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宣传  ->  社会宣传  ->  道德建设  -> 正文道德建设

“锋”景,不止于三月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06日 来源:

  昨天,是第61个学雷锋纪念日,也是浙江省第17个志愿者日。街头巷尾,红马甲穿梭,暖心三月因爱升温。

  一年一度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月”,通过切实的服务传承和践行雷锋精神。在一个个“平凡人”的不平凡举动中,新时代的“雷锋精神”绽放光芒。前两天,“万朵鲜花送给‘身边雷锋’网络互动活动”在全城上线,将雷锋精神具体化、日常化,投射在小城生活的每一个细微处。

  春风化雨60余载。“学雷锋”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雷锋精神也已成为支撑一代代中国人勇毅前行的信仰力量。

  永不褪色的雷锋精神,扮靓了春天,赋能整座城。春去秋来,如何让每一个平凡日子都能泛着光,怎样让每一个平凡人都奔赴在向上向善的蓬勃能量里?

  这,不止是春天里的故事。

  一

  草木舒展,春风呢喃,仿佛在讲述你我身边雷锋的故事。

  瓯越大地,雷锋身影处处闪耀。

  “身边的雷锋”,有像“最美浙江人·浙江骄傲”胡温中这样,通过各种渠道服务特殊群体,谱写一曲曲感人赞歌,把志愿服务做成光阴的故事。各类模范典型榜单中,一个个名字平凡而闪光,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各级“好人”,他们就在你我身边,在点滴小事中执着而坚守,用举手投足间的爱与善,滋养城市的一个个角落,温暖身边每一个人。

  “身边的雷锋”,有像“温州商人”“抗疫战士”“红日亭”这样一个个重情重义的群像,他们以抱团式的行善救助、生命守护和默默奉献,将一个个爱心故事讲述于无言的默契里,并随“闯天下”的温州人脚步,将好人好事带出家门,传递到天南海北,凝聚起全民向上向善的温暖力量。

  “身边的雷锋”,还有像“热心市民”这样没有特写镜头、没有聚焦事迹,却随处可见的每一个温州人。还记得2月22日刷爆朋友圈并上了央视的那条暖心视频吗?数十箱货物散落一地,在交警与热心市民的默契配合中,短短8分钟,路面清空,恢复通行。这仅是一个日常画面,却隐藏着温州人刻在骨子里的乐善好施基因。镜头背后,这样的自觉行善,遍布城乡,山海同频,书写“好人好事人人可为、处处可为”的精神内涵。

  微光汇聚,便是璀璨星河。

  一份数据见证追“锋”的行动力量。目前我市已在“志愿浙江”平台累计入驻志愿服务团队16767支,注册志愿者282.1万人,2023年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6.2万场次,志愿者参与活动666.3万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1892.5万小时。平台内共有活跃志愿者147万人,全市每万人活跃志愿者率达15.2%……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将爱与善的种子撒播进城市的土壤里,盛开出夺目的文明之花。雷锋精神赋能下的志愿爱心服务,恰是文明城市最美的底色。

  二

  雷锋的故事,传诵了60多年。

  1962年8月15日,雷锋在一场意外中因公殉职,年仅22岁。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从此,“雷锋”这个响亮的名字,像春风一样吹遍祖国大地,滋养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许多中国人对善良和热忱的启蒙认知,就是从“雷锋”开始。

  前两天,一个陌生而熟悉的声音在网络上响起。时隔62年,时尚的AI技术还原了雷锋的影像和声音。穿越时空,与22岁的雷锋相见,会是怎样一场对话?有人或许会问,60多年过去了,为何还要学雷锋?

