,反映了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南方一位山村女孩及其小伙伴们成长的故事,将具体的革命故事提升为宏观的革命精神和精神的成长环境。

  影片的悲情是明显的。郑一英13岁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发动群众赶做军鞋,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转移途中腿部中弹、谢绝援救而被捕,最后英勇牺牲。

  影片的诗意更强化了这种悲情感。浙南的青山绿水和革命家庭的柔情似水,衬托了牺牲的伟大。当年仅16岁的主人公被下令杀害、押赴刑场的路上,她将脚下一双力士鞋奋力踩下来,送给拉人力车的老人,其情其景,让人泪奔,而这正是影片所倡导的革命浪漫主义之所在。

  影片在创作时,实际上结合了众多浙南女英雄业绩,综合性塑造主要人物形象郑一英,经艺术提炼创作而成。影片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突出了电影的主题价值。因为,战争和苦难与少年稚嫩的生命成长的语境是相违背的,观众的心情应该是无比沉重与哀痛的,而这恰恰是革命道德制高点之所在。

  三

  温州本土电影从投资、创作到发行,一直都比较艰难。如何把控投资和回报?如何发挥温州独特的影像资源和文化气质?如何在革命历史题材的影片中,做到政治性、商业性、艺术性的“三性”统一?这些都是创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热血长虹》的创作出品理念,主求红色资源的独特性以及中小成本的可行性,形成了本土区域性电影创作的类型特色。

  从资源提取看,影片故事的发生地平阳县西北部的凤林村,相对偏僻,却是星火燎原的红色沃土,被誉为“浙江第一红色村庄”,是“浙南刘胡兰”郑明德的出生成长地,而今又是“浙南红都”文化创新区所在地,设有省委党校平阳分校,红色文化旅游如火如荼,红色研学络绎不绝,为影片未来持续不断的观众提供了基础。

  从美学品质看,影片不是一味地、气宇轩昂地壮烈,而是用青山绿水和红色鲜血等系列影像与音乐交织,用温婉的儿童视觉作为叙事的小切口,展开了长片叙事般的抒情意境。正如出品人李捷所介绍,该片从准备到摄制完成长达3年,尤其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剧组克服重重困难,在平阳深山老林中完成取景和拍摄,并在疫情封控期间转入后期制作,精心打磨,使得这部影片刚性的革命和牺牲中透露出顺畅而柔性的色彩。

  从主题归纳看,不是简单地将笔墨聚集在“浙南刘胡兰”这位女英雄一人之上,而是生动且直观地展现浙南游击区的全貌,歌颂“贡献最大、牺牲最大”的广大党员和革命群众,让“乡土中国英雄人格”的养成有了很大的可信度,让“艺术地再现南方游击区青春党史”的目标有了初步的展示机会,这为未来的后电影开发预留丰厚的文化产业发展空间。

  公映后,本片电影衍生品的产业化途径会越来越广泛。影片的场景、服装、道具可成为“革命红色战争文化体验园区”和“青少年革命教育基地”的实物教育资源,与“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对接,进入浙江省委党校平阳分校的教学实践和平阳红色文化旅游系列,也可通过“红色电影博物馆+互动体验电影”的形式,纳入青少年国防教育,延伸为红色电影体验教育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