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新型阅读空间助力全民阅读
刘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特别提出“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深化全民阅读活动”。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创新打造一批“小而美”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文化礼堂、文化广场等城乡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开放多元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浙江省推出阅读驿站项目。阅读驿站是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力量合作共建的微型城市阅读新空间,是公共图书馆体系的延伸创新,是推动全民阅读和建设“书香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温州是全省地级市中首个以立法推动全民阅读的城市,已经连续13年开展“书香社会阅读温州”全民阅读活动,居民综合阅读率保持全省首位。为积极响应浙江省建设“书香浙江”“阅读之省”的号召,深度拓展城市阅读网络,完善全民阅读服务体系,今年7月初,温州共有33个单位加入浙江省首批阅读驿站清单,为大众打造身边的沉浸式阅读新场景。阅读驿站弥补了传统公共阅读空间在覆盖性、可及性和亲和性等方面的不足,具有多业态融合、智能化服务和社会力量参与的特点,通过嵌入式的方式助力全民阅读,让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阅读的乐趣。
多业态融合助力全民阅读
从空间选择上来看,阅读驿站覆盖面广。选址在社区、咖啡馆、银行、商圈等人流量密集的公共场所,拥有较为完善的配套基础设施,有效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在空间设计上因地制宜,既保持主体空间服务的独立性,又充分利用其闲置空间为读者营造适宜的阅读环境。融合多元业态的阅读驿站个性鲜明,根据不同人群投放不同类别的书目,打造独具特色的复合型公共阅读空间。例如企业社区阅读驿站开设在党群服务中心,书籍多以经典名著、生活百科和儿童绘本为主,还配套便民驿站、超市、茶吧等设施,为家庭阅读、亲子阅读提供了场所;咖啡馆里的阅读驿站藏书多是文学、艺术领域,满足周围居民和上班族阅读、休闲、社交和消费等复合型需求;金融网点的阅读驿站主要面向银行职工,惠及周围居民,空间面积大适合深度阅读和学习。
智能化服务助力全民阅读
从功能上来看,阅读驿站以智能化图书阅览和借还功能为基础,还拓展出文旅资讯、便民服务等功能。阅读驿站打破时空限制,配有远程监控和智能门禁系统,支持人脸识别、身份证、社保卡等多种方式进入,通过技术赋能降低了大众参与阅读的门槛,提升了阅读的便利性。阅读驿站接入了全省文献流通系统,并配备自助一体机,实现异地图书自助借还,让图书无障碍流通。同时打造智能化服务场景,配有海量数字资源,推动“纸质阅读+电子悦听”双轨并行。如轨道交通主题阅读驿站中设置了扫码听书,让读者在旅程中感受沉浸式阅读体验,增强阅读参与黏性,用创新的方式让书香浸润温州的各个角落。未来阅读驿站可以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探索出个性化推荐、元宇宙虚拟阅读等更多具身式沉浸阅读场景,深化智能化服务体系。
社会力量参与助力全民阅读
作为我国城市书房的发源地,温州率先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建设模式,成效显著并推广至全国。2023年温州市首次修订《温州市城市书房扶持补助办法》,将通过星级评定确有特色的县(市)城市书房,纳入资金补助范围,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城市书房建设并提供资金支持,进一步引导县(市)城市书房高质量发展。从合作主体来看,阅读驿站依然延续此模式,即各县(区)图书馆负责资源配置和技术支持,社会力量负责阅读驿站的运营,通过社会化合作的方式形成“15分钟阅读圈”,建立融合性、公共性和创意性的阅读空间。社会力量不仅是阅读驿站的合作者,也是全民阅读的传播者,在举办文化活动和提高社会影响力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阅读驿站定期策划一系列动态的文化活动,如知识讲座、作品展览、亲子活动、阅读沙龙等。社会力量通过场地共建、资金投入和专业运营,提升阅读驿站服务效能,让知识得到传播,文化得以传承,为全民阅读营造浓厚书香氛围,为城市文化发展注入新鲜活力,成为城市文脉赓续的温润土壤。
温州的阅读驿站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简单拼接,更是一场以阅读为媒的文化传承与精神再造。它通过空间下沉把阅读嵌入社区街巷,借助技术赋能让扫码听书、智慧荐读触手可及,再以社会协作聚合政府、企业、社会三方资源,平衡了阅读的公益性与可持续性,让全民阅读更加生活化和便利化。
未来,阅读驿站可以继续以在地化空间设计为抓手,深化与社会力量的合作,策划多元文化活动,打造独具温州气韵的公共阅读空间。依托文旅融合契机,将其嵌入旅游景点与历史文化街区,吸引更多游客驻足,形成城市文化新地标。让阅读在赓续温州文脉的同时,推动全民阅读真正走近大众、走向深入、落到实处。
本文系2024年温州市级基础性科研项目《文旅融合背景下宋韵瓯风文化数智化传播路径研究》(R20240065)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温州商学院