  我们想起雷锋,就会想起他那句生动话语:“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愿永远做一颗螺丝钉。”

  我们想起雷锋,就会想起他伟大人生追求:“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雷锋精神,犹如一根脐带,赓续着绵延不绝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血脉,世代相传。

  温州,一座“18度的城”,温暖,有光,有爱。城市基因里有着崇拜英雄、向英雄学习的厚重情结。

  这种英雄气,是“经世致用,义利并举”,是永嘉学派的精髓传承。商行天下的温州人,用艰苦创业反哺社会,诠释“义利并举”的务实理念。温州慈善以“日行一善”的实际行动对“义利并举,以义为先”作出全新的注脚……从草根志愿者到专业化项目团队,从耄耋老人到青春学子,从城市到乡村,以“善”为标识的志愿服务,浸染“大爱温州”的道德底色,蕴含“善行天下”的群体追求,沿袭着“迭代传承”的文化基因。

  而这些文化基因,都与雷锋精神相得益彰。

  “学习雷锋好榜样……”唱了数十年的老歌,再次哼起,依然慷慨激昂、振奋人心。歌声传递,驰骋新时代。

  在“学雷锋”教育中成长起来的我们,又默默地用实际行动去感化和影响身边人。岁月更替,城市焕新。雷锋,从未走出我们的视线。

  瓯越儿女以乐善好施诠释这座大爱城市、诚信社会、道德高地。面对困难,众志成城、不计得失、守望相助,每一个温州人,用各自的方式,凝聚起最朴素的价值追求。

  那些被人们珍藏的集体记忆,是精神的凝聚、价值的沉淀、文化的认同,在新时代依然会被热切回应、动情呼唤。

  三

  如果你是一滴水,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

  如果你是一线阳光,是否照亮一方黑暗?

  如果你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是否永远坚守在岗位上?

  ……

  从一滴水的价值感悟,到一线光的人生哲学,再到一颗螺丝钉的责任担当,这是我们从雷锋精神读到的行为遵从与价值信仰,不随时光流逝,不受时代改变。

  微光成炬,向光而行。学雷锋,不止是春天里的故事。新时代下,我们该如何更好地践行雷锋精神?

  怀揣“平常之心”。

  学雷锋,要摆脱“功利心态”和“圣人误区”。有人误以为,雷锋离我们太久太远,只能敬而仰之,从而导致听雷锋故事感动无比,学雷锋活动轰轰烈烈,而践行雷锋精神却冷冷清清,甚至出现网传“雷锋三月来、四月走”的尴尬。

  殊不知,雷锋身上的“螺丝钉精神”,最感动我们!投射到现实生活中,“螺丝钉精神”,不就是最基本最日常的“岗位意识”与“责任担当”吗?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各自岗位上的一束微光,照亮一方黑暗。虽无法气吞万里,但也可做甘冽的涓涓细流,最终化为澎湃大江大河里一朵不可忽略的浪花。

  争做“平凡之人”。

  平凡之人,是生活中的“小人物”。恰是每一个平凡之人,构筑起社会大厦的坚实基座。

  曾几何时,我们忘记了这个最朴实的道理。

  社会是个多视角的镜头,我们在关注“名人”的同时,不能忽视身边还有无数个默默付出、时时感动我们的普通人。正如我市推出的一个个“最美志愿系列”中,有心系困难群众,一心一意帮扶老弱的普通人;有十余年坚持志愿服务的青年代表;有出没大山深处,用爱保障生命的白衣天使……每一个平凡的他们,都闪烁着为人民服务的光芒。

  学雷锋,不仅仅是上街扫地、给孤寡老人洗头这样的形式,而应以真实、真情、真心对待社会,真正为他人着想。平实之风,可以是斑马线前的一次礼让,可以是公共场所一根熄灭的烟,可以是与陌生人交谈时的一抹微笑……

  真情,藏在生活的细节里。

  信息社会,网络是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另一维度。如何借助雷锋精神构建积极向上的网络文明环境,是新时代学雷锋的重要命题。文明上网,拒绝网络谣言,传递正能量,这才是真正意义上将学雷锋活动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让雷锋精神在线下、线上无缝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