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从“森马实践”看非公党建如何成为生产力
孙俊科 金浏河
在非公有制经济的广阔天地中,党的建设如何从“附加项”变为“必需品”,从“软指标”升级为硬核的“生产力”?这不仅是一个理论课题,更是关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课题。2011年,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浙江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作出“非公企业党组织要发挥实质作用”的重要指示,为破解这一课题指明了方向。
温州民营企业森马集团(以下简称森马)深学笃行这一指示精神,将党建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持续18年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2024年集团终端销售额突破410亿元,税收贡献达13.63亿元。这一业绩,正是其系统化的“5+5”党建工作法,将“非公企业党组织要发挥实质作用”的指示精神化为现实的生动诠释。审视“森马实践”,一条将“红色基因”转化为“发展动能”的路径清晰而深刻。
修炼内功:以“角色+清单”的治理范式,激活内生动力
非公党建要发挥实质作用,首要之义在于破解企业经营与党建工作“两张皮”的顽疾,实现与企业治理的深度“内嵌”。森马党委通过“五大角色”的精准定位和“五张清单”的刚性约束,将党的组织优势系统性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当好红色引领者,确保战略生产力。通过“双向融入、交叉任职”机制,让党组织声音直达决策层(高管党员占比52%),从顶层确保企业发展方向与国家宏观战略的同频共振,从顶层设计上破解“两张皮”。
做好文化推动者,激发文化生产力。以党工团联动的方式,将价值观融入员工日常。有效凝聚了人心;以“森马文化月”等品牌活动为载体,将党建工作的政治优势与企业文化的价值内核相融合,有效凝聚团队活力与向心力。
甘为人才培养者,夯实人才生产力。通过“党员与骨干双向培养”机制,将政治过硬的业务骨干(近六年发展党员中64.7%为骨干)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关键岗位,构筑企业最核心的生产力要素。
争做典型示范者,提升运营生产力。设立党员示范岗328个,在关键时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疫情期间突击队支援物流一线,直接保障了供应链的稳定和超20亿元的单月销售额。这是将党员先进性直接转化为解决经营难题的战斗力。
勇为责任担当者,塑造品牌生产力。在党委主导下投身公益慈善(捐赠超1亿元),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这种无形资产同样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核心生产力。
与此同时,以“五张清单”压实责任,保障制度执行力。从书记履责清单、党内生活清单、党群共建清单、党员引领清单到首创“党建公积金”的要素保障清单,这五张清单将软任务变为硬约束,确保了党建工作每一个环节都有章有循、有据可依,杜绝了“形式主义”,以此保障了内生动力的持续发力。
外延赋能:以“产业链党建”的平台思维,提升产业竞争力
森马创新“红色领航+产业链党建”双引擎,通过组建“11370”党建联盟(1个党委+13个支部+70家链上企业党支部),将党建链深度融入产业链与创新链。疫情期间,联盟通过视频会议高效解决供应链难题57项,指导11家企业转产防疫物资,真正实现“战斗堡垒建在‘链’上”。
2025年,森马与浙江理工大学共建时尚研发中心,将党建联盟延伸至产教融合领域,带动9000家门店协同发展。这种模式实现了更大范围、更高效的资源整合,提升了整个生态系统的抗风险能力和整体价值。
党建生产力的“森马路径”
从“森马实践”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非公党建成为生产力,并非依靠空洞的口号或简单的点缀,当它真正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时,它就是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可靠、最强劲的“红色引擎”。森马在29年脚踏实地、持续耕耘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党建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的转化之路。这条路,对内,在于将党建深度嵌入公司治理,转化为管理效能;对外,则在于将党建的组织优势延伸至产业链,升级为协同发展的竞争力。这一“党建强、发展强”的“温州样本”深刻回应了习近平总书记“非公企业党组织要发挥实质作用”的重要指示。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森马作为一份极具价值的“温州样本”,为全国非公企业破解“两张皮”难题、将党建转化为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清晰的答案。而这份答卷上最生动的笔触,正是森马440名党员在各自岗位上的持续奋斗与担当。
作者单位:温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