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宣传  ->  宣传动态  -> 正文宣传动态

倍速时代,如何“细嚼慢咽”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5日 来源: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这个特别的日子,又一次唤起我们对阅读的思考。

  你,还阅读吗?

  你习惯选择“三分钟看完一部电影,五分钟看完一本书”的短视频,还是静静读完沉甸甸的“大部头”纸质书?

  不懂就可一键DeepSeek的当下,你还会耐得住寂寞去翻阅一本本书寻找答案吗?

  对于吃饭习惯服用“电子榨菜”、倍速浏览海量信息的现代人而言,传统耗时的阅读会成为“过去式”吗?精神食粮该如何一口一口细嚼慢咽?

  刚刚过去的周末,温州市图书馆推出阅读主题市集“我在温图为你写诗”,在各大社交平台小火了一把。热闹的场景让我们坚信,阅读仍值得大众喜爱,阅读仍在滋养一代代人的精神世界。

  一

  1888年,孙衣言、孙诒让父子建立藏书楼玉海楼,“不徒为一家设也”。而“如玉之珍贵,若海之浩瀚”的玉海楼也让清末民初的瑞安,文风愈发鼎盛,后进蔚起。

  在书籍格外珍贵的年代,天南海北的书痴书迷,总有爱跑旧书店的习惯。

  1920年,赴欧考察实业的叶恭绰在回国前夕走进伦敦古玩书店。若不是他的“多看一眼”,“九山书会”或许就此尘封在历史深处。他发现流落海外的一册《永乐大典》的零本,“此仅存之本,诚考吾国戏剧者之瑰宝也”。尤为珍贵的是书中收录了宋代温州九山书会才人创作的《张协状元》。这是南戏故里温州遗落在岁月长河中的“遗珠回响”。

  试想,如果不是这份珍贵的孤本,今人何能窥见宋代南戏的原始台本。脆弱的书籍承载了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血脉。

  近代,瓯江边长大的一位爱书人郑振铎深知这些古籍善本之珍贵。他一辈子与书打交道,最惊险的经历便是在抗战时期,孤身潜伏上海,和日本“古籍猎人”争分夺秒,“虎口”抢救国家典籍。

  那段时间,他接待各路书贾。“即使没有自己想要的东西,也要选购几部,不使他们失望”。他拜托了上海几乎所有的旧书商人:凡有好书,一定先告诉他,千万不可卖给外国人与汉奸!

  上海沦陷期间,郑振铎“为抢救文化遗产,阻止珍本外流,简直拼上了性命”。郑振铎平生最钟情的,莫过于书。书籍治愈了他贫寒的童年,搭建了精神的“乌托邦”。书籍皆为“先民精神所寄”,凝聚了一代代前人的思想精华。

  二

  时光荏苒,一日千里。如今,阅读变得触手可及。

  对于成长于社交媒体与智能手机环境下的青少年而言,阅读纸质书可能是一个老派的选择,耗时,还考验长时间的专注力。海量信息的冲击下,也容易迷失在数据的浪潮中。有研究显示,现代人日均信息摄入量相当于15世纪普通人三十年接触的内容。随着时间推移,或许你会发现自己越来越词不达意,注意力大不如前,无法耐心深度思考。

  有一个新词汇“脑腐”戳中很多当代人的痛点。去年,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将其评选为年度词汇。它指的正是这种在长时间接触低质量碎片化的网络内容之后,“一个人精神和智识状态的衰退”。

  有神经科学研究显示,碎片化阅读让大脑前额叶持续分泌多巴胺。我们越来越难忍受超过20分钟的专注。

  “娱乐至死”“碎片化阅读”令人忧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也坦言难以抵抗短视频的诱惑,经常一刷就是一小时,刷完又忍不住自我批评。

  奶头乐般即时快乐泡沫,特别容易让人失去延时满足的耐心,进而失去深度阅读书籍的能力。当视频的倍速从1.5到2.0甚至3.0的时候,当人们越来越习惯“有个男孩叫小帅,有个女孩叫小美”的简单解说中,甚至还衍生了一种表演式阅读的怪象。买书时热血沸腾列年度计划,拆封时虔诚地拍九宫格,最后却让它们沦为拍照道具、社交货币。温州独立书店盘菜生开店不久便贴出告示,谢绝店内摆拍。这一“洗粉招黑”的举动劝退了许多“网红”流量,却给真正的爱书之人以清净的阅读环境。

  认真阅读,从来与摆拍无关,而是在无人知晓处寻找确定性。

  三

  在焦虑席卷的当下,认真阅读,尤为珍贵。

  我们正在共同经历一个变化极快、密度极大、不确定性极强的时代。而阅读是坚固而纯粹的精神内核,是凡人肉身与AI时代的博弈,是个人生命存在意义的求索,是最小单位的英雄主义。

  刷手机时虽然轻松,但事后懊恼,而阅读一开始有些难度,但读后心思澄明。阅读就像走进健身房锻炼,能帮助我们摆脱对即时多巴胺的依赖,收获来自内啡肽的持久满足。

  阅读是一种对世界保持好奇的生活方式。乔治·马丁说,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读好的文学作品能让我们知道世界有多么辽阔,人性有多么丰富,让内心变得柔软和从容。

  阅读从来不是逃离现实的方式,而是治愈现实的路径。在中外文人的笔下,阅读是无比充电的一件事。毛姆说:“培养阅读的习惯能够为你筑造一座避难所,让你逃脱几乎人世间的所有悲哀。”在王尔德看来:“拥有自由、书籍、鲜花和月亮的人,怎么会不快乐呢?”西塞罗直言:“如果你拥有一座花园和一座图书馆,你就拥有了一切必须之物。”博尔赫斯更是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阅读无需抢跑,也不必担心掉队。集体情绪常常在卷到飞起和焦虑倦怠中摇摆不定,时代浪潮“快速理解”又“快速遗忘”。当代人不时感到卷又卷不过,躺又躺不平,“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内耗,心累。但阅读不需要争抢,随时可以开始,阅读亦无需比较,向内滋养灵魂。选择阅读,意味稳定的内核、独立的审美和深度的思考,每一样都是当下稀缺的人间清醒。

  阅读可让我们精神断网,屏气凝神,沉浸在心流之中,重拾宝贵的专注力。当我们拥有超长待机的文化体力,也就有机会摆脱低级趣味,可以进阶解锁高配版的精神世界。

  阅读可强化“脑力复健”、增强“精神肌肉”,尤其是静下心来,忍受阅读之初的枯燥和乏味之后,大脑方能渐入佳境。正如雨果所言,书籍是冷淡却又可靠的朋友。

  让我们一起阅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