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宣传  ->  理论党教  ->  理论学习  -> 正文理论学习

【求索】提振银发经济 赋能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1日 来源:温州日报

  彭静静 苏剑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发展银发经济,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多样化、个性化就业岗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0%,我国正加速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而温州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89万人,占比23.15%,同比增长5.07%。如此庞大的“银发”群体,不仅是社会需要关照的对象,更蕴藏着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催生新业态新模式的巨大潜能与广阔市场。

  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人福祉的意见》,就增进老年人福祉提出26条意见。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印发,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注入新动能。这是国家层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持续演进和精准发力,更是对当前社会现实需求的深刻洞察与积极回应。如何精准把握这一历史性机遇,以银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赋能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已然成为温州必须深入思考并着力破解的时代命题。立足新时代新使命,温州要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创建能级,确保高质量建设“颐养温州”目标,最终能够转化为惠及广大群众的实在福祉,为“千年商港、幸福温州”增添温馨色彩。

  坚持教育益老,构筑老年友好型城市教育高地。老年教育是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其社会参与和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为老年友好型城市注入持续的文化滋养,也成为连接不同代际、激发社区活力的温暖纽带。要加强全市老年教育工作统筹,强化资源共建共享,促进老年教育机构标准化发展,满足老年群体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强化老年教育师资保障,探索建立老年教育师资认证、准入制度,建设立体化的老年教育资源库,丰富师资共享交流平台。建议出台《老年教育促进条例》,保障老年人享有平等的教育权益。推进老年教育适老化改造,特别是加强对基层老年学校的办学场所、功能教室、设施配备的适老化改造。落实各级财政支出责任,设立老年教育专门科目,明确人均标准、增幅及各级分担比例。探索社会捐助、财政补助的集成帮扶模式,组建老年教育专项慈善基金,为老年教育增添一份温暖的保障。

  深化服务惠老,打造老年友好型城市服务典范。优化养老服务供给质效,提升其普惠可及性,是保障老年人权益的关键之举,关系着老年友好型城市能否真正成为温暖包容、充满活力的共享家园,体现着一座城市的人文厚度和文明高度。要建立养老服务需求信息数据库,精准掌握养老服务需求,确保养老资源的合理分配和高效运行。拓宽适老化改造受益范围,积极探索“政府扶持、企业让渡、家庭承担”相结合的费用分摊模式,确保老年群体可接受、能负担。倡导社会公益精神,用好公益创投、项目捐赠等方式,为服务惠老提供必要的资源倾斜与能力支持。创新打造适老化改造信息系统,实现项目申报、审批、施工、验收等全流程管理,动态监测评估各地实施情况,保障相关政策落地见效。探索“嵌入式家庭养老服务”,孵化培育为老服务型社会组织,开展助浴、助餐、助急、助医、助行等服务。构建多元、多样、规范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用好用活智慧健康驿站,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老年人健康管理精细化。健全老年食堂运营机制,增设“邻里食堂”老年助餐点,引入专业社会组织,为老人提供低于市场价格的助餐服务。深化医养教结合模式,加强老年健康服务人才培养。

  突出产业助老,构建老年友好型城市银发生态。银发经济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机遇,是破解人口老龄化难题、变人口压力为发展动力的智慧抉择,可以让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更有温度、更可持续。面对日益增长的老龄化社会需求,要在养老产品的供给和服务模式上寻求突破创新。聚焦养老产业孵化,吸引行业领军企业入驻发展养老产业,打造“居家养老+社区照护机构+智能化养老服务”的融合模式,为老年群体带来更全面、更贴心、更智慧的养老体验。建议把老龄产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支持企业加大老年日用品及辅助产品创新研发力度,引导开发适合老年人的特色食品、老年益智类玩具、弹拨乐器等休闲文体产品。建立老年用品目录,搭建高效信息对接与应用平台,打破信息孤岛,连接供需两端,切实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与健康福祉。温州市是服装、鞋革制造大市,建议我市要针对不同特点老年人群、不同的使用场景,做出差异化的产品定位,推动老龄产业高质量供给。因地制宜打造养老服务特色街区,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多元化的选择。结合中医养生、温泉疗养等健康元素,推出适合老年人的健康旅游产品,发展旅居养老,满足老年群众多元养老需求。

  作者单位:温州开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