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留才爱才 育才用才 全力构建大学生留温发展新高地
周啸鸣
近年来,温州深入实施人才创新首位战略,连续三年以“新年第一会”形式部署人才和科技创新工作,出台“人才新政40条”,通过强宣传、降成本、增保障等措施,做好引才、聚才、留才“大文章”。上一年新增各类人才超过22万人,位列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百强榜第25位。
温州地处浙江省东南部,正处在从传统制造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的关键期,对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尽管温州拥有地理区位优势和成熟的民营经济生态,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是职业发展前景有限,部分毕业生认为温州在行业机会和发展空间上不如一线城市;二是生活质量差异,虽然温州宜居,但在文化娱乐和国际化程度上仍有不足;三是薪酬待遇偏低,尽管出台了多项激励政策,但在实际收入与福利方面仍显不足;四是城市形象认知偏差,外界对温州的认知未能全面反映其现代都市的魅力,影响了毕业生的选择倾向。这些问题共同构成了温州市留住区域内高校毕业生的主要障碍,成为温州冲刺“双万”城市的重要课题。
搭建平台,大力构建育才新格局。推进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与本地高校及科研机构紧密合作,通过设立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等方式,推动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实践平台;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机制,鼓励高校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合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和就业机会;优化一站式服务中心的功能,提供工商注册、税务咨询、知识产权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增加资金支持力度,设立专项基金,根据不同创业阶段提供差异化资金支持,并探索与金融机构合作,为大学生提供集政策扶持、技术支持、资本对接于一体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拓宽思路,深度探索用才新路径。构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职业发展路径规划系统,根据每位毕业生的专业背景、兴趣特长及职业倾向,为其量身定制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规划;深入调研各行业的人才需求,特别是制造业、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制定实习岗位目录,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实习单位;启动定向人才培养计划,针对温州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制造等,市政府可与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增设相关专业课程,并安排定向实习项目;定期举办创业大赛,发掘优秀创业项目,并给予创业指导、项目孵化、融资服务等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
完善机制,全力打造爱才新高地。成立包含住房补贴、创业启动资金、科研经费等多种形式专项人才基金,用于支持毕业生在温州市的发展,特别是在先进制造、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关键领域内作出显著贡献的优秀毕业生;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将人才的实际贡献与其薪酬待遇、晋升机会紧密关联,对于表现卓越的毕业生,应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鼓励企业推行“导师带徒”制度,由经验丰富的企业骨干担任导师,一对一指导新入职的毕业生,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加速毕业生的成长进程。
强化保障,着力营造留才好环境。加快市区轨道交通建设,特别重视连接主要商业区、工业区与高校之间的快速通道,提升公共交通系统的便利性,缩短通勤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加大对医疗、教育资源的投入,优化市区与周边县区的教育资源分配,建设高水平医院和学校,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满足高层次人才及其家庭的基本需求;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市政工程建设,如公园绿地、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的建设,提升城市综合功能,打造更加宜居的环境;出台《温州市人才引进与培养五年行动计划》,明确人才发展目标,细化人才政策,协调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人才政策制定与实施,形成系统的引才育才机制;依托温州民营经济优势,打造“创业之都”的城市品牌,整合温州历史文化遗产资源,通过塑造品牌形象、挖掘特色资源、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城市的知名度与吸引力,提升市民的文化自豪感,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使温州成为具有独特文化魅力的城市。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