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深挖温州红色资源 赋能新时代思政课堂
李思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红色资源是一部部鲜活的历史教材,承载着革命先辈们的崇高理想与坚定信念,是我们最为珍贵的精神富矿。新时代,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这些红色资源,已成为培育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担当精神、顽强意志与正确价值追求的重要路径。温州,这座历史底蕴深厚、革命传统光荣的城市,红色资源星罗棋布。将这些资源融入思政课堂,不但能为思政课教学注入全新活力,更能助力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以红色故事,筑牢理想信念之基。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更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核心要素。温州的红色故事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共产主义的执着追求。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作为党在浙江领导抗战的关键战略支撑点,见证了无数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凭借坚定的理想信念,积极传播革命思想,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伟大历程。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将生死置之度外,一心只为实现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伟大目标,这些可歌可泣的事迹无一不是理想信念的生动注脚。
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实地参观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旧址。参观前,引导学生主动深入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全面了解根据地创建的时代背景、发展脉络及其重大历史意义,做到心中有数。参观时,邀请当地资深党史研究专家进行深度讲解,教师同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共产党人在艰难险阻中坚守初心的内在动力源泉。参观后,精心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研讨活动,鼓励学生分享个人感悟,促使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融合,坚定不移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拼搏奋进,不断深化对理想信念的认知。
以红色事迹,培育担当精神风范。红色事迹彰显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温州人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义无反顾地投身于革命斗争的洪流之中。永嘉红十三军作为当时浙江规模最为庞大的红军武装力量,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英勇无畏的激烈战斗。他们为推翻旧制度、建立新中国,不惜牺牲一切,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强烈的担当精神。红十三军战士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不少人壮烈牺牲,部分被捕者坚贞不屈,他们以宝贵生命诠释了担当的深刻内涵。
思政课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永嘉红十三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开展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团日或党日活动,带领学生重温入党、入团誓词,以此表达对革命先辈的深切敬意与缅怀之情。邀请红十三军后代或党史权威专家为学生讲述那段波澜壮阔的战斗故事,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革命先辈们的担当精神。同时,鼓励学生组建以“红色”为主题的宣讲团,走进社区、乡村开展理论宣讲,让学生在传播红色文化的进程中,不断强化担当意识,将担当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与未来发展中。
以红色历史,铸炼坚韧意志品质。“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在温州的红色历史长河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回溯革命战争年代,温州的党组织与革命群众面临着敌人的残酷镇压与严密封锁,但他们始终保持不屈不挠的精神,顽强抵抗。平阳山门的抗日救亡干部学校,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下,为党培育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这些干部在学习与工作过程中,克服了数不清的艰难险阻,为抗战胜利以及革命事业的蓬勃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有关温州革命历史的纪录片,让学生直观领略那段血雨腥风的残酷历史以及先辈们坚韧不拔的顽强精神。举办红色故事演讲比赛,要求学生以温州红色资源为素材,讲述先辈们的英勇事迹。组织学生参与野外生存体验活动,模拟革命先辈在艰苦环境中的生活场景,设置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如野外定向越野、搭建简易住所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切实锻炼吃苦精神与抗压能力。
以红色精神,引领正确价值导向。红色资源作为红色精神的重要载体,蕴含着深厚的精神内涵,为培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提供了丰富且宝贵的精神滋养。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时期,温州涌现出众多先进模范人物,他们坚守本职岗位,默默无私奉献,为家乡繁荣与国家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最美温州人”群体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涵盖了见义勇为的英雄、敬业奉献的工匠、助人为乐的志愿者等各类典型,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的价值追求。
思政课教师可以开展“最美温州人”精神主题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广泛收集和系统整理“最美温州人”的先进事迹,通过主题班会、小组讨论等多样化形式进行深入交流分享。邀请“最美温州人”代表走进校园,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亲切交流,讲述他们的成长历程与价值追求。在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时,有机融入“最美温州人”精神,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何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组织学生踊跃参与“最美温州人”志愿服务行动,如投身社区文明创建、关爱弱势群体等公益活动。
作者单位:沈阳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