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宣传  ->  理论党教  ->  理论学习  -> 正文理论学习

【求索】人文美学赋能共同富裕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4日 来源:温州日报

  孙非寒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殷切话语,催人奋进。共同富裕不仅是物质财富的普遍增长,更是包括精神文明在内的全面富裕。人文美学作为连接物质与精神、个体与社会、传统与现代的重要桥梁,正为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力量。

  人文美学赋能共同富裕,体现了从“物的逻辑”向“人的逻辑”的深刻回归。人文美学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核心,以美学体验为实现路径,以文化传承为深层动力,超越了单纯的物质追求,将美学原理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的”,深刻阐明了美学活动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内在联系。这为我们理解人文美学的社会功能提供了科学指导:美学不仅是个体的审美体验,更是社会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美学智慧,从孔子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到庄子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始终强调美与善的统一、形与神的统一,为现代人文美学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共同富裕的深层内涵呼唤人文美学的价值引领。当前,我国已进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新阶段,这不仅要求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更要求实现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足。人文美学通过四重维度为共同富裕赋能:价值重塑,引导人们从功利理性转向审美理性,更加注重精神需求的满足和生活品质的提升;精神富足,通过美学体验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让审美愉悦成为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赋能,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的美学融合,让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动力;生活品质提升,倡导美学体验的日常化,通过营造美丽环境、开展文化活动来全面提升人民生活品质。这种多维度的赋能机制,为共同富裕注入了超越单纯物质积累的人文内涵。

  实践创新为人文美学赋能共同富裕提供了丰富案例。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人文美学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路径。在教育领域,构建全覆盖的美学教育体系,将美学课程纳入各级各类学校必修课程,通过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为公众提供美学学习机会。在产业发展上,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兴起,传统工艺、民俗文化、地方特色等通过美学包装和现代技术手段,转化为具有市场价值的文化产品。苏州的园林文化、景德镇的陶瓷艺术、丽江的民族文化等,都在文旅融合中实现了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的双重提升。在城乡建设中,美丽乡村建设、城市更新改造都融入了深厚的美学理念,让人民群众在优美的环境中享受高品质生活。这些实践探索充分证明,人文美学能够在不过度依赖物质投入的情况下,有效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文化共享让人文美学的阳光普照大地。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让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文化资源和美学体验。各地持续加大公共文化投入,建设更多的文化设施,创新文化服务模式,促进文化资源均衡配置,缩小城乡、区域文化发展差距。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文化共享提供了新的可能,通过“云展览”“在线音乐会”“数字博物馆”等形式,让高雅艺术走进千家万户。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供给格局,企业、社会组织、个人都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美学共识具有超越个体差异、凝聚社会共识的独特功能,能够减少社会矛盾、增进相互理解、促进社会团结,为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人文美学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精神滋养。共同富裕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需要培养具有美好心灵、高尚品格的时代新人。人文美学教育能够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培养高雅的情趣和品味,通过审美体验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学校作为美学教育的主阵地,要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和教师主力军作用,让美学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家庭和社会也要营造良好的美学教育环境,让美学文化在孩子们心中扎根生长。通过全方位的美学教育,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人文美学赋能共同富裕彰显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价值。这一理念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科学指导,也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更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优势。它丰富了共同富裕的内涵,使其从单纯的经济概念扩展为包含精神文明在内的综合发展概念;提供了实现路径的新思路,在不过度消耗物质资源的前提下有效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增强了发展的可持续性,体现了代际公平的价值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文美学的甘露滋润每一个人的心田,让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照进现实,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的精神力量。

  作者系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