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两个分量有多重”引领温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史凤娟 关震
温州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了解到永嘉县后九降村党支部书记郑九万与村民鱼水情深的故事并作出重要批示:“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二十年来,温州以“两个分量有多重”为指引,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展现温州担当、贡献温州力量。
“两个分量有多重”在温州改革开放中形成并指引温州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温州以敢为人先的改革担当回应群众期盼,冲破传统体制束缚,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发展民营经济。包容的政策、灵活的机制使得“前店后厂”的家庭作坊模式如星星之火,迅速燎原,逐渐形成电气、鞋革、服装、汽摩配等特色产业集群,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温州模式”,孕育了“两个分量有多重”的思想萌芽,共同构成了温州改革开放的独特密码。
“两个分量有多重”指引温州改革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全方位提升。1981年,温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元。2005年,温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0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45元。到2024年,温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52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263元;人均期望寿命达81.25岁,高于全国平均2.65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41.63%,高于全国平均11.93个百分点(数据来源:温州市统计局、温州发布)。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两个分量有多重”助推温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秉持改革定力,永远跟党走。温州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实施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四大振兴”,深入实施“强城行动”,大力开展“十大攻坚”,浙南区域一体化合作发展破题推进,金丽温开放大通道纳入国家总体开放布局,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坚守改革初心,为民增福祉。2024年,温州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6%、6.3%,引育大学生、技能人才21.3万人。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率全省第一。89项省市民生实事均提前超额完成。落地全国首个住房公积金长租房试点,获批国家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试点城市,启动职业友好型城市建设。千家老年食堂、百家青年夜校、百个儿童友好空间让全龄友好更加具象,连续六年上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传承改革基因,奋勇挑大梁。温州完善“一区一廊一会一室一集群”创新格局,世界青年科学家联合会全球业务总部落地温州,全国首部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促进条例正式实施,建成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科技副总”经验做法全国推广。通信连接器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鞋业纳入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泵阀等6个产业纳入省“新星”产业群、数量全省第一,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1%、14.7%,2024年温州再夺“浙江制造天工鼎”。
激扬改革锐气,共促新发展。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温州推出一批“小切口、大撬动”改革项目,深化“两个健康”集成改革。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走在全省前列,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坚持共享发展、协调共进,“一县一策”支持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公共服务持续扩优提质,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随迁子女入学便利化改革全省推广。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践行“两个分量有多重”
旗帜鲜明讲政治,锚定“两个分量”的思想根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力,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对温州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以党的领导统领改革方向,践行新发展理念,服务国家战略,将“两个分量”的落实作为检验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试金石,为温州经济社会发展、浙江“重要窗口”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凝心聚力、保驾护航。
一张蓝图绘到底,夯实“两个分量”的实践基础。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在民营经济改革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温州模式”在新时代升级为“创新模式”,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在民生领域改革中,聚焦教育、医疗等群众急难愁盼,打造职业友好型城市,建设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发展,持续提升民生服务的精准度和满意度。
精诚团结聚合力,激活“两个分量”的内生动力。温州市委市政府以“4610”改革部署为总纲,出台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1+3”政策意见,集成发布“5+X”产业政策修订版。鼓励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加大企业研发投入,首次推出“为企办实事十大项目”,以实际行动回应企业关切,激发企业发展信心与活力。深化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构建人产城融合新生态,吸引人才汇聚,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提高站位抓大事,拓展“两个分量”的战略纵深。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全力冲刺“双万”城市。全面推进“四大振兴”,深入实施创新温州“八大工程”,强化要素保障,壮大创新主体,推动产创深度融合,打造“服务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开放环境。以“千万工程”牵引缩小三大差距,一体推进强城、兴村、融合,扎扎实实惠民生、促均衡、强发展、优治理,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红利。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