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宣传  ->  理论党教  ->  理论学习  -> 正文理论学习

【求索】打通“三不腐”机制在基层执行“最后一公里”的策略探讨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2日 来源:温州日报

  张力军

  腐败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挑战,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侵蚀人民群众的利益。“三不腐”机制作为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战略,从不敢腐的震慑、不能腐的约束到不想腐的自觉,构建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反腐体系。基层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根基,是“三不腐”机制执行的关键环节。然而,由于基层的特殊情况,这一机制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影响了其实际效果。

  基层执行“三不腐”机制的主要困难

  第一,制度落地难:形式化与资源短缺。基层单位往往承担着大量繁杂的事务,人员编制相对不足,导致在工作安排上难以兼顾各项任务,对制度的执行容易出现“重形式、轻实效”的情况。部分单位将“三不腐”工作简单化,仅仅停留在开会传达精神、填写表格等表面形式上,缺乏对制度内涵的深入理解和实质性的监督举措。某些乡镇在落实“不敢腐”要求时,仅仅通过张贴标语、签署承诺书等方式来营造氛围,但对于小微权力腐败的日常监督却严重缺位,这种形式化的执行方式无法真正起到预防和惩治腐败的作用,使得制度成为一纸空文。

  第二,监督力量薄弱:熟人社会与监督缺位。基层社会具有明显的“熟人社会”特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对监督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同级监督往往容易受到人情关系的干扰,纪检干部在执行监督职责时可能会因为顾及情面而放松要求。同时,基层纪检干部多为兼职,缺乏专业的培训和系统的知识体系,专业能力不足,导致监督工作难以深入,据某县纪委监委调研显示,70%的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未接受过系统培训,这使得他们在面对复杂的监督工作时显得力不从心。

  第三,利益驱动与激励不足:正向激励机制不完善。基层干部的工作环境相对艰苦,待遇偏低,部分人员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容易产生“微腐败”的动机。此外,当前对于基层干部的正向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导致“不想腐”的内生动力不足。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村干部的待遇较低,挪用低保资金、虚报项目款等案件频发,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群众的利益,也破坏了基层的政治生态。

  第四,群众参与度低:信息不对称与信任缺失。群众对腐败线索举报渠道不了解,导致他们难以参与到反腐败工作中来。部分群众因为惧怕报复等原因,即使发现了腐败行为也选择沉默。这使得腐败行为难以被及时发现和揭露。据调查,仅极少部分的村民知晓村级财务公开平台,大部分群众对村财务状况一无所知。

  优化基层“三不腐”机制的策略

  第一,完善制度设计:精准化与可操作性。要制定详细、精准的基层小微权力清单,明确界定“不能腐”的禁区,明确权力边界和运行流程,让基层干部清楚行为准则。将反腐要求嵌入日常考核,如项目审批、资金发放等环节。浙江省推行的“村级事务阳光工程”,通过数字化平台公开村级财务,实现了财务信息的实时查询和监督,实现了权力运行的透明化,有效降低了暗箱操作空间。此外,还可以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问责,确保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第二,强化监督体系:专业化与多元化。确保监督工作独立性和专业性,定期轮岗交流纪检员,避免人情干扰,专职纪检员需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保证监督工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引入“互联网+监督”模式,利用微信举报平台、大数据比对等技术手段,拓宽监督渠道,对基层资金流向、项目进展等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和违规问题。推动交叉巡察、第三方审计等外部监督,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监督体系,增强监督独立性和权威性。

  第三,构建激励相容机制:物质保障与精神引领。提高基层干部待遇,建立廉洁津贴制度。适当提高基层干部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设立廉洁津贴,对廉洁自律的干部给予额外的奖励,激励他们自觉遵守廉洁规定。将廉政表现与晋升挂钩,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将廉政表现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优先选拔任用廉洁自律的干部。通过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良好的廉政氛围。加强廉政文化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提高基层干部的廉洁自觉意识和道德修养。

  第四,激活群众参与:透明化与赋权赋能。推广“码上监督”平台,实现“一键举报、实时反馈”。群众可以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随时随地对发现的腐败问题进行举报,并及时了解举报处理情况。建立举报人保护机制,对举报人的信息严格保密,对打击报复举报人的行为依法严肃处理,让群众敢于举报。培育村民监督委员会,赋予其质询权、否决权。村民监督委员会可以参与村级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进行监督,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让群众真正成为反腐败工作的参与者和监督者。

  第五,技术赋能:大数据与智能化监管。利用大数据分析基层资金流向、项目进度异常,及时发现资金使用不合理、项目进度滞后等问题,为监督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开发“三资管理”预警系统,自动识别高风险行为,如重复报销、超标准采购等。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系统会及时发出预警信息,提醒相关人员进行处理。有效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

  基层“三不腐”机制的执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应进一步探索“基层反腐与治理效能协同提升”的路径,将廉政建设融入乡村振兴、民生服务等实际工作中,形成长效机制,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我们还应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根据基层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策略和措施,有效打通“三不腐”机制在基层执行的“最后一公里”,确保“三不腐”机制在基层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作者单位: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平阳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