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宣传  ->  理论党教  ->  理论学习  -> 正文理论学习

【求索】辩论作为思政教育载体的创新实践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5日 来源:温州日报

  陈有为

  不久前,温州理工学院举办了全国高校首场婚育观辩论赛,将Z世代热议的“不婚不育”议题引入高校思政教育领域。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新范式,更折射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转型的深层逻辑。

  时代命题:婚育观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必然性

  当代大学生婚育观呈现多元化趋势。一项来自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3—2024)》显示,18至24岁的年轻成年人,特别是大学生群体,普遍对恋爱、婚姻和生育表现出较低的意愿。在受访大学生中,有51.8%认为拥有婚姻不重要;另有59.4%表示生育子女并不重要。这一数据表明,青年群体的婚育观念正在发生显著变化,婚育不再是大多数学生认为的人生必选项。这种转变背后有多重因素的交织:个体意识的觉醒、经济压力的现实考量、社会观念的多元化,以及人口结构转型的时代背景。

  传统思政教育在应对此类议题时往往陷入两难:要么谨慎回避敏感话题,导致教育真空;要么简单说教,难以让学生信服。温州理工学院的突破在于,它没有将婚育观教育简化为“应该或不应该”的选择题,而是通过辩论形式,让学生在观点交锋中自主思考个体自由与社会责任的辩证关系。这种方式更符合当代青年的认知特点——他们厌恶说教,渴望平等对话;反感权威灌输,追求价值澄清。从更宏观的视角看,婚育观教育折射出思政教育面临的三大时代挑战:价值观念多元化带来的教育内容更新压力,信息爆炸时代教育方式转型的迫切需求,以及社会快速变迁导致的教育实效性考验。温州理工学院的实践创新性地回应了这些挑战,其意义已超越单纯的婚育观教育本身。

  实践创新:辩论赛形式的突破与成效

  这场思辨会多角度的讨论,远比单向灌输更能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辩论这种形式本身具有独特的教育优势:它要求参与者深入调研、理性表达、包容异见,这些正是思政教育希望培养的核心能力。在辩论现场,正反双方围绕“个体自由”与“社会责任”展开交锋,观点涉及人口经济学、女性主义、代际公平等多个维度。

  更值得关注的是辩论会的“敞开式”设计。近千名师生现场参与,观众可以随时提问,辩手即时回应。这种公共讨论空间创造了难得的教育契机——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参与者;价值观塑造不再是隐秘的过程,而是公开的思辨实践。正如一位参与学生所言:“我们不是在寻找标准答案,而是在学习如何思考复杂问题。”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辩论赛同时满足了Z世代学习的三个关键需求:自主性(自主选择立场)、胜任感(通过准备获得专业感)、归属感(在团队中协作)。温州理工学院的实践表明,当思政教育能够契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时,其效果会显著提升。辩论赛的形式创新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公共表达能力。

  思考启示:思政教育创新需要把握关键原则

  辩论赛实践引发了我们对思政教育创新的更深层次思考。婚恋观教育只是冰山一角,背后折射的是整个思政教育体系的转型需求。这种转型不是局部的修修补补,而是全方位的系统性变革。思政教育创新至少需要把握以下三个关键原则:议题选择要“接地气”,形式创新要“有深度”,价值引导要“有立场”。这三个方面构成了思政教育创新的基本框架。

  在议题选择方面,婚育观教育之所以能引起学生共鸣,正是因为它直接关联学生的现实关切。思政教育应当建立动态议题库,及时捕捉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但同时要注意议题的政治导向和社会影响,避免价值导向偏差。在形式创新方面,辩论赛的成功证明了互动式教学的有效性。但形式创新不应局限于单一模式,而应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体系。关键是要打破传统课堂的局限,创造更多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的学习场景。在价值引导方面,温州理工学院通过专家讲座点评实现了“隐性引导”,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值得借鉴。

  思政教育的创新还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建立科学的教育效果评估机制?如何保证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如何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智慧?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持续深入。需要通过加强跨学科研究,借鉴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成果;完善教师培训体系,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创新能力;建立校际合作平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等可能的路径来逐步实现。

  温州理工学院的婚育观思辨会,展现了高校思政教育从“我说你听”到“共同探讨”的转型可能。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思政教育的目标或许不是提供标准答案,而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当学生们能在公共空间理性讨论敏感议题时,他们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面对复杂世界的思维武器。这种教育创新的价值,远超过辩论赛本身。

  作者单位:温州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