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三个基层”重要要求的理论逻辑
唐启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可以说,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2004年12月26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完温福铁路开工仪式后来到瑞安市飞云镇,看望基层干部,召开了基层干部座谈会。在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提出“执政重在基层、工作倾斜基层、关爱传给基层”(即“三个基层”)的重要要求。这一重要要求从理论框架上可以概括为“根基-方法-保障”的三维架构,其根本目标是确保党的长期执政,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理论框架根基-方法-保障
根基论:执政重在基层,基层就是基础。习近平同志指出:“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地基固则大厦坚,地基松则大厦倾”。这一论断从执政规律的高度揭示了基层的基础性地位。基层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既是政策落实的终点站,又是民意反馈的出发点。在党的组织体系中,基层党组织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在国家治理层面,基层治理直接面对人民群众,承担着社会矛盾的“减压阀”和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功能。因此,必须从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战略高度来重视基层。
方法论:工作倾斜基层,基层处在承上启下节点。习近平同志指出:“怎样支持帮助基层干部做好工作呢?务实地讲,无非是两条路。”“一条是把基层干部队伍选拔好、培养好、建设好,让基层干部更好地工作。”“另一条路就是上级的工作向基层倾斜,让上级拿出一部分力量分担基层的工作。”“工作倾斜基层”明确了加强基层建设的实践路径,要求从资源、政策、制度、服务四个层面向基层倾斜。在资源配置上,要推动编制、财力、项目等资源下沉,解决基层“事多人少”的困境;在政策制定上,要立足基层实际,为基层干部改革创新提供制度空间;在制度建设上,要完善基层权责清单,优化考核评价;在服务保障上,要减轻基层负担,优化办事流程。这种系统化的方法论指导,为基层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保障论:关爱传给基层,抓好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基层矛盾、困难和问题,大家都要清醒地看到:一方面,基层干部要面对现实,不能‘骄娇’二气,要承受得住压力,要看到压力可以转化为动力;另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都要真正关心重视、真正支持帮助基层干部”。“关爱传给基层”突出了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作用,要求从政治关爱、工作关爱、生活关爱、成长空间四个维度关爱基层干部。政治关爱要求在干部选拔中向有基层经历的干部倾斜;工作关爱强调改善基层工作条件;生活关爱重在提高基层干部待遇,解决实际困难,关注身心健康;成长关爱旨在拓宽发展通道,加强培训培养,推进交流轮岗。通过全方位的关爱措施,激发基层干部的内生动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基层干部队伍。
实现目标
确保党的长期执政
提高执政能力。基层实践是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基层创新是完善治理体系的重要源泉,许多成功的治理经验都来自基层探索。基层反馈是优化政策设计的重要依据,通过基层反馈能够及时发现政策执行中的问题,进而调整优化政策设计。这些实践都是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
巩固执政地位。基层组织建设是巩固执政地位的基础工程。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密切党群关系是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保障。要通过基层工作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服务群众,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信任和支持。
实现执政使命。基层是政策落实的关键环节。通过加强基层建设,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基层得到有效执行。基层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实践平台。无论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还是社会治理、民生改善,都需要依靠基层来落实。基层是服务群众的直接体现。
理论价值
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
重视基层的政治观。重视基层建设是我们党优良传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落实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具体行动中。重视基层是我们党政治优势的重要体现。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而基层正是党联系群众的最直接渠道。重视基层是党的执政理念的生动诠释。
系统的战略观。明确基层建设依靠谁、基层力量哪里来和基层建设怎么保障等问题,体现了系统思维和战略眼光。要加强顶层设计,为基层工作提供遵循;要鼓励基层探索,为顶层设计提供实践支撑。要把解决具体问题与完善制度体系结合起来,把阶段性成效与长期性目标统一起来。这种辩证统一关系,是科学方法论的重要体现。
人民至上的群众观。人民群众是推动基层建设的主要力量,基层如何发展、如何治理,基层群众是不可或缺的主体。“三个基层”提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均是如何更好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基层工作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必须把群众满意作为根本标准。
务实的工作观。“三个基层”不是“拍脑袋瓜”的产物,而是解决当时基层工作和基层干部面临的三个困难的务实之举,它提出的工作倾斜基层、关爱传给基层有力地指导了当时基层面临的问题有效解决。这种注重实效的工作观,是推动基层工作提质增效的重要保障。
“执政重在基层、工作倾斜基层、关爱传给基层”重要要求,是基于实践的需要而产生。这一重要要求从执政根基、工作方法、队伍保障三个维度构建了完整的逻辑框架。我们要始终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不断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保证。
作者单位:中共瑞安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