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宣传  ->  理论党教  ->  理论学习  -> 正文理论学习

【求索】华侨回归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路径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5日 来源:温州日报

  武丽丽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强调指出要“做好变华侨经济为本地经济的工作”。文成是全国著名侨乡,有近17万华侨旅居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侨胞占总人口比重高达60%,成为观察华侨要素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近年来,文成积极探索“五侨聚力”共富行动,在促进华侨要素回流、发展侨贸经济、打造侨乡文旅品牌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经济发展格局。当前,温州正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以文成视角研究侨商回归,有助于激活全市侨商力量,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好新时代“世界的温州”积累县域实践经验。

  立足地域特色

  创新理念完善产业布局

  在文成,回归的侨商将侨资侨智、自然文旅、本地农产品有机结合,孕育出兼具中西风格的网红热门消费场景。他们创新打造“侨家乐”品牌民宿,带动一系列上下游文旅产业整体发展。目前全县已拥有品牌侨家乐35家,咖啡酒吧200多家,吸引近万名华侨回归创业,极大地提升了乡村旅游品质,创造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代表性民宿日常入住率高达90%以上。

  未来,文成可进一步完善文旅餐饮、跨境电商与低空经济协同的产业链生态,优化低空经济配套空间布局,在景点周边规划常态化航线和起降站,覆盖无人机外卖、医疗急救、应急保障,简化低空飞行报批手续。大力打造刘伯温文化品牌,提升文成地域知名度,调动华侨全球网络,鼓励跨境电商数字人直播,推动本地特色产品的海外网点销售运营,适当扩建海外仓,以新技术新方法破解土地交通等结构性难题。

  激活侨商潜能

  重视引领实现收益双赢

  充分调动侨商技术资源网络优势、重视激活侨商潜力的方式方法是实现收益“双赢”的关键所在。

  当前,海外文成人在全球开设超过一万家中餐馆和超市,成功建立多个营销网点,通过海外区域性销售网络,文成华侨让本地农产品实现高效跨境流通,为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提供成熟稳定的运营策略和直达便捷的销售渠道。糯米山药、杨梅、竹笋木耳等经过特色文化包装,能够24小时内从文成直达欧洲家庭,让欧洲普通民众第一时间品尝到新鲜采摘的文成杨梅。可以说,侨商的巨大潜能仍有待进一步激活,要系统研究制定“变温州人经济为温州经济”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

  侨商反映,台州在引进侨资政策支持做法值得借鉴,当地专门举全市之力面向侨胞推出招商优惠,设立独立招商部门,强化“一把手”牵头招商,开展市级引智项目申报每项10万元资助,跨境电商企业最高200万元支持,实现华侨助力经济“双循环”“双赢”局面,文成乃至温州可借鉴部分做法。

  落实响应机制

  强化为侨服务制度保障

  发挥行政部门公共服务能力,构建上下协同的华侨响应机制是侨商回归的重要条件。

  通过政策激励和优化服务,五年来文成吸引华侨资本回归累计签约项目22个,投资总额56亿元,目前共有37家侨资企业,注册资本3亿多元,民宿餐饮等服务业15家,占比约40.5%,一定程度上实现规模化回归,经营收益初见成效。2023年文成出台《加快华侨要素回流推进共同富裕的若干意见》,对进口贸易企业、侨家乐、新一代侨企提供奖补,“为侨服务全球通”提供一站式审批,项目落地效率迅速提高。

  接下来,文成可进一步开展学经验、惠侨企活动,各村各单位分批组织业务骨干赴外地考察,针对在外华侨提出具体可落地的回乡创业承诺保障,方便侨商实现本地与外地业务联通。推出侨商“聚英卡”,集工作签证、居留证、社保参保等业务一次申请、不见面审批、全程网办,让侨商享受在全国几百个交通互联互通城市刷卡出行,众多联网城市图书馆及书吧免费借阅等权限,完善为侨服务软硬环境,以便利条件吸引侨商扎根家乡。

  作者单位:中共温州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