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宣传  ->  理论党教  ->  理论学习  -> 正文理论学习

【求索】浅论深化温州儿童抚养模式改革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7日 来源:温州日报

  任玉军 陈龙旭

  在“十四五”迈向“十五五”的关键节点,今年2月,随着温州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推进大会召开,吹响了全力冲刺“双万”城市(万亿级GDP、千万级常住人口)目标的冲锋号,动员全市上下一起干。

  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张振丰曾多次强调人口高质量发展对城市能级提升的战略意义。面对人口结构转型、生育率走低、家庭养育成本攀升等现实挑战,基于我市现有政策框架与区域发展需求,亟须通过制度创新吸引人口。以社会化抚养改革为切口,破解人口高质量发展难题,或将成为协同人口增长与城市能级提升的创新路径,为“双万”建设注入长期可持续强劲动能。这一改革不仅关乎千万家庭的幸福指数,更关乎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作为民营经济发祥地,温州需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在儿童抚养领域探索新范式,为全国提供可复制的改革样本。

  社会化抚养的理论内涵与现实需求

  社会化抚养是指由政府主导,整合社会资源,为家庭提供普惠性托育、教育、医疗等服务的新型公共政策服务体系。通过政府与社会力量分担家庭育儿责任,可有效降低生育成本、减轻家庭育儿负担,提升青年定居意愿,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江浙沪在生育率降低的当下,人才争夺已日益激烈。传统家庭养育模式与现代化生产方式的矛盾,已从民生问题演变为影响城市竞争力的战略课题。

  一是我市人口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2023年全市出生率降至5.4‰,出生人口已连续七连降,自然增长率为-1.0‰。我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已达157.97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6.5%,人口老龄化进程急速加快。这表明,在传统生育激励政策边际效应的递减、社会和职业环境问题突出的当下,要让年轻人结婚生娃须采取更大力度改革,亟须创新传统人口抚养模式。

  二是积极回应青年现实发展需求。青年是城市发展的中坚力量。近年来,温州在创建青年发展型城市方面持续发力,但高房价、育儿成本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青年定居意愿。社会化抚养的出台可降低青年家庭生活压力,进一步增强我市“青和力”。

  三是产业升级配套的必然要求。温州正加速培育新能源、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需有长期稳定的人力资源支撑。社会化抚养可以释放部分女性劳动力潜力,提升家庭消费能力,间接推动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

  温州试行社会化抚养的可行性分析

  总的来看,我市具备良好的试行社会化抚养条件,拥有比较完备的公共服务框架,我市现已构建起了多层次、多领域的儿童抚养抚育公共服务体系,涵盖托育、医疗、教育、文化等多个方面。

  一是具备良好的政策基础。中央层面,2025年已明确发放育儿补贴,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省市层面,在2020年温州就出台《加快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实施意见》,2023年又出台《温州市普惠性托育机构认定及等级评定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等,今年3月,省卫生健康委等三部门印发新修订的《浙江省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对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作了进一步明确。这些政策文件为社会化抚养提供了机构管理与政策衔接的参考。

  二是具备良好的实践基础。鹿城区聚焦婴幼儿照护服务民生重点,以“政府可承受,群众可接受”为原则,实施等5+X托育服务模式,打造“优有善育”地区品牌。龙湾区则基本建设形成了以幼儿园托班为主体、普惠性资源为主导的托育服务体系。瓯海区也设立了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从婴幼儿、家庭、托育机构、医疗机构等方面统筹着手。瑞安市积极打造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和养育照护“三位一体”的全链条服务体系。这些举措为育幼服务体系建设打开了新思路。

  温州社会化抚养试行的路径构建

  站在“双万”城市起跑线上,温州需推动社会化抚养从“画上图景”变为“试点盆景”,针对适龄未婚、已婚未育、已婚有孩等人群方面,在构建全生命周期支持体系、激活多元供给主体、强化人才与标准建设、重塑文化生态与城市品牌等方面深化改革。

  建立健全社会化抚养支持政策体系。首先是贯彻落实当前人口生育政策。当前人口政策对于年轻父母来说,部分性缓解了抚育0-6岁儿童的压力,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育意愿。其次是探索建立完善配套法规制度,要理顺国家和家庭在抚养儿童的责任和义务边界在哪里,要理顺公立抚育机构在全天候抚育儿童时具备的权利和义务有哪些,要理顺政府如何有效对公育机构和家庭进行兜底保障。这些均需要在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方面作出明确界定,增加政策可信度。

  建立健全社会化抚养服务体系。目前来看,社会化抚养呼之欲出,鹿城、瓯海、龙湾的实践尤其已经证明,年轻父母是同意将部分抚养义务交给国家的。首先,加大普惠社会化抚养服务力度。在服务机构供给方面,参考瓯海,主动支持设立一大批公立养育机构。在供给体系打造方面,施行差异化措施,例如在鹿城等人口密集区,可采用“中央厨房式”托育综合体,单点覆盖半径500米内300个家庭;在乐清等工业集聚区,推行“厂居一体化”模式,将托育中心嵌入产业园区职工公寓等。其次,建立牢固社会化抚养信任基础。要确保父母对处于公育机构的子女有充分的知情权,随时了解子女当前情况;要健全监管评估体系,确保公育机构的合法合规;要严格筛选机构从业人员,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营造公育公养友好社会氛围。一是要加强社会动员宣传倡导,通过评选“最美托育机构”,让社会化抚养成为城市文明新标识。二是积极传播科学育儿理念。让群众要充分认识到试行社会化抚养的益处,从完善的公共健康服务中提升群众获得感。三是加强对当前国情人口形势的教育,切实帮助适龄婚育青年转变生育观。

  当“幼有善育”从愿景变为实景,不仅将激活千万家庭的生育信心,更将催生人力资源的“素质红利”。温州必将在省委省政府“做强第三极”的战略引领下,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市域样板的新篇章。

  作者单位:中共永嘉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