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宣传  ->  理论党教  ->  理论学习  -> 正文理论学习

【求索】积极推动乡村振兴加“数”跑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数字乡村建设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22日 来源:温州日报

  陈小平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近日中央财办等部门印发《关于有力有序有效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指导意见》,强调用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

  近年来,温州始终把数字乡村建设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位置,围绕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塑造了一批示范样板和典型案例,龙湾区、乐清市、平阳县3地获评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聚焦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打造温州乡村产业大脑,构建温州农业农村数据总仓,建成洞头“数智渔业”大脑、文成“耕农有道”应用、乐清铁皮石斛大数据应用、苍南紫菜一件事等地方特色应用;聚焦农村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实施农播培育“个十百千万”行动,全市农业龙头企业直播参与率60%,2022年带动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超100亿元;聚焦未来乡村建设,瑶溪村、山根村、下山头村等12个村获得省数字乡村第一届金翼奖百优村。

  当前我市数字乡村建设还处在初期推进阶段,在规划引领、基础设施、场景应用、要素供给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亟待破解。下一步,要持续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建设,立足农村全域和农业全产业链,推动农村生产生态生活“数字革命”,努力打造以数字赋能撬动乡村振兴的温州样板,使更多农民享受数字红利:

  (一)聚焦数字变革,让“数字”成为“新要求”。在组织架构上,构建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县、镇(乡)、村三级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推进机制。由各地农业农村局牵头,根据市里的总体建设方案,围绕“乡村数字基建、数字产业、数字治理、数字服务、数字生活”5大领域出台数字乡村发展规划、标准化建设指导方案和各项配套政策,激发地方活力。在队伍建设上,强化“数字赋能、干部先能”意识,结合“三新”培训,将数字技术列为“讲堂、学堂、课堂”重要内容,着力提升领导干部数字素养。在工作推动上,结合试点工作,梳理不同地区、不同模式的共性做法和差异化经验,形成案例资料库,分类有序推广。

  (二)聚焦数字共享,让“数字”成为“新设施”。一方面,加快补齐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提高物联网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的适用性和利用率。大力推进城乡同网同速,推动5G向乡村延伸,做好村级政务服务代办站(点)、农村电商服务站等多部门农村信息服务站点的整合共享。加快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建设智能电网、智慧水利等,打造生产基础;建设共享冷库、智慧物流等,打造产业链基础。另一方面,健全农业农村基础数据库。整合归集乡村人口、资源、产业等各类基础数据和指标,形成统一标准数据库,建设数据资源体系。构建农业农村数据共享机制,强化分析利用,着力打造各类应用场景。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主动采集并开放数据,大幅降低智慧农业研发、应用、推广成本。

  (三)聚焦数字应用,让“数字”成为“新农具”。推动生产管理数字化应用,选取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农业产业园、龙头企业、特色种植养殖户,建设一批数字农场、数字园区,提升农产品价值,如重点推进文成鲁泽数字农业园、鹿城七都植物工厂、一鸣奶牛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等项目建设。盘点乡村可商品化、可产业化清单,通过数字渠道将城市资本与农村资源高效链接、精准匹配,促进农村资源向资产、资金转变。创新“渔、樵、耕、读”等数字化产品形式和营销方式,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三产融合、直播走播、网上农博等新业态,变数能为产能,变流量为力量。

  (四)聚焦数字治理,让“数字”成为“新手段”。围绕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城市大脑场景应用向乡村延伸,实现乡村治理向“智理”转变,逐步拓展线上服务覆盖率,降低民众的政务参与门槛。对正在建设和已完成建设的平台系统以及村民等各方用户使用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对照各地试点经验,及时复盘,定期回访,不断优化改进,如在百姓码程序上,增加设置具有沟通互动、视频会议和直播等功能板块,为村民参与村务治理和规则制定提供空间。

  (五)聚焦数字服务,让“数字”成为“新载体”。以便捷乡村服务为目标,推动“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乡村文化”“互联网+就业”等公共服务数字化应用建设。探索“平台+专家+服务”业务模式,招募“农村职业经理人”“农村振兴专家”,推动乡村与大专院校合作,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训计划,打造一支既深谙城市“田园消费需求”,又具备数字思维、数字技能、数字营销方式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六)聚焦数字创新,让“数字”成为“新引领”。将数字乡村建设水平纳入乡村振兴指标考核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尽可能从应用情况而非建设情况的角度出发,把场景利用率、企业满意度、群众获得感作为评价指标。吸纳民众参评、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等方式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深挖乡村数字治理梗阻,并调适策略,不断提升治理效能。在资金投入上,各地财政按照一定比例将有关发展专项资金切块用于数字乡村建设,制定鼓励企业投入数字乡村建设运营的优惠政策,在投资返还、资金补贴、房租减免等方面给予引导。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和产融结合平台作用,鼓励各级国资国企到农村投资,放大社会资本的撬动效应。

  作者单位:中共平阳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