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借园博兴城 塑公园城市
陈国胜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7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同志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温州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温州园博园备受瞩目,近日又获得“国际湿地城市”认证。立足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与温州“国际湿地城市”禀赋,以园博会为战略契机,积极探索“公园+”与“+公园”双维驱动的城市发展范式,以公园思维促进城市二次增长显得尤为重要。
核心方略
“公园+”与“+公园”双维驱动
结合温州实际,核心挑战在于生态空间系统化不足、城园融合度不高、价值转化机制不畅、多元共治不畅及智慧化管理短板。应突破传统“建园”思维,以“公园+”激活生态价值外溢,以“+公园”重塑城市空间治理,双轮驱动公园城市高质量发展。
“公园+”,是要实施价值激活与功能延展。
公园+新城建设。纽约的中央公园是“公园+”的代表,当年中央公园所在区域是纽约市的郊区,后来先规划建设了公园,然后在周边布置图书馆等公共服务设施,然后才有商务楼宇、公寓等,那片地块才变得寸土寸金的。温州在规划建设新区时可予以借鉴,采取的办法可以是“公园+”,逐步形成“公共空间+公共服务+居民住宅”的布局和建设时序,“以园聚人”,进而推动“围园而居”“围园而创”,带动城市新区的发展。
公园+绿色科创。园博不止于游,更是增长引擎。于园博园和湿地公园周边布局生态科技研发集群(如红树林研究中心、滨海观测站),吸引环保、生物技术企业。探索“湿地银行”模式,开发湿地碳汇交易,推动生态资源资产化、资本化。深化EOD模式,探索推广“湿地修复+土地增值”“生态改善+产业导入”路径。
公园+服务消费。借助公园空间优势,利用闲置资源创新性地支持服务消费场景创新、业态融合、产业集聚。借园博势能,大力发展花经济和心经济,打造“国际湿地城市”主题精品游线,串联三垟、楠溪江等核心资源。发展湿地观鸟、生态研学、自然疗愈、森林康养、滨水运动,提升生态旅游品牌价值与吸引力。培育园博园衍生的文创、节庆、体验经济,形成绿色增长极。
“+公园”,是要实施基底重塑与思维渗透。
空间+公园。旧城区改造的路径就是“双修”,即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生态修复首先要在旧城区适当改造和增加社区公园,通过规划设计、新增设施、后期维护等措施,增加公园数量,提升公园品质。古城保护的最大问题是街巷狭窄,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可以创新“古城改造+口袋公园”方式来打造宜居环境。
治理+公园。将公园作为公共治理载体,构建“政府导、市场运、社会参”多元共治机制。设立专项资金,创新PPP/特许经营。完善规划-建设-管理全流程公众参与,培育志愿力量。建公园城市数字孪生平台,集成生态监测、客流分析、智能服务,普及“温州公园”APP和小程序,提升管理效能与市民体验。
文化+公园。以公园为载体传承创新地域文化,在公园(特别是历史街区、园博主会场和分会场)中系统展示“永嘉学派”“南戏故里”“百工之乡”等文化标识,设置文化景墙、雕塑、微型博物馆。定期在公园空间举办瓯剧、瓯塑等非遗展演与互动体验和展会,使公园成为“流动的文化客厅”。提炼湿地、榕亭、瓯派园林等地域生态美学元素,融入公园设计,塑造具有高辨识度的“温州园境”。
实施路径
聚焦园博,系统推进
紧扣园博会筹备与举办周期,实施五大关键行动。
一是筑本底,全域公园体系构建行动。打造集温瑞塘河及湿地展示、智慧管理、创新体验于一体的园博核心园,成为公园城市理念集中展示窗口。四级体系贯通,加速落地“城市公园-郊野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规划,依托园博项目推动重要廊道(如沿江、环湿地绿道)贯通,消除生态孤岛。借园博国际关注度,启动东南沿海红树林保护修复示范区建设,打造红树林标志性生态地标。
二是促融合,“公园+”创新实践行动。打造园博主题产业带,如规划“园博文旅康养带”,整合沿线生态与文化资源,开发特色线路与体验产品,实现会后可持续利用。遴选若干个园博关联区域,深化“生态环境治理+特色产业开发”一体化实施,形成可复制的价值转化样板。依托园博园区及关联湿地,启动湿地碳汇监测核算与交易机制探索,争取纳入国家试点。
三是优形态,“+公园”城市更新行动。以园博为契机,重点提升温瑞塘河、瓯江城区段滨水空间,贯通慢行、植入活力、焕新文化(借鉴咸阳渭河),打造“园博滨水会客厅”和“温州城市记忆馆”。将公园城市标准融入未来社区建设,实现未来社区公园化。结合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站点周边“轨道+公园”综合体,提升可达性与土地价值。
四是强机制,多元共治体系构建行动。组建由政府、企业、专家、市民代表参与的“温州公园城市(园博)共建联盟”,建立常态化议事平台。针对园博园区及大型公园,探索专业化、市场化托管运营机制,确保长效活力。设计公众参与的湿地保护/公园维护“生态积分”制度,与园博互动体验结合,增强认同感。
五是赋智能,数字平台赋能行动。建设集监测、管理、服务、展示于一体的“园博智慧平台”,并预留接口融入未来城市大脑。开发基于AR/VR的园博导览、湿地科普应用,提升互动性与教育性。引入市场化机制,利用园博期数据积累(客流、环境、行为),优化后续公园布局、设施配置与运维管理策略。
展望“十五五”,温州应以园博会为契机,以“公园+”与“+公园”双轮驱动理念重塑城市发展范式,以全域公园体系为基,以价值创新为核,以智慧治理为翼,以多元共治为魂,推动温州从功能城市向人本城市、从园林城市向公园城市、从“有湿地”向“是湿地(公园)城市”的根本性跃升,全力打造彰显湿地魅力、充满发展活力、富含人文韵味、实现高效治理的公园城市典范。
作者系市决咨委委员、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