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宣传  ->  理论党教  ->  理论学习  -> 正文理论学习

【求索】党建引领民族乡村共富 的实践逻辑与经验启示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27日 来源:温州日报

  陈常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支持各民族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中提到“全面推进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平阳县是省、市少数民族工作重点县之一,全县有1个少数民族乡和12个少数民族村,少数民族常住人口2万多人。2021年,平阳县政府成功获评省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重点培育单位,成为全省首个整县创建的县(市、区)。近年来,平阳县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奋力打造民族乡村共同富裕的平阳样板。那么,平阳县是如何通过党建引领民族乡村共同富裕的?其做法有着怎样的经验启示?

  “制度性、物质性、精神性”三维因素深度耦合

  平阳县党建引领民族乡村共同富裕的实践逻辑中,制度性因素是注重机制建设、打造民族乡村共同富裕的“重要窗口”。体现为党建与民族乡村机制建设的交互,指向结构耦合。一是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将“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列为年度重点工作,县委常委会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民族工作,将民族乡村共同富裕建设作为打造“重要窗口”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二是建立多方联动机制。充分利用统战资源优势,引导商会与少数民族联谊会建立互帮互助机制,搭建“同结石榴籽、共圆中国梦”就业合作平台,鼓励民族乡村青年积极融入企业共同发展。三是建立工作督导机制。县委县政府将民族乡村共同富裕建设的落实情况,作为年度考核重要内容,督促乡镇党委政府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制。

  物质性因素是注重产业发展、夯实民族乡村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体现为党建与民族乡村产业发展的交互,指向功能融合。一是以“一轴、两带、多点”谋划实施全域民族乡村共同富裕示范带建设。“一轴”是指以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平阳分校为红色发展核心,串联周边“生态+古村落+民族风情”等各类特色资源,形成特色村寨红色民族风情旅游发展轴线;“两带”是指以“茶”“竹”两大产业为突破口,建设两条绿色经济园区示范带;“多点”是指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二是立足平阳县“红、蓝、绿、古、夜”五色资源助力民族乡村共同富裕。“红色”就是依托平阳县的“浙南红都”红色资源,推出“红色+研学”旅游产品;“绿色”就是以“农业+”为主线,通过大力发展绿色品牌促进民族乡村特色农业发展;“蓝色”就是推进民族“文化+”发展战略,做精“三月三”畲族特色民俗活动节庆经济;“古色”就是围绕古镇古村的保护利用,积极发展遗址旅游和名人寻访地旅游;“夜色”就是以夜为媒,做精做大乡村“月光经济”。

  精神性因素是注重共治共享、守护民族乡村共同富裕的精神家园。体现为党建与民族乡村社会治理的交互,指向价值契合。一是各民族共享“互联网+救助”。依托数字化改革,县民政局将少数民族救助纳入平台监管,率全国之先打造“码上救”平台,并进一步拓展社会救助“码上督”,有效提升少数民族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二是“教育高地”绽放民族之花。县财政每年安排少数民族教育专项资金,用于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少数民族贫困学生生活补助以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体育建设。三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事业。深入挖掘本地少数民族文化故事,大力宣扬各族儿女献身民族解放、致力团结进步的感人事迹,每年举办少数民族风情旅游节、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等活动。

  结构耦合功能融合价值契合的共富密码

  结构耦合层面,发挥红色领航作用是核心。推进少数民族乡村共同富裕必须坚持红色领航,重点抓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抓住了人就抓住了根本,以党建促服务、促工作、促发展。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把促进村民增收、民族乡村共同富裕作为当前的大事要事来抓,并充分调动村民的主观能动性,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合力推动民族乡村共同富裕。基层党委作为责任主体,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帮扶机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项目上给予倾斜,指导督促干部群众解决民族乡村共同富裕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功能融合层面,因地制宜选对产业是前提。各个少数民族乡村、村民贫困的原因各有不同,想切实实现民族乡村共同富裕,提高少数民族群众收入水平,必须要因地制宜、对症下药,选对产业助力民族乡村共同富裕。尤其是要发挥民族乡村优质生态环境和特色文旅资源优势,加快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把文旅产业发展成民族乡村的主导产业。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一业”,引导各民族乡村根据自身要素禀赋、生产条件和产业基础等具体情况,切实遵循市场规律,充分发挥新乡贤作用,增强乡村发展“造血”功能,凭借特色产业走出一条快速致富路。

  价值契合层面,突出民族文化特色是关键。各个少数民族有着丰富且独特的民族文化,包括以美食文化为代表的民俗习惯,以服饰文化为代表的传统工艺,以歌舞为代表的表演艺术以及各类传统节日。规划民族乡村各项工程项目融入民族元素符号,打造民族特色宣传栏,推行重大节庆活动穿民族服装制度,增强民族文化元素认同感。挖掘传统民俗文化,谋划实施“三月三”畲族风情旅游文化节等具有民族风味的特色文化活动。包容和激发各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将各个民族的特色文化融入乡村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之中,“润物细无声”地赋能民族乡村共同富裕。

  作者单位: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平阳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