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发挥红色文化独特价值 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力
王振伟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不仅有在乡村弘扬红色精神和赓续红色血脉的重大意义,而且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价值。为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目标,迫切需要重塑红色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在人才培育、内涵深化、产业发展等方面不断提升,让红色文化持续不断地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动力。
培养红色文化人才队伍
巩固乡村振兴人才根基
红色文化人才培育是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锁钥”。现阶段,专业性人才缺失、年轻群体不足已经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瓶颈。有数据显示,我国红色文化从业人员中拥有专业背景者少于30%,严重制约红色文化资源价值的充分发挥。突破人才制约瓶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须构建多层次的人才培育体系。
一是培育后备力量,建立“抓娃娃”的培养模式。树立“少年强则国强”的人才培育理念,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要从“娃娃”抓起。在基础教育中要适度增加基于本地特色的红色文化课程,及时推出可感可知的人才培育项目,例如小讲解员、小志愿者培养等项目,培育青少年对本土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形成人才梯队。二是培育中坚力量,形成“学校+基地”的培养模式。高校在红色文化人才培养中担负着重要角色,在人才培养中既要注重学生的理论积淀,又要提升他们在真实场景中的工作能力。高校要与革命历史纪念馆等红色文化机构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定期将学生派往相关机构实习培训,从而培养出既掌握理论又能实践的红色文化人才。三是培育发展力量,构建科学的人才发展体系。相关部门要及时出台具有吸引力的人才激励政策,从金融、税收、职称评定、子女入学、户籍等多领域给予文化人才优惠和支持,做到“无事不扰有事必到”,形成科学的人才发展支持体系,让人才长期扎根乡村发展。通过建立“后备力量、中坚力量、发展力量”多层次红色文化人才培育体系,巩固乡村振兴的人才根基。
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内涵
奠定乡村振兴文化基础
红色文化内涵的深刻挖掘是提升乡村振兴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步骤。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停留在文物展陈阶段,要改进开发中存在的简单化、表面化、碎片化的问题,需要构建“三维一体”价值提炼体系。
一是历史维度上,运用系统性研究方法,将理论研究与内涵挖掘相辅相成。红色文化资源内涵深刻且丰富,对其内涵的挖掘切不可浅尝辄止。首先要获取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料,包括文献资料、口述史料等;其次要运用多学科的学术研究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历史学、文献学、统计学等,在占有丰富资料的基础上对红色文化内涵进行理论提炼和升华。二是空间维度上,树立全局性开发理念,将部分与整体有机统一。对于红色遗址的开发要树立全局性的开发理念,将本区域或者跨区域内的红色、生态、非遗等资源联动开发和整体推进,将各种资源串联在一起,形成“文化走廊”式的综合文化景观,为游客设计好路线、解决好票务、准备好交通工具等,给游客全景式的旅游观光体验。三是价值维度上,采取现代性技术手段,将红色文化与现代呈现完美结合。红色文化和红色文化遗址往往是静态的,如何将红色文化生动形象展现是一项迫切任务。解决这个问题需运用现代技术呈现红色文化,诸如幻影成像、三维建模、分布式渲染等,将静态化历史场景动态化展现在面前。通过建立“历史-空间-价值”三位一体的挖掘体系,才能真正地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内涵,奠定乡村振兴的文化基础。
发展红色文化特色产业
夯实乡村振兴经济基础
发展红色文化特色产业是将文化优势转为经济发展胜势的内在要求。2023年全国红色旅游接待游客2.83亿人次,旅游收入777亿元,然而也存在经济效益低、产业链短、同质化竞争等问题。为了促进红色产业健康快速的发展,须构建“综合性”的产业发展模式。
一是促进产业融合,形成“文化产业+”的发展格局。文化产业的发展须形成组合拳,单纯的发展文化产业反而不利于其发展。要在立足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将观光旅游、种植采摘、生态康养等有机结合,建立“农业+文化+旅游”或“文化+康养+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形成“文化产业+”的发展格局。二是鼓励经营创新,延长产业价值链条。判断文化产业发展是否成功的试金石就是“产生经济效益”,不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文化产业既不持久也不提倡。文化产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就需要做到“吸引顾客+留住顾客+吸引回头客”,这就需要创新文化产业经营理念,提供有吸引力的特色文化旅游体验。三是坚持数字赋能,塑造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新业态。数字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要积极拥抱数字技术为红色文化产业发展增添羽翼。利用数字技术可复现红色历史场景,给参观者以“沉浸式”的旅游体验;也可将红色文物进行数字化建档,建立线上数字博物馆,让游客足不出户也可参观游览;也可将红色文物进行数字确权,开发出虚拟的数字藏品进行线上交易等。通过产业融合、经营创新、数字赋能促进红色文化特色产业的发展,创造经济效益,夯实乡村振兴经济基础。
作者单位:浙江省委党校平阳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